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香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23)
臨床治療中,氣管切開在臨床上主要用于臨床急救和臨床搶救,能夠有效緩解患者呼吸功能失常以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引發(fā)的呼吸困難等癥狀[1]。對于氣管切開患者給予科學有效的護理對于強化治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探討了組合吸痰管聯(lián)合蘇銀湯在老年氣管切開患者口腔護理中的應用,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資料的選取。隨機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氣管切開患者開展本次研究,將56例老年氣管切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是觀察組,一組是對照組。其中觀察組28例老年氣管切開患者中有男13例,女15例,年齡56-83歲;對照組患者中有男14例,女14例,年齡57-82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疾病類型等基本統(tǒng)計資料中無明顯差異,研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患者選取標準:①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研究;②均診斷確診;患者排除標準:①患者入院8 h內發(fā)生肺部感染、口腔感染以及咽部感染的;②患者肝腎功能異常的;③患者有合并其他臟器感染的現(xiàn)象;④患者生命體征極其不穩(wěn)定的。
1.2 護理方法。責任護理人員在對兩組患者開展護理時均嚴格執(zhí)行洗手、戴手套等無菌操作及消毒隔離措施,兩組患者均合理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均對兩組患者進行心理干預(通過給予兩組患者及其家屬心理干預,爭取患者家屬理解和配合,向患者家屬講解肺部感染的病因以及積極的預防措施,對于意識清醒的患者給予積極的心理干預,緩解患者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爭取每位患者都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我院的臨床治療措施以及護理干預)、人工氣道以及體位強化管理。
1.2.1 對照組患者
(1)氣管套管的護理。對照組患者使用吸痰管進行口腔護理,操作前護理人員充分清除患者口鼻腔分泌物以及氣道痰液,松解患者的氣管固定膠帶。一名護理人員負責抬高患者,另一名護理人員對患者頭部以及插管進行妥善固定,保持插管的長度適中。患者頭部偏向護理人員一側,并保持患者的口腔處于功能位,另一名護理人員用常規(guī)鋪墊治療巾后對患者口腔內部進行護理操作,將氣管插管輕輕移至牙墊一側,先采用生理鹽水將海綿體浸潤但應保持海綿體不滴水的狀態(tài)濕潤擦拭患者的口唇、口角以及口腔部位,再取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適量的生理鹽水緩慢的向患者口腔注入,用一次性組合吸痰管1根與負壓吸引器裝置進行銜接,壓力設置為0.04 mPa,打開患者負壓裝置對患者一側牙齒、臉頰、上顎以及舌苔進行反復沖洗及擦洗,一側口腔護理操作完成后,使用新牙墊置于已清潔的一側,緩慢移動氣管并進行固定,對側口腔清洗步驟方式如前述。口腔清洗過程中,責任護理人員要密切監(jiān)測患者是否出現(xiàn)缺氧、血氧飽和度過高的情況,對在治療期間發(fā)生感染的患者使用合適的藥品進行涂抹處理。
(2)氣管切開后固定。使用止血帶外套扁平帶固定氣管套管,使扁平帶保持清潔、干燥,減少固定帶對患者頸部的摩擦,調整好系帶的松緊度,保持系帶的平直,避免出現(xiàn)打結。
(3)氣管切開后濕化。機械通氣患者可以采用加熱加濕器濕潤其呼吸道,通氣時間保持大于65h,對于出現(xiàn)粘稠分泌物或者氣道灼傷的患者可以適用,將通氣氣流相對濕度和溫度提高,幫助患者咳痰,保持患者呼吸道的舒適性。人工鼻在痰性狀與分泌物顏色的改善上有明顯效果,能夠有效抑制患者細菌滋生,減少感染的發(fā)生,而且不會影響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在使用人工鼻的時候,要定期更換,遵循無菌操作的原則,結合患者痰液的顏色和質地給予不同的濕化方法。
(4)吸痰處理。吸痰前選擇合適的吸痰管,調整好吸痰管的負壓和其他參數(shù),最好選擇一次性吸痰管,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開展吸痰操作,每次吸痰時間控制在15 s之內,不能連續(xù)吸痰超過三次,避免患者出現(xiàn)血氧下降癥狀[2]。
1.2.2 觀察組患者:對觀察組患者適用組合吸痰管聯(lián)合運用蘇銀湯進行口腔護理,運用紫蘇、金銀花、薄荷、佩蘭等中藥加入水煎制30 min左右,過濾出藥液,用組合吸痰管聯(lián)合使用藥液清理患者口腔,用藥期間可以配合中醫(yī)穴位進行按摩,加強治療療效。
1.3 療效評估措施
1.3.1 護理清潔程度比較:所有患者在護理結束后10 d內進行口腔清潔度評價:口腔護理完畢后患者口腔黏膜、顎部、牙齒以及舌苔部位均徹底清潔、口腔清爽無異味的視為清潔程度為1級;口腔護理完畢后患者口腔黏膜、顎部、牙齒以及舌苔部位存在兩處及以下仍含有分泌物的視為2級清潔程度;口腔護理完畢后患者口腔黏膜、顎部、牙齒以及舌苔部位含有兩處以上部位依舊留有分泌物的視為3級清潔程度。
1.3.2 患者不良事故發(fā)生幾率:比較兩組患者在臨床治療期間的不良事故發(fā)生幾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計量資料的差別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差別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此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口腔清潔度比較,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事故發(fā)生幾率。臨床治療期間,對照組28例行氣管切開的老年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出現(xiàn)1例并發(fā)癥脫管感染患者,2例痰液阻塞患者,1例氣道黏膜損傷患者,1例術后出血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為17.86%;相比之下,觀察組28例行氣管切開的老年患者中,僅出現(xiàn)1例痰液阻塞患者和1例術后出血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為7.14%,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口腔清潔程度比較

表2 兩組患者不良事故發(fā)生幾率[n(%)]
中醫(yī)學認為,口是脾胃之竅,口內的表現(xiàn)應從脾胃論治[3-4]。氣管切開對于患者機體毋庸置疑會造成損傷,患者氣道在短時間內難以完全修復,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基于此,對于氣管切開患者在臨床治療期間給予有效的護理操作十分重要。金銀花、薄荷、佩蘭、紫蘇等中藥具有化濕和胃、抑制細菌、抗炎、抗過敏的作用,吸痰管聯(lián)合蘇銀湯運用到老年患者的口腔護理中的清熱化痰效果更加明顯,對于減少口腔內菌種以及細菌的數(shù)量的效果更加明顯[5-7]。本研究結果表明,對于老年氣管切開患者在給予吸痰護理的基礎上聯(lián)合運用蘇銀湯開展口腔護理,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口腔清潔度,減少患者在臨床治療期間的不良事故發(fā)生幾率,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改善臨床治療的預后效果,并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