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芝樺,陳菲菲,王彥莉
(封丘縣水利局,河南 封丘 453300)
飲用水水源作為人類生存的基本資源,農村飲用水源類型大致分為兩類: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其中地表水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水庫水、溪溝水和坑塘水等;地下水源包括潛水、承壓水和泉水等。中國絕大部分農村地區現狀和未來將長期持續的是直接飲用地下水。農業發展模式相對滯后,農業生產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等化學肥料導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嚴重;如果長期飲用不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的高氟水、苦咸水、高砷水等,會不同程度損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的保護。
封丘縣位于豫北平原東部,黃河北岸,新鄉市東部。北與滑縣為鄰,東北與長垣縣相接,西與原陽縣、封丘縣搭界,南部隔河與開封相望,屬黃河沖積平原,地形西南部高、東北部低,起伏不大,全縣總面積1 224 km2。
封丘縣地處黃河故道,地貌復雜,平原、洼地兼有,黃河大堤以南灘地較高,其余地勢低洼。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海拔65.00~72.50 m。
封丘縣屬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風少雨;夏季高溫炎熱,降雨集中;秋季天高氣爽,氣候宜人;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多年平均氣溫13.90℃,無霜期為214 d,多年平均降雨量609.10 mm,年內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且以大雨、陣雨為主,年最大降雨量為973.55 mm(1964年),年最小降雨量為269.20 mm(1966年),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1 576.80 mm,五、六月份蒸發強度大,月計200 mm以上。
截至2015年底未通自來水人口12.90萬人,占農村總人口(68.13萬人)約18.93%,主要分布在王村鄉、城關鄉、趙崗鎮、曹崗鄉、黃德鎮、應舉鎮、潘店鎮、陳固鎮、陳橋鎮、荊宮鄉、魯崗鎮、居廂鎮。截至2015年底,封丘縣農村飲水水源全部取用地下水,集中供水人口為55.23萬人,有55.23萬人用上自來水,占農村總人口(68.13萬人)約81.07%。
截至2015年12月,封丘縣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共覆蓋17個鄉鎮,55.23萬人,全部為集中式供水,供水水源為地下水。通過聯村及單村聯網等工程措施,到2015年底,集中供水工程數量102處,其中日供水量>1 000 m3/d的供水工程17處;1 000 m3/d≤日供水量>200 m3/d供水工程47處;200 m3/d≤日供水量>20 m3供水工程38處。102處集中供水工程,其中水源保證率>90%的工程數量為102處,水源保證率95%的工程數量為16處。
目前,供水管理體制與運行管理是根據日供水量的設計規模來定。
管理體制方面:日供水量>1 000 m3/d的供水工程未設專管機構,有兼職專業管理人員,但專業人員數量偏少,運行管理人員共有54人,具備中專以上學歷的有33人,占總人數的61.10%;日供水量<1 000 m3/d的供水工程未設專管機構,絕大部分沒有專業管理人員或有少量的兼職專業管理人員,運行管理人員134人,具備中專以上學歷的有64人,占總人數的47.80%。
封丘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采用地下水水源的工程共有102處,水源類型全部為地下水,分布在全縣18個鄉鎮,目前地下水供水能力為0.93億m3。
評價標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淺層水質良好區分布于王灣—留光—吳寨—東柳園以西,淺層水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毒理學指標大都符合飲用水標準,僅張郭村—西王村一帶總硬度超標,南范莊Cu2+輕微超標。
王灣—留光—吳寨—東柳園以東,為微咸水—半咸水分布區;淺層水質較差,超標因子主要是礦化度、總硬度。黃陵一帶半咸水區,硫酸鹽、氯化物、硝酸鹽、氟含量超過飲用水標準。若作飲用水,需進行處理。
總體來看深層水質主要表現為氟化物含量超標,最高可達2.29 mg/L,在留光鎮寺上村和后寨村。其他,感官性狀、一般化學指標和毒理學指標均符合飲用水質標準。因此,若以深層水為飲用水源,需進行除氟處理。
為保障飲水質量,應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水污染防治法》和《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等相關法規的要求,對已有工程和規劃工程的飲水水源進行保護。地下水水源保護范圍單井保護半徑≥50~100 m。在水源保護區嚴禁存在可能影響水源安全的污染源和任何活動。
