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星
(黑龍江省龍建路橋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0)
高新技術企業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至今已有30余年的歷史,目前,高新技術企業在國內發達地區早已不是新鮮事物,但是對東北地區,尤其是黑龍江省的高新技術企業情況不容樂觀,未來還有很長的發展之路,通過對當前東北地區經濟現狀的分析,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給企業帶來哪些效益,淺析如何通過科技創新促使企業長足發展以及高新順利運行。
20世紀80、90年代以前,東北地區是我國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同時也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更是在新中國建國初期以一地之力帶動全國發展,但是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不斷陷入僵局。
多年來,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實施,東北三省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社會發展取得了積極的成績,國家現有資金政策與項目也在不斷開展。但是,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東北三省目前取得的成績只是階段性的,尤其是黑龍江省與全國特別是發達地區相比較還有較大差距,從最近兩年的省內生產總值來看,以黑龍江省為例,經濟總量仍呈下降趨勢、人才流失持續擴大。黑龍江省面臨的發展壓力與改革處境依舊艱難。GDP和工業增加值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5%和20%下降到2019年的6%以下,2020年上半年全國31個省份GDP,黑吉遼跌至26、25、17位,三個省份的GDP不敵一個四川省。經濟下滑、人口外流等問題不斷制約東北地區發展,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任務依舊任重道遠。
對于傳統行業來說,深化國企改革戰略重組困難重重、結構調整任務十分艱巨,尤其是思想觀念轉變和體制機制創新,以及一些歷史上積累的影響長遠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還沒有完全解決。對于東北老工業基地面臨的困境,有種說法是東北領先全國完成了科層制領導建設。東北衰落的原因,恰恰是因為較早完善建構的社會,好處是秩序井然,壞處是會導致社會轉型失去活力。這些年,我們討論中國對歐美先發發達國家進行彎道超車,很遺憾,東北也是被內地省份彎道超車的案例。
2016~2018年黑龍江省平均每年交通基礎建設投資僅為200億元左右,2019年,黑龍江省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達到410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約470億元。從數據上縱向對比,黑龍江近些年投資額度大大增加,隨著黑龍江省在2019年建設11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5 428億元,目前“百大項目”全面開工,體現了省委省政府的發展決心。密集的投資基礎建設投資,對傳統企業是一次新的機遇,在擺脫了黑龍江省交通建設發展的瓶頸期后,又迎來了第二春,如何在新一輪的投資建設中,加快企業改革與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傳統交通建設行業面臨的重大問題。
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的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至今已有30余年的歷史,2008年科技部、財政部、國稅總局對高新企業認定工作重新洗牌,2008年4月14日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2016年三部門又對其進行修訂)。自此,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拉開新的篇章,全國各地涌起申報熱潮,截至2019年底全國高企數量突破21.5萬家,其中傳統產業數量占比較少。各個產業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不均衡,電子通信設備制造業企業在高新技術企業內較為突出,其他行業相對落后,同時,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發展最快,而其從業人數占比缺最低。
目前,黑龍江高新企業的大環境相對落后,從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網可以看出,僅2019年北京市就有3 520家企業通過認定,并備案。截止目前黑龍江省內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只有1 284家,在全國各省排名倒數第七。黑龍江省龍建路橋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6月,是國有上市公司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主營業務是路橋施工,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用多年的技術積累尋求發展之路,積極開拓思路,享受國家政策的紅利,五公司深刻落實“科技創新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發展理念,因此堅定不移的走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之路,在2020年也順利獲評高新技術企業,成為首個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的龍建股份權屬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運行來進一步促進企業的科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
(1)企業所得稅可以減免10%,獲評高新技術企業可以由原來的25%企業所得稅降至15%,如果按照企業應納稅所得額5 000萬元來計算的話,每年可節省約500萬元。
(2)科技研發經費加計扣除,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的75%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攤銷。同樣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5 000萬元來計算,每年投入1 000萬元研發費用的情況下,每年可節省稅費約112萬元。
(3)高新技術企業入庫培育費,我國各省市對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要求各有不同,《黑龍江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實施細則》中要求,對入庫企業,在企業入庫當年,按上一年度企業營業收入的3%計算入庫獎補額,入庫獎補額為6~60萬元。企業達到育成條件,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根據育成時間還有相應的獎補措施。
(4)其他地方性政策獎勵,除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激勵政策以外,一些發達省市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申報還有額外的獎勵,以深圳市寶安區為例,對經國家科技部初次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給予30萬元獎勵。
(5)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有利于提升企業形象,尤其是黑龍江省內同類型的施工企業,高新企業數量少之又少,因此我們能做到“人無我有”,這就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表現。
按高新技術產業運營維護的要求,企業必須有足夠的研發能力,并且開展相關高新研發項目,形成高新技術產品或服務,同時企業在研發周期內形成一定數量的自主知識產權,迫使企業加大科技研發的投入,首先是要確保順利運行享受各項優惠政策,在此基礎上全方位的提升高新技術企業軟實力。對于我們傳統的路橋施工行業應首先分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哪,何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技術領先的程度、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技術創新能力。這些技術能力體現在這個企業的知識產權上,對于我們施工企業來講,應該注重工法、專利、微創新等技術創新類工作的開展,通過課題立項研發來促進在施工生產中的生產效率的發展、工藝技術的進步。各類的R&D活動都是為了開發出更好地技術方法來提升效率降低人機料的消耗,隨著企業的不斷技術積累,可以實現用技術創新實現提質增效的作用。結合行業的現狀,可以通過以科技創新成果“六位一體”(論文、專利、QC成果、工法、微創新、科技獎)管理理念為抓手,深化創新成果的轉化范圍,挖掘技術成果全壽命周期價值,圍繞綠色環保、低碳節能,聚焦新工藝、新技術開展成果總結工作;以“科技類獎項”為研發成果的最終目標,提升企業高質量發展核心競爭力。
要加強人才的投入,既要提高新招收大學生的素質,又要加大對社會人才的引進;加大同學校、科研院所的聯合,盡快讓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加大整個產業鏈的融合,提高“企企聯合”的力度,更直接的獲得自主知識產權,我們可以與設備制造企業合作研發新產品,在我們的項目做試點;企業應提升全員的創新意識,以激發全員的積極性,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知識產權支撐高新企業運行維護,才能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享受到了政策優惠,使企業蓋面傳統企業的意識,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高新技術企業的成功申報,將對傳統的管理理念模式是最大的沖擊,必須向科技引領創新驅動轉型。管理向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邁進,因此公司進行三項制度改革,三年滾動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措施。生產模式由原來的自行組織施工向管理型邁進,整合社會資源為企業所用。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施工邁進,成立自己的橋梁醫院,BIM應用已經在省內走在前列,BIM+智慧工地+無人機已經形成規模,企業BIM、智慧工地已經在企業內成熟應用,BIM技術指導施工,BIM內業全過程記載,將會成為企業技術發展的必經之路。全員打造了“人人是創新之才、天天是創新之時、處處是創新之地”的科技創新研發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