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峰
(景德鎮藝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景德鎮,333000)
對于陶瓷繪畫來講,其可以看作是中國畫在陶瓷產品當中的進一步延伸,屬于中國畫的另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畫以及陶瓷繪畫都曾取得過非常輝煌的成就,即便進入到近現代,仍然也有著極高的藝術造詣,通過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能夠讓繪畫藝術得到有效拓展和豐富,為了推動兩者不斷向好發展,有必要就中國畫對陶瓷繪畫的影響做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對于陶瓷繪畫來講,主要指的是在陶瓷產品上開展畫畫工作,既屬于二維技術,也屬于三維技術。陶瓷繪畫當中的情感極為豐富,同時人文因素也非常強烈,很多繪畫流派以及技法等都能夠在陶瓷繪畫當中進行運用和展現。結合陶瓷繪畫的發展歷程來看,從石器時代開始人們便借助直觀的線條來對相應的陶器產品進行裝飾,并且逐步衍生出了多種藝術風格,例如:半坡型彩陶便是線條與直角三角形兩者之間經過有機結合之后逐漸形成的一種藝術風格,其具備著較為強烈的抽象化以及程式化的裝飾特征。再比如馬家窯彩陶,中心圖形主要以同心圓為主,形成的是直線與曲線之間有機結合的一種裝飾風格。進入唐代,湖南長沙窯首創釉下彩繪工藝,開始出現時紋飾比較簡單,先出現釉下褐彩,然后發展為褐綠兩彩。長沙窯釉下彩突破了青瓷的單一青色,各種紋樣大量出現,豐富了唐代瓷器的裝飾藝術,對后世釉下彩的繼續發展開了先河,在工藝上也為后世奠定了基礎。進入到明朝之后,陶瓷繪畫開始主要以曲線式的藤枝以及纏繞的花枝兩者之間相互交錯之后形成的畫面為主,這使得陶器的富貴藝術感逐漸得到體現,形成的美不但質樸高雅,同時也十分流暢。進入到近現代之后,我國的陶瓷繪畫不但擁有了更為嚴密的構圖,同時憑借夸張的形象、鮮明的色彩以及渾圓的線條等逐漸受到了陶瓷愛好者的認可和青睞。因此,對于任何時期的陶瓷藝術來講,陶瓷繪畫都屬于其進步和發展的象征,同時也屬于其不斷發展的一個決定性因素[1]。
中國畫歷史悠久,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中國繪畫藝術的風格和傳統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沿傳相續形成的。早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楚國的兩幅帛畫,就以其生動的氣韻,簡潔的筆墨,流暢的線條,表達出完美的意境,確立了中國繪畫藝術以線條造型的風格形式,這種傳統風格和民族的審美需求,又在時代的前進中不斷地得到充實、突破和創新,并又孕育和造就著新的風格的出現,成為華夏藝苑中的瑰寶,也是世界美術花園中一朵光彩奪目的奇葩。中國花與陶瓷繪畫的關系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對于我國的陶瓷藝術來講,其已經發展了近七千年的歷史,其最早能夠追溯到石器時代,在這一時期繪畫一般都是對人們日常生活以及勞作的一種真實寫照,所以描繪的圖案基本上都是動物、植物以及人等一些相對較為簡易的圖案和紋樣,在線條方面也較為簡單,一般是進行輪廓性的表達,這也屬于陶瓷繪畫最早的一種表現形式,并且為后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早期的繪畫藝術可以說是從陶瓷繪畫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或者是依靠它進行呈現的,只不過在表達形式上往往偏于抽象化并不是具象化。但對于兩者來講,其所具備的藝術形式都是來源于生活,屬于生活化的寫照,繪畫皆是切實圍繞生活當中的點滴開展構思以及創作,可以說是民族習俗以及習慣的一種重要表現,這也就使得兩者傳遞的美學思想非常相近,屬于是情與景以及意與境的融合,兩者皆能夠表現出一種情感以及人生感悟,是創作者人生態度的一種形式化表現,可以將自身內在的情感有效地附加在外在的物質上,然后向欣賞者進行完整地表達,進而流傳于世[3]。