封丘縣農村飲用水源年財政補貼0萬元/年,截至2015年底賬戶余額為60.80萬元。
封丘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成后,管理模式主要分二類:第一類由鄉(鎮)管理、第二類由村委管理。在具體操作上,有的是由受益群眾民主協商組織起來的用水戶選聘人員負責工程管理,有的是將供水工程承包給私人經營。二類管理模式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工程維修養護不到位。表現在管理不善,經常是設備壞了無人過問,造成供水不正常。
由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主要分布在農村,管理人員多為當地農民??傮w上看,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絕大多數文化水平較低,突出的表現就是管理人員不懂電氣知識,不懂機械設備原理,沒有維修技術。
4.4.1 水源保護差
濫用農藥化肥,家畜隨意放養,洪水浸淹,一些地方的飲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二次污染,水質難以保證。已建供水工程中僅有16處劃定了保護范圍,占需劃定保護范圍15.70%。
4.4.2 水質凈化處理設施完善的少
已建供水工程中僅有26處,占總工程25.49%。
4.4.3 水質達標情況較低
水質不達標工程數量為41處,占總工程40.20%,水質超標問題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人口有14.40萬人。水質不達標主要指氟超標等水質問題。
4.4.4 水質檢測能力差
具備水質檢測的有7處,日供水量>1 000 m3/d的供水工程有5處,日供水量在200~1 000 m3/d的供水工程2處,占總工程6.86%。
保護水源工程不被破壞及設備不被盜。建立水泵、管網的養護、維修、大修制度。
5.1.1 加強水源工程保護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中水源工程是整個供水工程的根本,要保護好、管理好、用好供水工程設施,才能使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良好的運行。因此加強水源工程的保護就變得至關緊要。
水源工程保護主要有:對取水井要加強管理,供水站建章立制,受益村要把水源保護納入村規民約中,使供水工程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
根據封丘縣地形地貌特點、水資源狀況和水文地質等條件,規劃以解決貧困人口和剩余人口為主,兼顧改造部分水廠(供水站),增加除氟和消毒設備。
5.1.1.1 供水工程改造與建設
通過新建水廠、供水站、管網延伸、聯網等措施,統籌解決部分地區仍然存在的未建設集中供水工程、已建工程標準低、規模小等原因出現的農村飲水安全不達標等問題,重點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問題。
新建集中式供水工程11處,新增供水能力4 310 m3/d,工程受益人口6.26萬人;管網延伸14處,工程受益人口6.64萬人,其中城鎮自來水管網覆蓋行政村數4個,工程受益人口0.33萬人。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其水質、水量、方便程度、水源保證率要達到水利部和衛計委聯合下發的《關于印發農村飲水安全衛生評價指標體系的通知》的要求,具體標準如下:①水質。工程建成后的供水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②水量。根據《村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中規定的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額,封丘縣屬于三區,考慮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中,要求自來水入戶、入廚,鼓勵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村莊建設衛生設施等因素,核定居民生活用水量為50升/人·日,人口自然增長率按4.80‰。③方便程度。此次規劃實施的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標準達到自來水入戶、入廚,居民可直接在院子里或廚房取水,非常方便。④水源保證率。封丘縣“十三五”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供水水源保證率為日供水量<1 000 m3/d的供水工程不低于90%,日供水量>1 000 m3/d的供水工程不低于95%。
5.1.1.2 水處理設施改造配套工程
改造集中式供水工程數14處,改造供水規模16 200 m3/d;配套除氟設備16臺。
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規模水廠水質化驗室以及信息化建設。劃分水源保護區4處;規?;畯S化驗室建設12處;千噸萬人規模以上水廠自動化監控系統建設12處。
