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陽春 寧凌 張靜
(廣東海洋大學管理學院,廣東 湛江 524000)
伴隨著老一輩勞動力退休潮的到來、計劃生育控制下人口紅利的消失及子女贍養壓力的增大,空巢老人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1〕。空巢老人問題的改善和解決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緩解新時代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會主要矛盾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系統梳理和分析學術界對空巢老人問題的研究成果,識別空巢老人研究的知識聚類,把握空巢老人研究的整體現狀,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眾多專家學者在定性和定量這兩個方面對空巢老人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探索,包括空巢老人的概念內涵〔2〕、分類標準〔3〕、研究方法〔4〕和評價尺度〔5〕等方面,而且也不乏對空巢老人研究領域內容的總結〔6〕,但是多為文獻資料的歸納和總結,具有較強的主觀性。且缺少對具有主流代表性高質期刊的總結分析。因此,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視化文獻分析工具,對CNKI核心期刊和CSSCI數據庫中關于空巢老人的研究成果進行量化分析,通過知識圖譜直觀反映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研究態勢。
CiteSpace知識圖譜是由美國德雷塞爾大學陳超美開發的可視化文獻分析軟件〔7〕,通過數據挖掘、信息分析和科學計量來繪制某一研究領域的知識圖譜,其最突出的功能是可以把一個領域內浩如煙海的文獻數據,通過軟件算法,以動態多元的可視化語言、巧妙精準的空間布局將該研究領域的演進歷程和研究成果集中展現在不同分類標準下的知識圖譜上,還可以通過引文分析了解研究領域內的科研合作與學科互動〔8〕,對了解目標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研究態勢,挖掘目標領域的前沿熱點具有重要的導航作用。CiteSpace自從引入國內后,借助獨特的知識圖譜分析功能在諸多學科中被廣泛使用〔9〕。
為了精準把握空巢老人代表性的演進歷程和領域內的前沿熱點,避免受不同水平期刊的差距影響,本文中所使用的數據樣本取自CNKI核心期刊及CSSCI數據庫,以提升分析結果的科學性和精準性。通過以“空巢老人”為主題進行精準匹配檢索,得到檢索結果366條,時間序列上首篇文章發表于2003年,對檢索結果進行無效去除和重復去重,考慮分析的時間節點設置,將文獻時間段選擇為2003~2017年,最終得到335條有效結果。利用CiteSpaceⅤ進行文獻數據處理分析,依次基于“Author”、“Institution”、“Keywords”等分類標準進行知識圖譜分析〔10〕,并通過調整可視化效果,最終生成所需的相關知識圖譜。
2.1研究趨勢分析 根據對CNKI核心期刊及CSSCI數據庫關于空巢老人的文獻檢索結果研究的發文數量總體趨于不斷上升的趨勢,而且根據發文數量的變化,研究歷程分為三個階段:緩慢起步階段(2003~2007年20篇)、快速上升階段(2008~2013年159篇)、穩定發展階段(2014~2017年156篇)。2003~2007年是空巢老人研究的緩慢起步階段,根據《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11〕表明,從2001年開始,我國正式進入到快速老齡化階段,空巢老人作為老齡化所帶來的一個突出問題,開始受到學界的關注。2008~2013年是空巢老人研究的快速上升階段,黨的十七大報告〔12〕把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作為重要戰略規劃,提出重點加強老齡工作,為空巢老人研究帶來了強勁的政策導向。2014~2017年是空巢老人研究的穩定發展階段,黨的十八大報告〔13〕進一步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的方針要求,對空巢老人的研究成為一個持續穩定的社會研究熱點。
2.2關鍵詞分析