對于精神意境來講,其屬于體現藝術觀念的一個重要途徑。無論是陶瓷繪畫還是中國畫都非常重視對神韻以及氣質的表達,即兩者各自的藝術形式不僅僅局限于反映客觀世界,同時還非常注重對精神意境的呈現。例如:人們在現實生活當中產生的一些體會以及感悟等等。創作者基于自身的豐富感悟以及技巧,來讓藝術的表達變得更加深刻,有效地豐富了繪畫藝術的內涵,精神意境屬于一種由內而外逐漸散發出來的深厚情感,借助相應的圖畫不斷地傳遞給欣賞者。對于陶瓷繪畫以及中國畫來講,兩者的精神意境存在著很大的相似性,一般都是借助實境或者是虛境的方式來開展精神意境的表達,同時在表現方式上通常都會具備民族的印記,并且在內心想法的反映上,大部分都是借助外在的實境進行呈現的,進而達到一種人為的藝術展現。簡單的說,中國畫以及陶瓷繪畫都是借助對外在實境的進一步美化來不斷地展現人與自然的有效關聯,并且將創作者的精神意境寄托其中,從而為欣賞者進行完整的呈現[4]。
對于內在神韻來講,其在我國繪畫藝術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任何時期的繪畫創作都對此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通常主流繪畫長期以來都追求利用逸氣以及靜氣來展現優雅和寧靜的環境。例如: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以及荊浩的《雪溪圖》都完美地呈現了其內在神韻。盡管陶瓷繪畫與中國畫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例如:用筆以及工藝等方面,但對于這些內容來講,并不影響陶瓷繪畫追求以及表現內在神韻,所以兩者之間在此方面仍是相同的,除此之外,陶瓷繪畫還充分表達了民間世俗以及娛樂情趣,因此,其更加具備生動性,所表現出來的氣韻也更加強烈。
中國畫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按其題材又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借助對中國畫與陶瓷繪畫兩者之間關系的有效分析,能夠發現在美學思想、精神理念以及內在神韻方面兩者之間是相通的也是相同的,兩者之間互相影響和促進,不斷地發展和進步,其中中國畫的構圖、色彩、線條以及寫意等一直在長期地影響著陶瓷繪畫,促使其樣式變得逐漸多樣化、豐富化[5]。
陶瓷繪畫屬于現代工藝裝飾藝術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內容,近幾年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民眾物質條件開始不斷提升,這使得人們的藝術審美水平也較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很多人在選擇陶瓷產品的過程中,對其外觀以及內在都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所以,陶瓷產品上的繪畫逐漸成為了吸引人們的一個關鍵要素。中國畫在構圖方面對陶瓷繪畫的影響時深刻的,結合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大多數工藝美術大師本身都擁有著非常高的傳統藝術素養,一般在書法以及繪畫等方面具備著很高的造詣,另外,其在實際制造陶瓷的過程中,也往往將陶瓷作為展現自身詩畫藝術造詣的一種重要載體,進而使得中國畫的構圖在陶瓷繪畫當中一直沿用至今。所以,中國畫的構圖對陶瓷繪畫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對于中國畫來講,最為經典的構圖方式便是留白,為使整個作品更加協調精美,而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這是中國傳統藝術里獨到的技巧。一般寥寥數筆便能夠有效地繪制出整體意境,而在陶瓷繪畫當中借鑒和引用中國畫這種留白的構圖方式非常常見,而且將畫紙當中的構圖有效轉換到瓷瓶上能夠呈現出更好的效果。對于陶瓷來講,其本身便是一種具備較強工藝性的藝術裝飾品,如果畫面太多或者是太復雜,很容易掩蓋陶瓷產品本身的形態以及光澤的胎質,而“留白”的處理不但保留了瓷器本身材質語言,同時增加了有觀賞性,使得陶瓷的品質以及審美都能夠再上一個臺階。除此之外,將留白有效運用到陶瓷繪畫當中,可以流出一定范圍的空白,對于這種布局方式以及技能來講,也展現出了一定的境界和智慧,其能夠刻意地借助空白構造出非常強的空間感、意境或者是留下想象余地,這樣觀賞者也將會有無盡的遐想空間,可以平添一抹深遠的意味[6]。