5.1.2 加強水源地衛生防護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中水源是整個供水工程的源頭,是重中之重,它的優劣直接關系到人民飲水的質量,因此必須加強水源地衛生保護。
確定地下水水源保護區,單井保護半徑≥50~100 m。在保護區不應使用工業廢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使用持久性或劇毒的農藥,堆放廢渣垃圾或鋪設污水渠道,不應從事破壞深層土層的活動等。水源保護區內的土地宜種植水源保護林草或發展有機農業;在雨季時期,應及時疏導地表積水,防治積水滲入或漫溢到井內。
5.2.1 加強工程運行管理
為管好用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利部門要按照《河南省農村飲水工程管理辦法》的要求,加強工程運行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機構和管護制度,落實管理責任,運用市場運行機制,同時加強水源保護、水質監測和供水安全管理。積極探索新機制,堅持建管并重,嚴防重建輕管現象的發生。要結合實際,建立多種形式的管護體制和運營機制。各工程所在村,結合實際,因村制宜,制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制度和辦法。
5.2.2 建立水質監測體系5.2.2.1 應定期對水源水進行檢驗
對集中供水工程的水質每年進行兩次分析化驗(豐水期一次、枯水期一次),確保供水工程的水質符合國家規定的飲用水標準,如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止供水,及時查明原因并進行處理和消除污染源。
5.2.2.2 要定時對飲用水水源和用水點的水質監測
及時掌握用水水源環境、供水水質狀況。一旦遇到水質遭受污染的情況,及時提出對策,最大限度減輕水源開采后出現的水環境負效應問題和科學管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源的對策,以達到各個工程長期、科學開采的目標。
5.2.2.3 建立地下水動態監測和管理系統
建立地下水動態監測系統,對各工程的水質、水量、水位進行長期觀測,提供各工程水質、水位變化趨勢,定期觀測水源井內的靜水位、動水位;當水位、含沙量出現異常時,應及時查明原因。
完善地下水監測網絡,利用現代計算機通信和電子信息技術,獲取相關部門的有效可信信息,建立地下水資源信息管理調度系統,逐步實現地下水資源調度的實時管理和優化調度。使地下水管理工作逐步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
5.2.2.4 建立合理開發地下水的保障制度
堅持開源和節流措施并舉,在充分發揮現有工程供水潛力的同時,應大力加強節約用水,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節水技術政策和技術標準。采取多形式的節水宣傳,提高供水戶的節水意識,推廣節水型用水器具,改變低效率的用水習慣,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運用經濟手段,優化水資源的配置,加強用水管理,按量計費,定額用水,以保障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
5.3.1 總體要求
出現飲水安全事件,供水站應在2 h內向縣農村飲水安全管理中心和當地政府報告,并先期進行處理;縣農村飲水安全管理中心在獲取信息后,應在2 h內向上一級飲水安全應急機構和政府報告。
5.3.2 資金保障
縣政府設立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專項資金,列入縣級財政預算由財政局設立專門的賬戶進行管理,不得挪用,資金的使用采取報賬制。
5.3.3 物資保障
發生事故時,事件所需的物資由當地政府統一籌集,由飲水安全應急領導小組統一調配、統一使用,確保物資供應及時。
5.3.4 應急備用水源準備
飲水規模在1萬人以下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要準備拉水專用車。
5.3.5 應急隊伍保障
縣級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機構組織財政、環保、衛生、農業、水務等有關部門成立農村飲水應急送水小組,一旦發生飲水不安全事件,在第一時間解決群眾臨時吃水和送水設備的維修。
綜上所述,一些地方的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危害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的重要因素,保護農村飲用水水源已經迫在眉睫。農村飲用水水源關系著農村人民的安全以及經濟生產,是關乎民生的大事;制定農村飲用水源保護計劃及農村飲用水源水質監測等策略能夠有效地保護中國農村飲用水水源。封丘縣針對農村飲用水源的問題,結合水源條件、地形地貌、用水需求、技術經濟條件等因素,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護好水源,從而保障農村飲用水源的品質,確保農村飲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