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玉凱
(武城縣水利局,山東 武城 253300)
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強河湖管理保護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促進河湖水質水環境改善、保障經濟和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十分有效的社會管理形式[1]。武城縣積極落實中央、省市工作要求,各級河湖長主動擔當作為,把落實河湖長制作為改善生態環境和增進民生福祉的重大舉措,切實加強河湖管理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推進河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上不斷努力,促使水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
2017 年3 月,武城縣成立了由黨政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推進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縣河長制辦公室抽調8 名業務骨干專門負責河長制工作,全縣河長制工作啟動。4月28日,印發了《武城縣全面實行河長制實施方案》,相繼出臺了《河長制縣級會議制度》《河長制工作縣級督查督辦制度》等制度文件,完善了河長制工作機制。武城縣域內共有14 條縣級河道、2 座水庫、40 條鎮級河道、283 條村級河道,建立了河湖名錄并印刷成冊分發至各級河長,分段分級設立了7 名縣級河長、91 名鎮級河長、339 名村級河長和460 名河管員,建立了縣、鎮、村三級河長組織體系。
2018年8月,武城縣根據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制定出臺了《武城縣在湖泊實施湖長制工作方案》,將湖長制目標任務納入河長制,湖長制與河長制統籌部署、統一推進、統一落實、統一考核,實現河湖一體協同治理的工作機制。
經過近幾年的工作實踐,武城縣河湖長制工作組織體系運行良好,各級河湖長能夠盡職履責,共同推進河湖長制工作走深走實。
為加強河湖管理保護、著力解決涉河湖違法問題,武城縣積極按照上級工作部署要求,相繼開展了“清河行動”、河湖“清四亂”、“深化清違整治、構建無違河湖”專項行動,排查清理涉河湖違法問題。
2017年9月,武城縣開始實施“清河行動”,組織專門力量對縣級骨干河道進行了拉網式排查,對發現的問題統一編號登記,形成“清河行動”任務臺賬,實行銷號管理。其間,共計拆除違法建筑189處,封堵排污口59 處,其中拆除廁所34 處,拆除各類房屋面積約5.83 萬㎡,砍伐樹木約5.01 萬棵,取得了“清河行動”顯著成效。
2018年8月,開始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對衛運河右岸和六五河兩側存在的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河湖管理保護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其中涉及的19項問題逐個進行了徹底清理。經過持續不斷的執法活動及開展宣傳活動,基本杜絕了涉河湖“四亂”現象。
2019年3月,武城縣啟動“深化清違整治構建無違河湖”專項行動,在省核查組對全縣河湖進行現場核查核實后反饋問題的基礎上,形成全縣專項行動問題清單,對于省級反饋的54處問題、縣級自查的11處問題開展集中整治整改,實行逐一驗收銷號,確保問題不漏、整改到位。5 月底前,按時完成了清違清障任務,實現了汛前涉河湖違法問題的全部清零。
2020年6月,武城縣制定了《武城縣“清四亂”規范化常態化實施方案》,建立“問題、責任、措施、時限”四張清單,實施常態化開展涉河湖問題排查核查和整改清理工作。先后印發了《關于深入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積極開展自查自改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督查檢查的通知》等文件,縣河長制辦公室對涉河湖“四亂”問題定期進行專項督查,確保河湖問題及時發現、及時清理整改到位,切實維護河湖管理秩序。
經過一系列的河湖治理專項活動的開展,河道河面垃圾清除、違章建筑物清理、河湖治理及生態修復均取得一定成效,全縣河道環境改善明顯,通過制定常態化實施方案,將巡河、治河、護河及河道保潔等日常工作形成常態化機制,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河湖管理工作持續向好發展。