中國畫又叫“水墨畫”由水和墨調配成不同深淺的墨色所畫出的畫,是繪畫的一種形式。在中國畫中,以中國畫特有的材料之一,墨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為濃墨、淡墨、干墨、濕墨、焦墨等,畫出不同濃淡(黑、白、灰)層次。別有一番韻味稱為“墨韻”。我國青花瓷的陶瓷繪畫便是源自于水墨畫。對于青花瓷的繪畫藝術來講,其在吸收了水墨畫精髓的基礎上,有效地結合了工藝品材質以及線條等特點,逐步發展出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形式,屬于是對水墨畫的一種突破和創新,也正是因此而成就了舉世聞名的青花瓷藝術品。青花瓷的陶瓷繪畫與中國畫的線條相似,同時呈現出的圖案也同樣都是色彩分明以及層次清晰的效果,并且青花瓷繪畫展現出來的藝術效果,無論是蘊含的意境還是工筆都能夠與水墨畫相媲美。除此之外,為了青花瓷的圖案能夠更為逼真、更加接近人們的生活以及擁有更強的表現力,其在繪畫方面同樣對水墨畫的用筆進行了采用,并且融入了大量的水墨畫特點。在經濟社會以及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青花瓷繪畫也正在不斷地融合更多的時代元素,以此來讓自身變得更加具有特色,比如現代題材與水墨畫之間的有機結合,能夠呈現出更為良好的效果,同時也更容易被大眾接受以及欣賞[7]。
中國傳統繪畫中,線條的作用非常突出,發揮著多方面的藝術變現力,中國傳統繪畫主要是運用線條來勾勒輪廓,顯示層次,完成造型的任務。中國畫線條對陶瓷繪畫也產生了較為深刻的影響,并且推動了陶瓷繪畫的發展和進步。線條的意義不僅在于造型,而且本身還具有獨立的表現功能,借助不同的線條可以構造出不同風格以及不同韻味的作品。在陶瓷繪畫的發展過程中,在線條方面對中國畫線描進行了大量的借鑒和引用,并且在陶瓷上能夠展現出更為豐富的表現形式。例如:對于高古游絲描而言,便是借助筆尖在瓶身上開展細致的描畫,通過在行筆線條當中有效呈現出一種較為輕柔以及秀麗的氣韻,可以有效地突顯出一種較為嫻靜雅致之感,對于擁有這種風格的陶瓷作品來講,一般都會被擺放在一些情趣高雅的地方用來作為裝飾。陶瓷繪畫在線條方面受到中國畫的影響非常大,比如在新彩、粉彩還有古彩當中都能夠找到相應的影響。其中古彩的線描與中國畫當中的工筆具備著非常大的相似之處,對于這種線條描繪方式來講,其合理有效地綜合中國畫的工藝美術裝飾方式以及白描技法,從而構成了陶瓷繪畫當中獨有的一種技巧。
對于中國畫來講,其與西方繪畫存在的明顯不同之處便是重視寫意,借助書法的線條或者是筆墨運用有效地將物開展緊密結合以及生動的表達,這一點對陶瓷繪畫產生的影響也非常大。在陶瓷繪畫當中,能夠看到很多關于花鳥的作品,而這些作品當中寫意花鳥畫占比非常大。原因在于寫意花鳥畫的表現形式相對工筆花鳥畫要更加生動以及豐富,能夠更好地進行創作者內心心境的表達。寫意本身便對外在的物相沒有給予過多的重視,強調的是寫神,對于寫意花鳥畫來講,其可以在自然簡練描繪這一基礎上,給出更加富有想象力的留白,對于這一點來講,是工筆花鳥畫無法進行體現的。
綜上所述,對于中國畫以及陶瓷繪畫來講,兩者都屬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現如今伴隨著人們為文化藝術需求的不斷增加,兩者將會逐漸發展為新時代背景下的主流藝術形式,也將會不斷地向好發展。而在發展過程中,兩者也將會不斷地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并且融入更多的元素,逐漸形成更為獨特的風格,這對于我國傳統工藝以及文化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文針對陶瓷繪畫做出了簡要分析,并探討了其與中國畫之間的關系,同時基于此研究了中國畫對陶瓷繪畫的影響,以此來促進兩者之間的進一步融合,實現健康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