2.2.1關鍵詞演進分析 關于空巢老人的研究是一個逐步演變的歷程,根據上文對研究歷程所劃分的三個階段,利用CiteSpace軟件對每一個階段內關鍵詞進行歸納分析,可以得到不同階段內空巢老人的研究熱點:2003~2007年關鍵詞:空巢老人、空巢家庭、老年人;2008~2013年關鍵詞: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生活質量、影響因素、居家養老、養老意愿;2014~2017年關鍵詞:空巢老人、農村空巢老人、空巢家庭、生活質量、社會支持、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城市空巢老人、養老模式、主觀幸福感、社會工作、醫養結合。
緩慢起步階段研究處于概念界定、來源背景、問題介紹的初步探索階段,空巢老人作為一個新的研究對象,尚未形成研究體系,發文量也很少,年均發文量還處于個位數的程度。快速上升階段研究處于視角選擇和方法介入的體系建立階段,對空巢老人的研究視角開始變得多元化,除了物質需求的關注,也開始關注心理健康狀況,對空巢老人的綜合養老問題進行挖掘,發文量增長明顯,研究熱情逐步高漲。穩定發展階段研究系統得到優化發展,研究視角進一步深入,多元學科開始有所交融,對問題的解決提出了更為深刻有效的手段,空巢老人研究開始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研究體系,形成穩定深入的研究成果。
2.2.2關鍵詞路徑分析 關鍵詞知識圖譜是對文獻研究熱點的可視化展現,通過對目標文獻關鍵詞計量提取,直觀地呈現出空巢老人研究的研究熱點及其研究路徑態勢(圖1)。 我國空巢老人研究的最大節點為“空巢老人”,其次為“社會支持”、“農村空巢老人”等熱點問題,并且可以看出空巢老人的研究主要從三個研究路徑進行延伸,揭示了空巢老人研究領域的路徑演進趨勢。首先是圍繞“空巢老人”為節點的研究路徑,這一研究路徑緊扣“空巢老人”的研究主體,進行了多方位、多手段的研究投入,從慢性病、養老模式、計生服務、主觀幸福感等不同的研究視角,提出了互助養老、醫養結合、社區服務、日間照料中心多方面的解決方式,深化了空巢老人的現狀了解,充實了空巢老人的研究內容。其次是圍繞“社會支持”為節點的研究路徑,社會支持是指對社會弱勢群體提供無償救助和服務〔14〕,對提升空巢老人主觀幸福感和生存狀況具有重要意義〔15〕。以社會支持為切入點,眾多學者專家對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心理健康、孤獨感、居家養老、中介效應等問題形成了這一視角下系統的研究成果。最后是圍繞“農村空巢老人”為節點的研究路徑,農村空巢老人作為老齡化與城鎮化進程雙重產物,加上相比于城市較為落后的經濟狀況及逐漸淡化的孝道文化,農村空巢老人的社會問題更加嚴峻〔16〕,這在知識圖譜中也得以體現。針對農村空巢老人的老年人權益、養老方式、城鎮化、精神養老、生活質量等問題,這一領域成為空巢老人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2.3發文作者分析 基于CiteSpace中“author”的聚類分析功能,對空巢老人研究的發文作者進行計量分析,得到發文作者的知識圖譜(圖2),同時對發文量前10的作者進行信息匯總(表1)。
圖1 空巢老人關鍵詞知識圖譜
圖2 空巢老人發文作者知識圖譜
表1 空巢老人研究發文作者(前10)
空巢老人研究領域主要有3個作者合作團隊,趙華碩、黃水平和金英良(徐州醫學院)作者團隊,王麗娜、蘇紅和周郁秋(哈爾濱醫科大學)作者團隊及李德明和陳天勇(中國科學院)作者團隊。團隊合作基本以共同單位為平臺基礎,跨單位的合作研究較少,作者團隊之間關系表現稀松,學術聯系較弱(圖2)。
從主要發文作者情況表來看,對空巢老人研究人員多以醫學技術專業出身為主,如以哈爾濱醫科大學為典型的王麗娜和周郁秋,他們從心理醫學的角度,對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歸因研究、 應對方式及自助能力的中介效應開展了定量關系研究與中介效應驗證〔17〕。以南京大學陳建蘭為代表的社會學研究者,利用統計學等學科知識,關注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尤其是其養老意愿,陳建蘭通過對蘇州城鄉老年空巢家庭的調查統計,對影響空巢老人是否愿意與子女共同居住的因素和影響空巢老人是否愿意入住養老機構的眾多因素進行了取證分析〔18〕。在發文數量的表現上,對空巢老人研究的社會學者相對處于弱勢地位,醫學技術專業學者表現更加突出。
2.4研究機構分析 基于CiteSpace軟件中“Institution”的聚類分析功能,對335篇目標文獻的研究機構進行知識圖譜分析(圖3),在此基礎上,整合所有二級機構,得到主要研究機構發文量前1~10名分別為:中南大學(17篇)、南京大學(9篇)、湖州師范學院(8篇)、徐州醫學院(7篇)、哈爾濱醫科大學(7篇)、溫州醫學院(6篇)、中國科學院(6篇)、第二軍醫大學(5篇)、吉首大學(5篇)、岳陽職業技術學院(4篇)。
圖3 空巢老人研究機構知識圖譜
