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爽
(吉林省敦化市黃泥河鎮中心衛生院,吉林 敦化 133704)
腹部外傷在醫院外科臨床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危機病癥,腹部外傷不僅會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還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臨床上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和護理措施,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循證護理是以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為基礎,以科學為依據,通過對相關文獻進行研究查閱后,選取適合的內容作為證據,從而制定出于患者實際情況相符合的護理措施,并運用到臨床實踐中[1]。本篇文章為了能夠探究循證護理在腹部外傷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選取了92例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進行探究,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2例腹部外傷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并對92例患者采取抽簽的方式均分為兩組,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且每組有46例。實驗組:男27例,女19例,年齡17-72歲,平均(37.45±6.24)歲,造成腹部外傷的原因有高墜傷13例,交通意外傷28例,其他傷5例;對照組:男22例,女24例,年齡19-74歲,平均(37.16±5.37)歲,造成腹部外伸的原因有高墜傷15例,交通意外傷27例,其他傷4例。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年齡以及受傷原因,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給予對照組46例患者常規護理,而實驗組46例患者在給予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循證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 提出循證問題:腹部外傷患者普遍存在血壓偏低的情況,怎樣做好對出血性休克的預防和治療;腹痛、腹脹患者怎樣配合醫生的治療;怎樣完善腹部外傷患者手術前的準備;怎樣安撫患者的不良情緒;怎樣提高患者的依從度。
1.2.2 循證支持:對問題中的關鍵詞進行檢索,并在國家重要期刊上和生物醫學數據庫中進行查詢。
1.2.3 循證護理方案的制定:腹部外傷手術前的護理:第一,心理護理。經過大量實驗研究表明,大多數患者在突發腹部外傷以后,心理上都會或多或少存在焦慮和恐懼等不良心理,再加上身體上的疼痛,很容易造成患者產生輕生的想法。面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并且從患者的心理和狀態方面入手,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并且要為患者耐心做好問題的解答工作,這樣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療的信心,并且更加愿意配合治療。第二,觀察病情。護理人員要及時診斷患者腹內臟器的損傷情況,并做出科學合理的評估,并且需要對患者體內的血紅蛋白濃度和紅細胞數目做好動態監測,便于及時發現患者腹內臟器的損傷情況,以便于能夠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第三,建立靜脈通道。要及時建立靜脈通道,并實現快速擴容,一條靜脈通道用于補給平衡液和血液,快速實現補充容量的目的,另一條靜脈通道運用輸入多種急救藥品,這樣能夠實現血壓的快速提升[2]。
腹部外傷手術后的護理: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及時調整體位,由枕平臥位變為半坐臥位,這樣能夠確保患者正確的呼吸,并且也能夠減輕疼痛感,加快恢復傷口;術后進行胃腸減壓,禁飲食,抽出胃容物進行觀察,并將觀察結果告知主治醫生;要做好出院指導工作,幫助患者形成良好的心態,提高患者自我保護能力。
1.3 觀察及評定標準: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焦慮、抑郁以及疼痛評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發癥主要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休克未糾正,焦慮、抑郁以及疼痛評分滿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則表示焦慮、抑郁以及疼痛的程度越嚴重,護理滿意度主要是通過開展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得數據,選項主要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三種,并根據非常滿意和滿意的患者數量計算出總滿意度。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人數×100%
2.1 兩組患者采取不同護理干預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6.52%,要遠低于對照組的17.39%,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2.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焦慮、抑郁以及疼痛的評分比較。實驗組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焦慮、抑郁以及疼痛的評分對比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從表3中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數據來看,實驗組中有2例對循證護理不滿意,占比4.35%,但是有44例對循證護理表示滿意,占比95.65%,而對照組中不滿意占比13.04%,總滿意占比86.96%,差異較為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循證護理是以臨床實踐中所遇問題為基礎,查詢相關文獻,對科學依據的可行性進行有效的評定,制作相應的證據,在專家指導下在臨床上應用[3-5]。腹部外傷是一種危急的病癥,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他們對生命也會更加的渴望,護理人員在對外傷患者采取急救措施的過程中,還需要做好對患者情緒的安撫工作,促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可以得到提升,這樣能夠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療,護理服務也會更加的人性化。護理人員要時刻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比如在早期對患者血壓、呼吸、脈搏以及意識等各項生命體征進行觀察,積極建立重癥監護。腹部外傷患者早期會出現腹痛、腹脹以及心率加快等癥狀,要幫助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做好術后護理工作,這樣不僅能夠避免不良情況的發生,也有助于加快患者恢復健康[6-8]。
本次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焦慮、抑郁以及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都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在腹部外傷護理中的臨床應用,不僅能夠提高護理的質量,還能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能夠為患者恢復健康提供保障,值得在臨床上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