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勝琦
(黑龍江省龍建路橋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7)
堅持綠色、低能源和低排放的發展,改變人類生活方式,通過充分有效的合理使用資源,促進低碳循環發展。在公路建設中,適當使用低碳概念可促進綠色公路的建設更好發展。但由于工程建設周期較長,覆蓋面廣,相關因素眾多,綠色公路建設不統一明確定義,對高速公路整個建設周期也沒有進行全面的深入研究。在這一方面,本文討論了這個問題。
綠色公路的建設,是貫穿工程建設過程中的低碳概念。從早期的工程規劃設計,到中期的建設和施工,到后期項目的交付與運行,都需要采用低碳的理念。低碳概念的核心是加強研發、推廣和應用節能技術,低碳能源和環保技術的研發。在低碳的理念中,為了提高綠色公路的有效性,可采用低碳環境建筑材料。在有效地保證施工質量的同時,合理地選擇低碳材料,在降低環保污染的情況下,應優先采用sbs改性瀝青、溫拌瀝青,節約能源。此外,我們還必須適當選擇環境保護材料,盡可能地控制液體燃料的使用,并有效地控制灰塵的產生和排放。
考慮到公路建設的周期很長,受影響的因素很多,所以在設計過程中要建立合理的布局,確保各項綠色技術在施工過程中的落實。在施工中,要綜合考慮施工狀況,盡可能選擇低碳和材料來提高工程的環保水平,以提高施工環境。合理利用電力,節約電力,及時關閉無用設備。另一方面,積極減少油耗,選擇低油量機械設備,選擇有效的低油量機械設備,發揮降碳環境的作用。同時,合理選擇環境資源和有效的環保資源,對煙氣排放和污染進行有效管理。
在低碳理念下,綠色公路建設的發展需要在逐個方面加以控制,并運用關鍵技術合理地提高項目建設的質量。
關于利用自然能源,公路建設線路很長,需要橫穿多個區域。沿途的氣候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地形也會有較大的不同。因此,在公路建設過程中,必須對道路工程施工沿線氣候情況進行嚴格的勘察,對全線工程現場地形進行全面的觀察,然后對低碳環境理念進行合理的實施,科學地利用自然資源。第二,對施工地區存在的水源進行全面地質勘測,對水源敏感地區進行分析,然后對公路干線進行相應調整,以保證水源環境。設置綠化帶碳補償。在設計中,了解和預測道路周邊氣候的特征、地形的條件,等,合理設置綠化帶,提高了綠色公路的設計與建筑效率,吸收了從車輛中排出的廢氣,有效保證了公路排放的碳吸收量和碳的平衡,達到了環保目標。
在公路施工階段,做好生態環保,全周期道路建設,做好環境保復機制,加強道路建設過程的環保資源使用和生態維護,加強環保保護,加強綠色建設技術的應用,從而實現低碳建設的公路目標。同時,要針對瀝青施工客觀狀況,做好循環使用,對廢棄瀝青進行二次加工、處理,使瀝青再一次達到道路施工標準,并得以應用,從而有效地利用建筑材料,保證施工現場整潔無損,不受大量廢棄資源的污染。在低碳建設理念下,不斷運用綠色道路技術,根據現場施工情況準確選用有效的技術手段,加強施工有效控制。尤其是對瀝青工程的應用,合理運用了地面冷卻再生技術,廠拌再生再生技術,sbs瀝青等多項技術手段,提高了廢棄材料的再利用,實現了節能環境保護的目標。通過使用地冷再生技術,可以實現。有效地節約了資源。采用冷再生方法,回收老瀝青道路材料,按照嚴格操作方式,合理選擇所需原材料,通過嚴格施工方法加強建筑物的施工,加強料分分配控制,加強建筑工作。合理使用舊材料施工,實現節能保護。通過SBS瀝青層的應用,道路彈性提高,SBS瀝青在道路上的穩定和荷載能力提高,有利于低溫收縮,增加瀝青粘合性。關于目前已有的透水道面,通過這種方法,在實際施工時,根據建筑施工維護需要,合理選擇建筑技術手段,提高建筑施工效率,提高低碳概念的建筑工程需求。
我國現在正處于社會大革命發展的重鍵時期,能源問題在全國乃至世界中都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利用公路運輸貨物,需求仍然很大,原材料和綠色能源的結構在工業化期間基本可以決定對貨物的需求。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環境中,我國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也同樣上升,因此對人民出行要求也越來愈高,無論在遠近,但凡是出行的幾乎都要借助一定交通工具,其中汽車成為主要的出行工具。為支持工業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城市化發展,要求供應充足的運輸能量。目前,世界各國已基本達成低碳經濟發展共識,但單單追求低碳化的發展卻是片面性的,同樣會導致經濟發展出不平衡。為了加大支持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更加有效地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在現行的科技條件和經濟基礎上,應該是動態、協調地追求社會與經濟統一發展和低碳化運輸平衡的過程,努力開發低碳建設與運輸,實現經濟發展的平衡。
在低碳觀念下,中國公路工程建設需要滿足新時代中國發展觀念的需要,改善道路建設環保,選擇節能環境材料和裝備。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積極運用多項環保技術手段,提高對廢舊材料的應用技術,從而有效地提高施工成本,確保了綠色建筑的發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