從空巢老人研究機構的知識圖譜來看,西安醫學院、中南大學護理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大慶校區護理學院、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重點實驗室、第二軍醫大學統計學教研室等機構是空巢老人研究的高頻發文機構。從機構合作網絡來看,主要合作網絡是由哈爾濱醫科大學大慶校區護理學院、湖州師范學院醫學院、赤峰市松山區振興街道辦事處等研究團隊所組成。不過總體上空巢老人研究機構之間合作關系稀松,研究合作較少。
知識圖譜顯示的是文獻資料所反映的二級機構研究情況,把二級機構科研結果以歸屬單位進行整合,可以反映歸屬單位的整體研究成果。從整合了二級機構之后的主要機構發文數量上來看,中南大學、南京大學、湖州師范學院等機構是主要發文機構。整合后的結果跟知識圖譜顯示的結果有所差入,說明這些主要發文機構內部有表現突出的二級研究機構,比如中南大學內部有護理學院〔19〕、湘雅護理學院〔20〕、馬克思主義學院〔21〕、公共衛生學院〔22〕等二級研究機構,這些二級研究結構的研究成果使得中南大學等科研機構成為空巢老人研究的主要陣地。從主要研究機構的屬性來看,醫學類研究機構是空巢老人研究的主要力量。
2.5發文期刊分析 對空巢老人檢索結果的發文期刊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關于空巢老人發文量最多的期刊為《中國老年學雜志》,為110篇,占據總發文量的33%,其次為《人口與計劃生育》12篇、《現代預防醫學》11篇、《中國全科醫學》9篇、《人民論壇》7篇、《西北人口》7篇、《中華護理雜志》7篇、《社會福利》5篇、《調研世界》5篇、《體育文化導刊》5篇。在發文量前10的期刊中,《中國老年學雜志》《現代預防醫學》《中國全科醫學》《人民論壇》《西北人口》《中華護理雜志》《調研世界》和《體育文化導刊》的影響因子在1.0以上或者為雙核心期刊,這些期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空巢老人研究領域的重點,這些期刊涉及社會學〔23〕、統計學〔24〕、醫學〔25〕、體育學〔26〕等不同領域,體現出空巢老人研究的學科綜合性和交叉性。
空巢老人研究尚存在理論研究不深刻、合作網絡化水平不足、成果實踐程度不高等問題,未來空巢老人研究應重點注重以下幾個方面:(1)空巢老人研究應該繼續強化基本理論的研究應用。當下學者們對空巢老人的研究多借助社會統計學工具,對典型地區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水平測量研究表現突出,但是具有高理論深度的問題機理定性研究較為缺乏。社會現象與問題的全面認識需要借助社會理論的深刻解析〔27〕,社會學比較經典的理論如社會資本理論〔28〕、符號互動論〔29〕、社會支持理論〔30〕、社區組織理論〔31〕、健康生態理論〔32〕等可以被借助到對空巢老人研究中來,提升空巢老人的研究深度與理論高度,豐富空巢老人的相關理論體系。
(2)空巢老人研究應加強機構之間、專業之間和學者之間的合作網絡建設。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處于不均衡的狀態,不同區域空巢老人的問題性質不一、現狀程度不同、解決方式各異,不同研究機構和專業學者所關注的目標對象和切入視角也不盡相同,有著各自的學科特色和技能手段。要對空巢老人問題認識更加全面,建議對策更加具有一般化,不同研究結構和專業學者之間要加強學術交流與資料互通。政府與社會組織要積極搭建起關于空巢老人學術交流的平臺,增加領域內學術研討會議的頻率;科研機構和學者可以建立跨區域、跨學科的合作機構〔33〕,通過綜合借鑒不同學科的理念和方法,發揮研究人員的技術特長,實現對研究資源的整合利用,促進空巢老人研究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3)空巢老人研究成果應提高在社會治理中的實踐應用程度。中國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經歷了從政府供給到福利多元主義的轉型,政府通過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提高特殊領域中的公共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高〔34〕。當下空巢老人的現象形勢嚴峻,家庭結構及其養老問題日益突出〔35〕,政府可以科學參考空巢老人研究的理論成果,加強空巢老人領域內與社會組織和企業的合作,在空巢老人諸多問題的解決上進行政府購買服務的試點和推廣,如居家養老服務等〔36〕。通過建立政府指導型、企業附屬型和公益參與型的多類型主體參與模式〔37〕,提高空巢老人研究成果的實踐應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