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毅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451464)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對工程造價人員的需求量也在不斷的增加[1]。工程造價專業是集管理、經濟、工程等多學科知識為一體的綜合性專業,而《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 是該專業的必修課程,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系統性、實踐性、綜合性和政策性,對學生在建筑工程領域的專業基礎知識儲備要求較高[2]。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根據建筑施工圖紙、建筑與裝飾工程工程量清單計算規范和計價規范,對工程項目的圖示工程量進行計算并編制工程量清單,然后套取建筑與裝飾工程定額基價,算出工程項目的分部分項工程費,并根據取費標準計算出相應的措施項目費、其他項目費、規費、增值稅,最終編制出工程項目的招標控制價。由此可見,能夠準確識讀施工圖紙是該課程學習的基礎。但很多學生難以讀懂圖紙,特別是結構施工圖紙,導致課程學習困難重重。另外,教學中會涉及到許多與建筑結構相關的專業術語、施工工藝、施工方法及建筑材料的性質和特性等,學生只有懂得這些內容才能夠理解工程量計算規則及定額基價套取過程中的選取、分類和換算等問題,否則將無法跟上教學進度,無法及時理解和消化課程內容,致使整個知識體系無法形成,不具備獨立完成相關工作的能力。如在工程招標控制價編制過程中出現工程量少算、漏算,清單編制缺項、定額基價套取錯誤、費用計取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從而影響招標控制價的準確性和完整性[3]。
因此,在學習《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之前,學生應掌握以下幾門課程的基礎知識。
《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這門課程主要是對于建筑工程圖紙的基本組成和繪制的方法及建筑圖與施工圖紙的識讀等方面知識進行學習。
如在圖紙上,240 mm 厚墻體的中心線與軸線是重合的,而370 mm 厚墻體的中心線與軸線是非重合的。這就導致在計算磚墻中心線的長度時,如果是240 mm 厚的墻體,就可以使用軸線代替墻體中心線;如果是370 mm 厚的墻體,就不能使用軸線代替墻體中心線,需要將軸線偏移到墻體中心線的位置,再計算墻體中心線的長度。
可以看出,學習這門課程的目的是能夠讀懂建筑施工圖紙,也就是能夠將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等二維圖形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綜合的三維立體模型。圖紙上一幅幅的圖形不再是孤立的個體,已經變成了一個整體。只有很好地識讀圖與圖之間的關系,才能夠對整棟建筑物有一個完整而系統的認識。只有達到這種效果,在計算圖示相關工程量的時候才能知道那些工程量可以直接計算,哪些工程量需要合并或者分類后計算,從而提高工程量計算的準確度。
《房屋建筑學》這門課程主要是對于建筑物和構筑物的結構和構造與建筑的一些基本特征、專有名詞及其相應的功能進行學習。
如在砌體基礎工程當中,為了使條形基礎受力均勻、結構穩定,一般都設有基礎大放腳,基礎大放腳的構造和尺寸都有特定的標準,根據類型的不同分為等高大放腳和不等高大放腳;磚混結構的建筑都有構造柱,而構造柱與砌體墻的接觸面一般都會設有馬牙槎,馬牙槎也有其特定的構造和尺寸,而且構造柱在施工圖紙中不一定會全部給出,大多需要根據構造柱的設置要求來確定位置和數量。這都導致在計算砌體條形基礎大放腳和磚混結構構造柱馬牙槎的工程量時,必須按照其特定的構造和尺寸進行計算。如果學生沒有掌握《房屋建筑學》的相關知識,就不知道雖然很多構件在圖紙上沒有進行標注和設計,但是需要根據構造要求進行自主添加并確定尺寸,導致其在計算工程量的過程中漏算了很多房屋構件的工程量,或者是計算出來的工程量遠遠低于實際的工程量。
《建筑材料》這門課程主要是通過理論和實驗教學,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建筑材料、了解材料性能以及對材料進行質量控制[4]。
