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琪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人民醫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膝關節損傷是骨外科中常見的一類臨床疾病,發病原因多樣,臨床上對其治療的方式也有許多,常規治療手段采取理療、保守手術治療等,可從一定程度上穩定并緩解患者的輕度病情,但對于創傷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及風濕性關節炎等較為嚴重的膝關節疾病,常規治療手段難以發揮理想的治療效果[1]。近年來,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在膝關節疾病治療中開始流行,由于其出色的長期治療效果,而且據相關臨床數據顯示其手術過程中創傷較小,對患者的身體危害并不大,且術后并發癥發生幾率也較低,因此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已經成為膝關節疾病的首選治療方式[2]。本文以此作為研究方向,對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中的配合要點以及護理方法做以下探討。
選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骨外科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的10例患者進行本次研究探討,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齡39~82歲,平均(52.4±10.7)歲,其中風濕性關節炎4例、骨性關節炎3例、膝關節滑膜炎2例及半月板損傷患者1例。患者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良好,未發生感染或者出現不良反應。
(1)由2009年發布的《骨科疾病診斷標準》診斷為嚴重膝關節炎,并于本院接受CT 檢查經醫師確診為膝關節損傷;(2)于本院骨外科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且手術過程順利,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良好;(3)患者及其家屬清晰知曉本次研究目的及具體手術操作流程,并在手術前親自簽署知情書同意參與本次手術研究[3]。
(1)合并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血液病等嚴重干擾研究的相關疾病;(2)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或精神病史[4]。
1.4.1 手術配合
1.4.1.1 手術室巡回護理人員
①對患者的身體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核對其膝關節發病部位以及手術方式,并為患者講解手術的相關操作流程以及手術原理,消除患者對于手術的疑慮;并對患者的心理情況進行簡單評估,針對其心理情況與其進行溝通交流,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并根據手術時間準時將患者帶入手術室,并于患者上臂迅速建立靜脈通路以便進行麻醉以及,按照主治醫師的要求按時為患者注射抗生素。
②麻醉后將患者按特定的手術體位擺放于病床之上,骨隆突處使用凝膠墊進行保護,并于患者膝關節損傷部位一側大腿使用電動止血帶做好安全措施,檢查患者的身體各項健康指標并做好記錄,對手術過程中所使用到的醫療器械進行檢查,粘貼電極板,確保各種電子器械的連接正常。
③手術過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等,并做好相關記錄,尤其是手術進行到骨水泥注入髓腔階段,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指標做到嚴格把控,一旦發生骨水泥注入綜合征,即需要立即停止手術,并聯合主治醫師、麻醉師等對患者展開相應的搶救治療,對手術過程中的醫療器械使用情況進行詳細觀察并記錄,實時掌握手術過程中的發展動向,做好相關的手術記錄。
1.4.1.2 手術室器械護理人員
①手術之前對手術室進行全面消毒,手術開始后,配合主治醫師粘貼3M 皮膚保護膜,并使用缺血帶止血,于患者膝關節患病部位前正中縱行切口,將其關節及滑囊切開,顯露出其股骨內踝,使用手術室特定器械將患者內外側部分的半月板及韌帶切除。
②股骨遠端截骨。使用股骨髓內定位導向器插入患者體內,并安裝股骨遠端切割定位裝置,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后,配合主治醫師將股骨遠端內外踝10 mm 部分切除。通過對股骨遠端前后徑進行測量,進而確定植入股骨假體的相關型號,同時將股骨加工導向裝置安裝如患者體內,使用骨刀對患者踝間切跡的內外側面進行修整。
③脛骨近端截骨。使用脛骨近端切割定位器于前十字交叉韌帶止點前,對切割部位進行確認,并使用醫學電鋸進行切割。
④髕骨。切割髕骨軟骨面,切割過程中應保證髕骨軟骨厚度保持在10 mm 以上。
⑤安裝試模。安裝假體試模后將膝關節復位,對假體試模置入后的膝關節內外翻穩定性以及屈伸間隙進行檢查,檢查并記錄完畢后,使用高壓沖洗槍對患者創口進行沖洗。
⑥安裝假體。配合主治醫師將假體植入患者膝關節處,并使用骨水泥將其固定,待以上工作完成后,觀察膝關節內外翻穩定性以及活動情況。
⑦對患者的手術創口進行進行沖洗并放置引流,對手術中使用的各類物品進行清點,確認手術無遺漏操作后逐層對創口進行縫合。
1.4.2 護理要點
(1)手術室護理。膝關節置換手術是臨床手術中操作較為精密的一類手術,因此對于手術室環境也有相關要求,原則上需采用百級層流手術室進行手術。手術開始前30 min將凈化系統開啟,手術室護理人員不應過多,嚴格控制手術室護理人員的進出,盡量營造一個安靜的手術環境;各種手術使用工具以及醫療器械應準備齊全,確保能夠達到最高的手術效率。
(2)無菌技術。手術室人員應對手術過程的每一個細節做到精準把握,進入手術室的所有人員必須穿戴手術服、手術口罩以及手術帽,此間必須進行嚴格的殺菌工作,確保手術過程中執行無菌技術操作,一旦醫療器械出現細菌感染或者疑似細菌感染的情況,應對立即其進行更換[5]。
(3)病情觀察。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大多年齡較長,因此在手術過程中應嚴格注意患者的各項身體健康指標,一旦出現異常主治醫生應立即做出判斷,對患者的進行對應的治療措施,最大程度上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4)醫療器械。膝關節置換手術中所使用到的相關醫療器械均屬于精密器械,因此對于操作要求也較高,不僅要做到對膝關節疾病相關知識的全面掌握,還要清楚所用醫療器械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方式。醫療器械正確及時的使用可保證治療效率最大化,確保手術能夠順利進行[6]。
10例患者的膝關節置換手術全部順利完成,術中均未出現突發情況,患者膝關節活動穩定性及靈活性均有較大提升。且通過患者術后1年進行隨訪發現其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良好,未出現嚴重的并發癥或不良反應。
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的發展,關節炎的發生幾率也越來越高,在臨床骨外科治療上也越來越常見[7]。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由于其良好治療效果與較低的并發癥發生幾率,在膝關節治療過程中越來越普遍,而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手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8]。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操作過程較為復雜,且操作器械均比較精密,因此手術室主治醫師以及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好壞直接影響到手術能否順利進行,手術效率、術后恢復等都是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所要關注的方面[9]。護理人員在手術過程中與主治醫師的配合也能夠決定手術的效率,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如若能夠與主治醫師進行密切配合,在手術過程中做到醫療器械的及時傳遞,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手術的效率。由于絕大多數膝關節損傷患者各項身體機能較差,且在手術過程中機體抵抗力較低,更加容易受到病菌感染,因此為避免出現感染病菌而導致影響手術結果的情況,在手術過程中應嚴格使用無菌醫療器械進行手術,減低感染發生率,確保手術能夠順利進行[10]。
綜上所述,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術前做好各項手術準備工作,熟練掌握手術間的各種專科器械及假體的安裝和使用,保證手術過程配合的動作準確、連貫、迅速,能夠盡量縮短手術時間,且對于手術中可能會出現的感染做到嚴格預防,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才能夠做到手術的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