蔡美娟
(張家港澳洋醫院 兒科,江蘇 張家港 215600)
在兒科疾病中,小兒發熱是其中較為常見且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該疾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任何原因所引發的機體產熱過多,散熱過少,由于致熱源作用導致體溫調節發生障礙而引起的機體體溫升高[1]。這種反應也是身體進行自我保護的反應之一,不過,長時間的發熱會給患兒機體的多臟器功能帶來損害,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死亡,嚴重危害患兒的健康安全[2]。目前,臨床治療小兒發熱的方法主要是對癥治療,由于患兒年紀小,所以會給患兒帶來較大的不適感[3]。因此,應用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于促進患兒盡早康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我院在小兒發熱中,應用優質護理,效果顯著,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小兒發熱患者,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其中,對照組患兒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齡0.4-8歲,平均(4.4±3.1)歲;疾病類型:流行性感冒:32例、支氣管炎:12例、呼吸道感染:16例。觀察組患兒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齡0.5-8歲,平均(4.5±2.8)歲;疾病類型:流行性感冒:29例、支氣管炎:14例、呼吸道感染:17例。兩組患兒的基礎資料沒有發現存在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①所有患兒及患兒家屬對此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同時,已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②所有患兒的腋下體溫在38-40℃;③患兒的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患有精神障礙或者認知障礙的患兒;②患有嚴重內科疾病的患兒;③治療依從性欠佳的患兒。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兒應用常規護理,內容如下:護理人員對患者及患兒家屬進行常規健康宣教;依據患兒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處理;用藥指導;常規康復指導等。
1.2.2 研究組患兒應用優質護理,內容如下:①健康宣教:護理人員對患兒及患兒家屬進行健康指導,包括:為患兒及患兒家屬講解小兒發熱的發病機制、藥物的使用方法、退熱處理方法、注意事項以及藥物可能會產生的不良反應等,并叮囑患兒家屬謹遵醫囑用藥,同時,指導家屬給患兒做好保暖處理,并及時給患兒補充水分,進行物理降溫。②體征監測:每隔兩小時,測量患兒體溫,加強巡視,做好體溫記錄,對于高熱患兒,密切觀察其生命體征,體溫需每隔一小時測量一次,如果發生異常,及時聯系醫師。③并發癥護理:密切觀察患兒的臨床癥狀,做好驚厥等并發癥的防治措施。④精細化管理:工作流程精細化,及時發現已存在或潛在的危險,加強巡視,應用有效的風險預防措施;管理制度精細化,依據護理人員的學歷、護理經驗,進行規劃護理。⑤心理護理:依據患兒的實際病情,護理人員需制定針對性、科學化的護理方案,應用有效的措施(播放動畫片等)對患兒進行心理疏導,消除患兒的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轉移患兒注意力,給予患兒安全感,協助患兒更好的配合臨床治療。
1.3 觀察指標
1.3.1 密切觀察兩組患兒的臨床指標,其中包括:發熱時間、住院時間、驚厥發生率。
1.3.2 統計兩組患兒及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護理人員向患兒家屬發放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表100%收回,滿分為100分,其中包括:滿意:85及其以上;基本滿意:60-85分;不滿意:60及其以下。得分越高,提示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越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用SPSS 22.0做分析,所有數據當中,(%)類計數數據,行χ2檢驗檢測;(±s)類計量數據,行t檢驗檢測;P<0.05時,提示差異顯著。
2.1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研究組發熱時間、住院天數短于對照組且研究組驚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s)
組別 例數 發熱時間(h) 住院天數(d) 驚厥(例)對照組 60 9.7±1.4 8.9±1.0 12(20.0)研究組 60 7.3±1.2 5.5±1.1 4(6.7)t - 11.625 12.870 6.348 P - <0.05 <0.05 <0.05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在臨床兒科中,發熱是其中一種較為常見且患病率較高的疾病,主要是指機體同疾病進行斗爭時,由于內外環境的不同,而引發的保護作用反應,臨床癥狀表現為機體產熱過多,散熱過少,引起體溫調節障礙,致使體溫上升[5]。若是患兒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就很容易導致患兒出現持續高熱的狀態,甚至還會危及生命[6]。目前,臨床治療發熱患兒的方法主要是對癥治療,不過,在治療中,會帶給患兒較大的恐懼感、不安感,患兒會哭鬧不止、排斥治療,進而影響治療進度及治療效果[7]。因此,應用有效的護理干預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而兒童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病患群體,不能準確的將自己的訴求表達出來,常規護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患兒的護理需求[8]。因此,探尋一種有效且安全的護理干預模式,增強治療療效,是現在臨床兒科醫師所面臨的嚴峻課題[9]。
近年來,伴隨著醫學水平的高速發展,醫療技術進一步提升,人們對于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患兒加強護理,能夠有效預防機體能量消耗過量,緩解器官功能受損的情況,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對患兒應用更優質的護理干預[10]。優質護理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主要以患兒為中心,確保患兒的安全,盡可能的滿足患兒的護理需求,在確保患兒的安全健康的基礎上,給予患兒舒適、優質的護理。護理人員在應用優質護理時,通過對患兒及患兒家屬進行健康宣教,極大程度上增強了患兒家屬對發熱癥狀的熟知程度,并創建良好和諧的護患關系,以患兒為中心,充分調動患兒家長的積極性,開展人性化的服務措施,對于患兒的哭鬧,發放小禮品、獎勵等措施,為患兒營造一個輕松的治療環境,得到了患兒家屬的接受認可。護理人員還需告知患兒家屬要遵醫囑用藥,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同時,還得到了患兒家屬的理解和積極配合,增強臨床療效。由于兒童年紀小,發育不全,不能準確的表達自己的訴求,因此,對于沒有辦法耐受高熱的患兒,護理人員要及時對其進行降溫處理,并密切觀察患兒的體溫變化情況,防止驚厥等并發癥的發生,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避免受到嚴重損害,促進患兒盡早康復。現階段,優質護理模式已被我國各醫院兒科廣泛應用。同時,獲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有效縮短患兒的發熱時間、住院時間,降低了發生驚厥等并發癥的情況,安全性高,提高了患兒及其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并增強了護理人員的職業自豪感。
本文經過研究顯示,研究組發熱時間、住院天數短于對照組且研究組驚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在小兒發熱中,應用優質護理,有效縮短患兒的發熱時間、住院天數,降低驚厥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同時,調動了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配合度,提高了患兒及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促進患兒盡早康復,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小兒發熱中,應用優質護理,具有明顯效果,有效縮短了發熱時間、住院天數,同時,降低了驚厥等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患兒盡早康復,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