例如:在進行砌筑工程的施工中,黏結材料通常采用的是砂漿。砂漿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水泥砂漿,一種是水泥石灰砂漿(也稱之為混合砂漿);兩種砂漿的性能各有不同,所以兩者的使用位置也是不同的。水泥砂漿的組成成分是水泥、砂子和水,其防水性能較好,但是砂漿的和易性一般;水泥石灰砂漿的組成成分是水泥、石灰膏、砂子和水,其和易性較好,但是防水性能一般。所以在實際工程當中,對于地面以下的磚基礎,因為需要有良好的防水性能,所以常采用水泥砂漿作為黏結材料;而對于地面以上的磚墻體,因需要有良好的黏結能力,所以常采用水泥石灰砂漿作為黏結材料。
還有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其原材料(水泥、石子、砂子、水)配合比不同,其強度等級也不同,并且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材料的單價也不一樣。因為材料性質不同,所以在計算使用不同材料的同種構件的工程量時,工程量必須分開計算,即在進行定額基價套取的時候,同樣的一種構件因為所用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同會導致構件的工程量需要分開進行計算,分別套取不同的定額基價;如果定額基價不全還需要進行材料單價的換算。如果建筑材料方面的知識儲備不夠,在計算工程量時就會造成構件分類不清、工程量計算混亂的問題,進而造成定額基價套取錯誤的問題。
《建筑施工技術》這門課程主要是對于工程施工工藝、施工方法、施工特點和適用范圍的學習。
如磚混結構和混凝土框架結構是目前建筑工程中普遍采用的結構類型,二者的施工工藝有著本質的不同。因為磚混結構是靠墻體承重,所以其施工順序是先砌筑墻體,再施工梁板柱;而混凝土框架結構是靠柱梁板承重,所以其施工順序是先施工柱梁板,再砌筑墻體。正是因為施工順序不同,在計算柱梁板和砌體墻的工程量時,不同結構的計算規則是不同的。
建筑基礎的類型是各種各樣的,而基礎類型是根據地基承載能力的好壞以及上部結構的特點來選擇的。當地基承載能力較好、上部結構荷載較小時,可以選用淺基礎,如條形基礎和筏板基礎;當地基承載能力較差、上部結構荷載較大時,可以選用深基礎,如樁基礎。各種基礎的計算方法是完全不一樣的,需根據工程實際選用的基礎類型來計算基礎工程量。
在編制工程招標控制價的過程中,如果學生在建筑施工技術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會在工程量清單列項和綜合單價組價時出現漏項問題,導致相關施工工藝工程量缺失。
《建筑力學》這門課程主要是對于建筑的受力體系及建筑結構各部位的受力特點進行力學分析的知識學習。
如梁的內部都布置有受力鋼筋;根據梁的受力特性,其中間和上部承受的是壓力,下部承受的是拉力,所以要根據梁的受力特點及鋼筋的材料性能來配置受力鋼筋。梁的下部一般要設置通長鋼筋,不能將其打斷; 梁的上部不一定需要布置通長鋼筋,只在支座處設置支座負彎矩鋼筋即可。同理,鋼筋混凝土現澆板也屬于中間和上部受壓、下部受拉的受力體系,同樣會出現兩種配筋形式,即上下雙層雙向配筋:下部單層雙向配筋;上部只在與梁的交接處布置板支座負彎矩鋼筋和分布鋼筋,而在板上部中間不設置鋼筋。
只有掌握了建筑力學的相關知識,才能理解建筑承重構件的受力特性,從而讀懂結構施工圖,進而準確地計算出鋼筋工程量。
學習《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之前,除了要學好以上幾門課程之外,還要學習我國建筑工程領域的標準圖集和規范,因為工程量計算中用到的圖紙,其內容都是根據相應的設計規范和施工規范進行設計和繪制的。
如《建筑平法施工圖集》對鋼筋的布置及符號標識,鋼筋構件的長度取值及制作,鋼筋構造設計的選取,鋼筋的長度取值以及鋼筋錨固和搭接的形式等都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和解釋;是計算鋼筋工程量的主要依據。
此外,因為建筑施工圖紙都是按照相應的設計規范和標注圖集做法進行設計,像建筑的樓地面、墻柱面、天棚、屋面、門窗等部位的施工工藝、裝飾裝修做法都只在圖紙上列明參見的標注圖集編號,所以在計算以上部位的工程量時,需要查閱標準圖集和設計規范中相應的詳圖和做法。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是工程造價專業的核心課程,只有具備了足夠的專業知識儲備和綜合運用管理、經濟、工程等多學科知識的能力,才能學好這門課程。否則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大困難,無法跟上教學進度和及時理解及消化課程內容,因此應對教學中的專業基礎知識課程予以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