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水情教育重要指示精神,日前,江蘇省水利廳、省委宣傳部、省財政廳、團省委、省科協聯合印發《江蘇省水情教育基地設立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該《辦法》4 月1 日正式施行。五部門聯合印發,充分發揮黨政部門和社會團體作用,以基地為平臺,形成共同推動水情教育的合力,在全國尚屬首例。
《辦法》明確,水情教育基地是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水情教育、具有顯著科普教育功能和宣傳示范引領作用的水利工程設施及場館場所。《辦法》對水情教育基地的分類、申報、認定、管理、復核等方面進行了規定,突出了水情教育主體多元的工作格局。
《辦法》明確,基地分為工程設施和場所兩大類。工程設施類基地,主要依托江河湖泊治理工程、重大引調水工程、灌溉節水工程、其他水利工程設施等。場所類基地,主要依托具有水情科普教育功能的場館、科研機構、涉水企業等。基地實行動態管理,3 a復核1次。
《辦法》明確,江蘇省水利廳制定省級水情教育發展規劃,負責省級基地的業務指導和國家級基地的審核推薦工作。各級水利、宣傳部門和共青團、科協組織負責對所屬基地相關日常工作進行指導,推進基地良性運行。
江蘇水情教育工作起步較早、基礎較好,呈現出良好態勢。目前已創建江都水利樞紐、淮安清晏園等6 家國家級水情教育基地,數量居各省之首。面向社會公眾,出版《江蘇水情讀本》《江蘇水文化叢書》《江蘇水情教育掛圖》,填補了省級層面水文化科普讀物的空白。面向中小學生,推出《最美不過家鄉水》系列讀本,覆蓋全省4 020 所小學、2 200 余所初中,贈閱6 萬余本。策劃制作《水潤江蘇》《興水利民潤澤江蘇》等公益宣傳片,全面反映江蘇治水成就,各類網絡平臺下載量超2 000 多萬,受眾超5 000 萬人次。
據悉,近期將依據《辦法》啟動2021 年首批省級水情教育基地申報工作。“十四五”期間,江蘇將創建一批結構合理、類型齊全、特色鮮明的省級水情教育基地,持續開展水情教育六進活動,力爭到2025 年基本構建“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水情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民知水親水、節水護水”的良好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