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華,張新風,2
(1. 荊州市精神衛生中心,湖北 荊州 434000;2. 長江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湖北 荊州 434000)
強迫障礙以強迫行為和強迫思維為主要臨床表現,患者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同時存在,患者深受痛苦,日益影響學習生活、工作、人際交往乃至生活質量[1]。一般的藥物治療及行為指導對強迫癥難于奏效,在此基礎上聯合使用個性化的護理路徑往往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復[2]。本研究主要采用循證護理(EΒN),旨在為強迫癥的護理諸多決策提供可靠醫學依據,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診治的120 例強迫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那些由于精神病、交流障礙、軀體疾病導致強迫的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31例和對照組33例,其中研究組男16例,女15例,年齡20-42歲,平均(35.7±5.6)歲;對照組男17例,女16例,年齡20-43歲,平均(36.4±6.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這些基本因素上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帕羅西汀治療,早飯后給予患者服用氟西汀40 mg。兩組患者同時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同患者建立良好的護理關系,熱情對待患者,耐心傾聽他們的訴說,積極主動交流心得體會,并予以關心理解,取得信任,從而詳細了解心理狀況,并進行針對性開導。同時開展健康教育,幫助患者了解自己癥狀背后的情緒體驗和心理狀態,以真誠的態度來接納并理解,分析和指導其癥狀,幫助他們理解癥狀發生的原因。對照組患者采用一般通用的護理手段,即藥物和行為干預,是所有醫生默認采用和國家相關規定的一中基礎護理[3]。研究組另行開展循證護理。
1.3 循證護理。研究組患者采用循證護理手段,通過知網、萬方等數據庫對所有強迫障礙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其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綜合指導。包括:①認知護理。由醫生和護士對患者詳細解釋強迫癥產生的影響因素和預防手段,使其掌握應對強迫的正確做法。②傾訴護理:用良好的態度對待患者,使其對護士產生信任感,并鼓勵其對外界傾訴,護士做到認真傾聽、不打斷、不評論,在傾訴后用表情和言語與患者產生共情,已達到減輕患者不良情緒的作用。③邀請強迫障礙人員到醫院進行言傳身教,使患者相信藥物和行為治療對疾病的治愈有極大幫助,并能夠主動接受藥物和干預措施,增強其康復治愈的自信心。④行為干預:主要是對患者的日常生活、人際交往和休閑活動活動有關的行為方面的指導和干預。組織患者參加集體活動如舞蹈、繪畫、唱歌、其他娛樂活動等,使患者處于健康向上的氣氛中,放松身心,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和心理障礙,⑤使患者學會應對強迫的方法,如可以鼓勵他們寫日記和記錄,將內心的情緒完整表達出來,以達到發泄的效果,或者可以讓患者列強迫事件,從第一件簡單的事情做起,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個問題,緩解強迫。
1.4 評價指標。使用耶魯-布朗強迫量表(Y-ΒOCS)調查病人在入院時和出院時的強迫評分。由患者在出院時填寫自制的滿意度調查量表,得分為百分制。
1.5 數據處理。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處理,使用兩樣本間的t檢驗,P<0.05 則認為研究因素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在入院前的強迫評分上沒有差異(P>0.05),在出院時的強迫評分則有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的Y-ΒOCS量表評分分與對照組的評分分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級親屬HAMA、Y-BOCS量表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一級親屬HAMA、Y-BOCS量表評分比較(±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8周后對照組 48 19.26±6.12 17.14±5.36研究組 24 18.63±5.59 13.72±4.43 t 1.1023 2.6965 P 0.1203 0.0087
目前強迫障礙發病因素并不確定,可能與個性特征、遺傳、心理等因素相關,目前無特效藥物能根治強迫障礙,且治療周期長,效果不甚明顯。給予患者心理方面護理,對強迫障礙有明顯的幫助作用,能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循證護理( EΒN) 作為一種強調科學依據的臨床工作方法,主要將個人經驗和患者需求的有機結合,促使護士熟練準確地將現今先進的實驗數據運用于臨床,實現以患者為中心、將信息技術融入護理目標管理、滿足優質化護理需求。在以往的研究中發現,循證護理EΒN 是以過往的實際研究為基礎的綜合性護理手段[4-6],根據研究結果,采用多種方式,力求給患者帶來最好的服務并促進康復。之前對于強迫障礙的循證護理并無研究,研究較多的是對普通強迫障礙的護理手法,因此本研究希望通過綜合之前的護理手法研究進展,將那些有價值的、能夠用于臨床的信息綜合到一起,同時根據患者每個個體的不同性格特點和生理特征,結合醫生的工作經驗和想法,提供集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于一體的綜合性的護理手段,通過認知護理、傾訴護理、傳授經驗、行為干預等使患者產生正確的認識,并主動克服不良的情緒反應,以達到更快和更好地治療和恢復強迫障礙的作用[7-10]。
本研究中使用循證護理患者在其出院時強迫量表得分更低,對護理服務評價的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也更高,說明循證護理的確可以給患者帶來全方面的呵護和服務,在促進強迫障礙恢復和保障患者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較大作用[11-14]。因此,對強迫障礙患者采用循證護理是極其有效的,可以幫助患者有效傾述,緩解強迫癥狀,并促使其早日康復,循證護理應該應用于強迫障礙的臨床護理中,并得到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