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作梅 劉文月 趙麗美
河北東方學院(065001)
高校教學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培養能夠滿足發展需求,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環境設計專業在傳統教學中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不太理想,不利于其今后的發展,所以就要對專業教學展開研究,推動創新與優化。項目化教學方法在該專業的運用,使專業教學與實踐結合起來。在項目驅動下,學生邊做邊學,不僅能增強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將其運用到實踐中去,還能全面提升專業能力,在專業領域有所作為。
以往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教”占據主體地位,雖然有實踐,但是相對比較少,不能實現“做中學,學中做”,教學成效差。專業理論教學依據的是教材,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開展教學工作,期間會融入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理論課中學生絕大部分時間在聽,被動接受各種理論知識,自我認知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不夠透徹,無法運用相關知識指導實際設計。一些學生在環境設計理論課學習中,為了應付考試,采取的是背誦理論的方法,根本談不上會應用,從而影響其實踐能力的提升。傳統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在于與市場脫節,按部就班地依照實踐模塊推進教學,有眾多的內容明顯落后于專業發展,實踐的價值比較低。從目前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看,引入具體案例比較少,設計是割裂開來的,學生無法通過實踐去體驗設計的整個過程,不清楚都有哪些流程和工藝,這些都制約了學生實際設計能力的提高。模擬案例教學中,教師一般會直接給學生提供勘測圖,學生按照勘測圖手繪完成設計,也可利用相關軟件進行設計;這些只是設計的一部分,后面還涉及眾多內容,如材料選擇、設計預算、施工流程等,由于缺乏項目的支撐,這些內容經常被忽略,學生未能親身體驗全過程,無法進行實地考量,設計出來的東西只能稱之為藝術,實際操作性有待商榷[1]。
項目教學在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應用,最為突出的作用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其從過去的“被動學”迅速轉變為“我想學、我要學”。以實際項目帶動學生主動去學和做,學生的參與度高;除了設計方案外,還要結合理論去處理問題,將所學融會貫通到實踐中去,既能提高設計能力,又能在親身體驗中了解項目流程和工藝;不僅認知會更加完善,而且今后真正進入到這個領域后,適應能力比較強。環境設計專業最為突出的特征就是實踐性強,市場需要的是應用型人才,而非只掌握了一大堆理論的人才。專業教學必須以市場為導向,通過項目式教學培養出來的環境設計專業人才能夠滿足市場要求。以實際項目作為驅動,讓學生自學及在做中學。提高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為相關領域培養出兼具多種能力的人才,如設計、施工、管理等。
項目教學應推行分組制。如果以班級為單位,所有的學生學習同樣的知識、完成同一個項目,由于學生的環境設計基礎與水平不同,未來的就業方向也不一樣,所以不能兼顧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從而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基于這種情況,項目教學需要分組,一般情況下有兩種辦法,一種采取的是按學年分組的辦法,最終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最后再結合具體項目分組;另外一種是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共同完成項目的人員,自由成組。小組人數不能太多或過少,應在3 人以上、6 人以下,這樣既能防止由于人數太多而出現混亂,又能相互促進。小組形成后,每個組都要有一個組長。組長對小組負責,并協調與其他小組的關系,做好配合[2]。組內成員應積極主動去學,不但要向教師學習項目知識,而且同學之間要互相學習、交流和探討,提高對項目課程的認知水平,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實際項目中遇到的問題。
互聯網技術對高校教學影響非常大。傳統教學不能脫離課堂,受到的約束比較多;互聯網與教學的融合,拓展了學習領地,學生不用在課堂上也能學習,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消失。大學生都有手機或者電腦,網絡上有很多的環境設計項目課程,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課程進行學習,比如慕課、微課、在線視頻課等。這種學習模式的出現,使得碎片化的時間能夠被充分利用起來,而且滿足了環境設計專業學習的個性化需求。開展環境設計專業項目教學之前,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編制大綱,然后將其上傳給每個小組負責人,由小組負責人在小組群中分享。學生結合教學大綱在互聯網上自主學習、搜集和整理與項目相關的資料、查看案例和文獻等。線上教學使得學習環境變得更為開放,形式比較多,過程中組內成員可針對某個問題展開討論,并說出自己是怎么理解和認識的,相互交換看法,共同進步;線下教學可讓學生以報告的形式展示學習成果。另外,項目教學中可對甲方或者工作室進行模擬。
項目實施一般分為前期、設計、施工、組織等流程,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主選擇小組,然后模擬項目實施全過程。通常情況下,學生應先結合項目制訂計劃,然后合作推進項目;教師對整個過程展開監控。學生在項目中遇到困難時,教師需要對其進行指導。每個小組要針對自己所負責的部分進行互動和探究,這實際上就是一個邊做邊學的過程。每個小組要在一定的期限內匯報項目進度和成果,評定則由三方負責,分別是教師、甲方、業師[3]。這樣組織方式使學生參與到整個項目中,能夠了解流程和工藝,并具有完整的方案設計能力。除此之外,成果評定對于學生具有激勵效果。有了項目經驗,學生將來就能更好地融入到專業領域中去。項目式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一刀切”帶來的阻礙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問題。
環境設計專業項目教學推動了課程體系重建,使課程更加貼近實際需要。以小區景觀設計項目教學為例,需要綜合考慮氣候條件和自然條件等,并要選擇好植被,同時要做好空間布局和照明設計等。依據課程內容,如規劃設計、照明設計、建筑物理等,重新建構課程體系,形成以室內外設計為主的兩大課程體系。這樣做的優勢在于環境設計專業各門課程的融合性更強,具有了拓撲關系,學生在實際項目中就能舉一反三,提高綜合運用課程理論的能力,從而能夠更好地完成項目,系統并全面地掌握理論知識。
環境設計專業項目教學必須以市場為導向,防止教學走偏。項目教學要滿足行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并且各項標準也要符合行業標準。教學中引入的項目應該是真實的,因此,項目教學要與企業加強合作,從企業獲取項目,雙方共同指導和監督項目開展,分享項目成果。校企合作具有很多優勢,企業參與到項目教學中去,緩解了師資不足問題,同時還能依靠自身的經驗,讓學生了解實際項目中的各種問題;同時,也能從學生項目成果中獲利。企業要定期安排經驗豐富且具有優秀設計作品的人員進校開展學術講座,對學生項目進行指導。企業與高校也可共同建立產教實驗室[4],以項目為平臺,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
環境設計專業項目式教學與以往實踐教學有較大區別。在項目式教學中,學生可以參與到整個項目流程中去,除了能提高自身的設計能力,還能了解材料選擇、預算和施工流程等方面的知識,為今后適應該領域工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