武城縣于2018 年開展了流域面積50 km2以上的7 條河道和1 座水庫的劃界工作,劃界總長度142.65 km;于2019 年開展了范圍為50 km2以內的9條河道的劃界工作,劃界總長度66.12 km,劃界成果已由縣政府網站向社會公告。
農村河湖劃界工作是積極推進河湖管理保護向農村延伸,持續改善農村河湖面貌的基礎性工作。根據上級工作安排,武城縣于2020年4月編制了《武城縣農村河湖管理范圍劃定工作方案》,于2020 年10月底全面完成了全縣323條農村河湖的管理范圍劃定工作,其中涉及鎮級河湖40 條、村級河湖283條,劃界成果已在縣政府網站向社會公告。
河湖劃界工作明確了河湖管理邊界,為維護河湖健康和實現長效治理奠定了工作基礎。
2020 年,武城縣重點以“六六河”和“趙莊溝”2條河道為試點進行了美麗河湖建設工作,通過整合利用鄉村振興、水利、環保、黑臭水體治理等項目資金進行綜合治理。通過積極打造建設,這2 條河道成為安全流暢、生態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顯、管護高效、人水和諧的美麗示范河道。
武城縣河長制辦公室多次組織人員參加各項培訓與學習,邀請省市級專家對縣鎮河長辦進行河湖長制工作培訓,聘請河海大學專家教授對全縣河湖長制參與人員進行授課講解,到先進省市和兄弟縣市區學習交流工作經驗等。通過培訓學習,進一步提升了各級工作人員對河湖長制工作的認識和業務水平,為更好地開展河湖長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1)在工作協調上,縣河長制辦公室經常陷入孤軍奮戰的被動局面,推進相關工作時協調難度大,有的部門認為河湖長制主要是水利部門的工作,覺得自己單位只是掛個名而已,實質性工作參與不多。
(2)鄉鎮河長制辦公室人員身兼幾職的現象普遍存在,有時對河湖長制相關工作存在疲于應付、應付了事的現象,導致工作滯后、工作落實不到位的情況時有發生。
(3)對農村人民群眾的宣傳引導不足,群眾參與度不夠,對水環境保護治理在意識上有所欠缺,參與保護管理水環境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
(1)河湖長制的實施不單單是水利部門的事情,需要多個部門的協力合作,力求打消部門界限開展工作。①通過加強考核,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將考核結果作為干部獎懲的重要參考依據,通過嚴格考核促使各級和各部門真抓實干,盡心履職,確保河湖長制各項工作能夠真正得到落實;②加強各級河湖長和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員的培訓工作,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和履職意識,做到認識到位,把河湖長制工作內化于心,使其將推行河湖長制工作轉化為河湖保護治理的自覺行為。
(2)針對鄉鎮人員配備不足的問題,積極爭取多落實工作編制,配齊部門人員,待遇方面向基層傾斜,通過考試或勞務派遣的方式招聘工作人員,減少一人身兼幾職的現象,切實把河湖長制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細處。
(3)在宣傳方面,創新推進宣傳工作,積極推動公眾參與,結合實際充分利用武城縣各鎮街已建成的“村村響”工程,錄制河湖長制專題音頻,在“村村響”平臺上定期循環播放,充分運用宣傳車、發放明白紙、懸掛宣傳條幅等方式進行宣傳,通過宣傳讓人民群眾深入了解河湖長制工作的重要性,將水環境保護意識深入人心。
(4)建立完善群防群治體系,進一步加強民間河長、義務河長、社會監督員、志愿者服務隊等社會性力量的建設,充分發揮他們在宣傳護河政策、收集反映民意、監督河湖長履職、搭建溝通橋梁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努力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
(5)嚴格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河湖長制工作的相關要求,在完善制度機制、強化河湖監督執法力度、涉河湖問題督查督辦等薄弱環節積極開展工作,對存在的問題積極整改落實,補齊河湖長制工作短板,切實提升河湖管護水平。
武城縣經過幾年的河湖長制工作實踐,涉河湖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突出問題得到了有效治理,水生態環境逐漸改善,河湖長制工作實現了從“有名”到“有實”的轉變[3]。下一步,將結合武城縣河湖長制實際情況,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強化河長湖長履職盡責,持續加大河湖監督執法力度,深入推進河湖問題管理保護,著力構建美麗河湖、幸福河湖,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河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