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寧
(天津市醫學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天津300074)
2012 年提出的“互聯網+”概念,是互聯網發展的全新形態,是互聯網思維一次嶄新的實踐。2015 年3 月5 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其后的幾年里政府部門的正確引導配合互聯網公司的不懈努力,“互聯網+”模式發展得如火如荼,愈加成熟。通過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結合,充分發揮了互聯網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激發了傳統行業的發展活力,這種“+”不僅是技術上的“+”,更是思維、理念、模式等全方位的“+”。醫學圖書館是醫療衛生領域重要的學習資源,為醫教研相關工作者提供學習的平臺,對醫教研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升發揮著積極作用。“互聯網+”背景下醫學圖書館服務模式要以用戶的需求為導向,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創新,使得充滿活力的互聯網依托專業醫學圖書館變得更加豐富有內涵。
醫院圖書館是知識和信息的傳播基地,為醫院醫療、科研、人才培養提供文獻信息保障和支撐,是醫院發展的動力源泉[1]。現階段的醫學圖書館面臨著“互聯網+”背景下信息爆炸、數據庫種類繁多、跨庫異構數據庫檢索繁瑣的挑戰,醫教研工作者面對龐雜的文獻信息篩選困難重重。因此,現代化醫學圖書館迫切需要從傳統的服務模式轉向精準服務,利用“互聯網+”背景下先進的網絡技術、跨庫跨平臺統一檢索技術以及豐富的移動終端授權訪問技術與醫學圖書館豐富的信息資源相結合,為醫教研工作者提供精準的文獻服務。
“互聯網+圖書館”的本質是互聯網與圖書館進行跨界連接,通過融合創新構建起一種全新的圖書館運營服務模式,最終形成全新的醫學圖書館形態。它為醫學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圖書館的形象由早期以館藏圖書為中心的1.0 時代逐漸演化為以文獻服務為中心的2.0 時代,在這個過程中傳統醫學圖書館開始以資源為中心進行收集、整理、加工、存儲等工作,沖破封閉的壁壘,逐漸有所開放。互聯網技術及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拓展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極大地降低了讀者對于醫學圖書館到館查閱資料的依賴程度。醫學圖書館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系統對信息資源進行加工整合,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而醫學圖書館4.0 時代即“互聯網+”時代進一步拓展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讀者不僅可以便捷地獲取需要的各種資源信息,更可以在醫學圖書館暢通無阻的交流、交互。總之“互聯網+”下的醫學圖書館使得讀者的整個生活都可以與醫學圖書館深度融合。
在“互聯網+”背景下,基于讀者對電子文獻資源的需求及數字化醫學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基本成型的基礎上,實現“互聯網+”與醫學圖書館的深度融合,對館藏紙質文獻資源完成數字化,加強對網絡信息資源的開放利用,充分挖掘各類信息資源間顯性和隱性的內在聯系,建立完整的數據信息庫,是每一個圖書館面對“互聯網+”的必然選擇。同時依托互聯網新技術、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為圖書館館際互借、資源共享建立統一跨庫、跨載體、跨平臺知識檢索服務體系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讀者利用移動終端讀取圖書館中每一條資源信息,有效促進跨學科、專業與領域的有機融合,實現讀者利用資源的智慧化[2]。進一步合理配置信息資源,以學科為重點讓用戶只要在有網絡的條件下,就可以對圖書館的文獻和信息資源進行查詢和使用。加大網絡資源在館藏資源中所占的比重,構建特色數據庫。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各類信息及數據資源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電子資源獲取便捷、不占空間、可數據化,憑這些優勢,電子資源成為主流信息資源[3]。順應時代發展,重組醫學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改變傳統的信息服務成為醫學圖書館生存之道。根據學科重點及資源布局,調整訂購的數據庫資源,切實從用戶的需求出發重組資源結構。
在“互聯網+”時代,每個圖書館都不能置身事外,每一家圖書館都可以通過網絡和云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協同服務、智慧化服務每一位讀者。為增加讀者體驗,圖書館可以重新規劃物理空間,使公共空間更加人性化。同時融入VR 體驗、餐吧、音頻吧、閱讀空間配套服務等全新的沉積式體驗模式,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參與到圖書館基礎場館建設中來,逐步創建出開放、共建、共享、共贏的公共讀者文化空間新模式。隨著移動通信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圖書館可以通過郵件、QQ、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推送手段,將讀者需要的信息資源推送給讀者,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此外,如果圖書館可以為讀者提供高效免費的快速借還、送書到家的服務,也可以提高讀者的體驗,增加讀者的粘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時代的醫學圖書館閱讀方式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轉變,信息通信技術的新發展推動了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新。
在“互聯網+圖書館”不再只是學習的空間,更是一個文化、休閑、交流、生活的多元化空間。傳統醫學圖書館要為讀者營造更多的空間、更舒適的環境,增加交流共享空間、休閑娛樂空間,并不斷衍生出更多創意體驗服務,讓讀者被創意服務所吸引。信息技術與互聯網工具廣泛應用到圖書館領域,數字圖書館作為重要的知識樞紐,在“互聯網+”環境中成為人們閱讀的主要方式[4]。這要求數字圖書館由傳統的利用數據庫和云計算技術構建專門存儲數字書籍的知識庫模式向融合多平臺、多數據庫資源平臺轉型,通過人性化、個性化創意空間重組,為圖書館閱讀構建出更為靈活、便捷、舒適的讀者體驗綜合體。
微博、微信、微電影、微圖書等微事物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了微時代。這也要求圖書館服務方式向輻射范圍廣、速度快、互動性強、緊抓時代脈搏的方向轉型。數據信息庫的完善還要通過對讀者信息的收集,而讀者閱讀服務的需求、模式、習慣和愛好等信息,是圖書館讀者信息大數據構建的依據和有效評估標準[5]。通過對讀者行為的數據收集與處理,還可以構建個性化的服務體系,根據需求的不同為每一位讀者提供獨一無二的移動終端界面,終端界面內的興趣學科及瀏覽習慣等完全由讀者個性化處理,從而為打造“互聯網+”時代的閱讀推廣奠定基礎。“互聯網+圖書館”微服務更應該以每一個讀者為受眾,這將是醫學圖書館提升核心競爭能力的重要一環。
隨著智能移動設備的普及,移動終端閱讀成為圖書館閱讀的主要方式。多樣化移動終端的應用使醫學圖書館服務空間從線下延伸到了線上[6]。使用閱讀APP,從根本上模糊了查詢檢索所需資源、時間、空間上的限制,使讀者徹底從辦公設備中解放了出來。手機、平板成為“互聯網+”環境中人們最普遍的閱讀方式。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讀者的閱讀需求還呈現碎片化的特征[7]。人們更加傾向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閱讀及檢索自己想要的信息,借助網絡工具、智能手機無縫查詢海量信息。這一模式應用在圖書館既給讀者帶來全新的體驗,又極大地豐富了圖書館服務讀者的方式,提升了服務質量,讓讀者切實感受到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加強自媒體平臺的使用和讀者個性化服務也是圖書館服務方式轉變的關鍵。自媒體平臺部署成本低、傳輸快、互動性強,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更是被大眾廣泛接受,用戶可以選擇自己習慣的方式獲取相關信息,自媒體平臺還可以提供檢索技巧、特色館藏、借閱查詢等服務,讓醫教研人員更加方便快捷地獲取權威的醫學信息與知識。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移動智能終端的日益普及和移動應用的日趨完善,醫學圖書館在創新管理和提升服務等方面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無論是融合意識的缺乏,還是技術支持的不足,人才資源儲備的不足,都將成為“互聯網+”背景下醫學圖書館發展的不利因素。
現階段,轉型是圖書館的必然趨勢,特別是應當轉變服務環境、模式、觀念、安全性等內容[8]。從醫學圖書館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機構和服務人員僅僅停留在知道“互聯網+”的概念,知道這是重要國家戰略,但從根本上并不清楚“互聯網+”的實際意義。這就導致了部分機構和服務人員對醫學圖書館的“互聯網+”重視程度不足,部分機構并未意識到互聯網技術的優勢,甚至恐慌互聯網技術徹底顛覆醫學圖書館現存的管理和服務模式,進而徹底顛覆醫學圖書館現有的組織結構和部署。對“互聯網+”這一新形態的了解并不深入,因此也沒有重視互聯網相關技術與圖書館發展的融合。如果醫學圖書館本身缺乏先進的融合意識,那相關工作的推進一定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利于圖書館長遠的發展。
“互聯網+”背景下,技術風險難以避免,這主要是由互聯網自身特點所決定的[9]。醫學圖書館由于公益性及經費所限,必然造成其在網絡基礎設施、軟硬件配套基礎設置建設及標準化接口接觸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不完善、不均衡。在圖書館融合發展過程中,不管是網絡信息資源的管理還是為用戶提供現代化網絡信息服務的平臺,一旦遭遇互聯網黑客、病毒攻擊,圖書館資源及用戶信息都會面臨泄露、盜用等風險。因此,提高管理者對于“互聯網+”的認識,強化“互聯網+圖書館”的重大意義,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以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規范相關接口及互聯技術,對于醫學圖書館的融合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工作人員需要具備與融合發展模式相適應的專業水平。但是從醫學圖書館的現狀來看,部門工作人員能力仍然停留在熟練掌握圖書文獻資源整理、傳遞、存儲等傳統業務方面,對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信息服務融合、大數據開發應用等跨界知識的認識水平十分有限,很難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嚴重影響了醫學圖書館融合的進程。因此,跨界人才儲備不足是現階段醫學圖書館深度融合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高素質的人才成為時代發展的重要需求,醫院圖書館要適應這一新型環境的需要,必然要加大人才的引入,同時對醫院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要求他們能夠達到“互聯網+”環境下的高標準要求[10]。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連接是基礎,融合是核心,創新是關鍵,形成創新驅動才是目標。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給傳統醫學圖書館帶來的影響一定是顛覆性的,同時這也為醫學圖書館轉型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它顛覆了人們對傳統醫學圖書館的認知,徹底改變了圖書館管理和服務的理念,重新架構了醫學圖書館的組織結構及服務模式,徹底重新塑造了醫學圖書館的業務職能,拓展了醫學圖書館的經營服務格局。在“互聯網+”背景下,醫學圖書館的服務方式與內容的創新迫在眉睫。醫學圖書館要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精準化的信息服務,為醫教研工作者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服務保障。因此,“互聯網+”醫學圖書館改革仍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