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蕾 趙鑫成 陳明瑤 趙讀輝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2019年,項目團隊深入陜西省安康市旬陽縣各鄉鎮開展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社會實踐活動,與當地村民親切交談,了解當地情況,對鄉村振興和精準幫扶需求情況進行了調研,結合自身專業想通過文化賦能、設計引領的方式打造一條新的旬陽縣旬石產業面向市場、客戶的成長之路,一條為西部鄉村地區農民尋找技術文化賦能的致富之路,一條跨越1400公里的蘇陜協作鄉村振興之路。
陜西省安康市旬陽縣地處秦巴山區,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交通不便,產業發展先天不足,在很多鄉鎮連一家工業企業都沒有,百姓大多是靠外出打工謀生,在本地從事農業僅能維持生計。
199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組織經濟較發達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地區開展扶貧協作的報告》確定了江蘇省與陜西省開展扶貧協作,蘇陜友好合作拉開了帷幕,江蘇省常州市與陜西省安康市成為對口扶貧地區。2020年在各方面努力下,安康市旬陽縣全縣169個貧困村、40692戶127223名貧困人口如期高質量全部脫貧,圓滿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今年,按照中央“四個不摘”的要求繼續精準發力、精準幫扶,齊心協力助力蘇陜協作,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等國家鼓勵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系列政策的出臺,加之故宮文創產品的大熱,為文創產業的創新性傳承和發展提供了契機。文創產業在城市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在廣大農村,應當立足當地資源,結合當地風貌風俗、特產培育接地氣的鄉村文創產業,讓城市先進理念“走進來”,深挖地域文化內涵,讓鄉村特色資源“走出去”,帶動西部鄉村振興。
旬陽縣處在秦巴山區東段,山水地貌奇特。旬陽所在的陜南地區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水利資源儲量可觀,但巨大的資源優勢并沒有轉化為經濟優勢,這里仍是我國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之一。旬石主要是當地秦巴山區漢江、旬河沿岸河灘上沉積的石頭,質地堅硬,造型千變萬化。但這些石頭長在深山,價值并不為人所知,項目團隊經過調查研究發現當前旬石開發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旬石是天然產物,其存在具有獨一無二性,對石頭進行加工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要根據每塊石頭的自身紋理特點制定合理的加工方案,而現在一部分人還使用手工工具或小機械進行加工,這種加工技術不成熟,操作不穩定,精度低、誤差高,加工人員沒有經過系統化培訓,對石頭加工缺乏技術與質量管控,不能根據材料的造型、紋理特點有的放矢地合理化加工,因而廢品的產生率過高,產品品質得不到保障。
近年來,博物館文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博物館傳統文化資源與現代流行元素結合,吸引了大量粉絲。相對博物館文創如火如荼的開發態勢,石藝文創比較冷清,現階段石藝文創產品主要以觀賞石為主,這類產品曲高和寡,價格普遍較高,難以走進大眾消費市場。而屬于大眾消費類的文創產品缺少文創設計理念,產品單一,創意不夠,很難打動普通消費者,也難以形成以石為媒的石藝文創消費市場。
現有石藝文創產品主要以觀賞石為主,文創開發基礎薄弱,還沒有適合自身特點的開發方式,市場定位不明確,石藝產品的同質化現象嚴重,現有的石藝文創缺少品牌意識,忽視品牌的全面內涵及品牌策略對石藝文創產品的整體提升作用。同時在買方市場上,在競爭愈來愈激烈的狀態下,在消費者愈來愈成熟的過程中,把握、開拓石藝文創市場的能力遠遠落后于形勢的發展需要。
當地旬石采集生產屬于粗放型模式,技術落后,生產要素利用效率低,物質和勞動消耗特別高,在旬河、漢江中的采石對當地水源、大氣、土壤破壞較大,造成水體及水中生物受到污染與損害,旬河、漢江沿岸的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同時加工中產生的石頭粉塵細顆粒物(PM2.5)嚴重損害人體健康,危害群眾的身心安全,資源浪費嚴重,能源消耗量巨大。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點石成金項目團隊集聚當代大學生智力,瞄準人們對文創產品的現實需求,以旬陽當地的天然旬石資源開發石藝文創產品,改變旬石開發嚴重滯后的現狀,目前團隊設計的旬石文創產品主要有以下三類。
現代社會高強度、快節奏的生活,讓更多年輕人渴望有一個放松心情的寄托物,然而大多數家居裝飾產品都是工業化生產的產物,年輕一代對市場上充斥的大批量復制的工業制品逐漸產生審美疲勞,他們內心更向往回歸自然,更希望有一種能代表自然的原生態的產品來表達內在的情懷。
旬陽境內漢江、旬河主要流經頁巖和石灰巖地區,多峽谷、險灘,盛產奇石。旬陽奇石水洗度很好,手感光滑細膩,具有極高的觀賞、收藏價值。團隊用旬陽石制作的石藝微景觀,將寧靜致遠的理念融入作品中,再結合現代流行的設計元素,非常巧妙,引人入勝。
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水平的提高,大眾特別是中青年群體更加向往美好的家居生活,追求精致生活的體驗感,而這種體驗感往往來自生活類家居用品使用過程中帶來的審美愉悅度及舒適的使用感。家居生活文創是用文創思維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物賦能,加注文化藝術內涵。這類家居文創產品既能滿足廣大消費群體的藝術消費需求,又能巧妙地將文化融入現代生活,用創意讓生活變得更加有趣,讓人們可以每時每刻從喜好的器物中獲得持續的幸福感。
項目團隊用創意的方式將文化融入最具獨特個性的旬石原石,改變其樸實的姿態,變成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花盆、燭臺、香器等日用品、消費品,讓生活文創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一種生活時尚,提升人們的體驗。
在熙熙攘攘的喧囂城市生活中,人們萌生出尋找恬靜的“世外桃源”的念頭,心中渴望有這樣一處地方,能夠躲開塵世紛擾,找尋到一處幽靜的所在,看時光交錯,看歲月芳華,庭院景觀就成了人們塵世生活中的心靈寄托。
項目團隊從文化性、實用性與藝術性的角度利用旬陽綠植和石材資源,將文創理念融入旬石庭院景觀設計中,將天然旬石資源、綠植經過藝術化的設計與加工,使它們產生了更高的審美體驗,提升了旬石的文化內涵及應用價值。在遵循庭院現有場地元素的前提下,因園有別,因地制宜,根據場地的肌理進行構思設計,以庭院景觀方案設計帶動旬陽各鄉鎮石材加工、綠植盆景種植基地發展。
團隊堅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團隊將堅守為民初心,高舉青年紅旅公益大旗,以設計的力量筑夢旬陽,以文創策劃及設計實踐精準幫扶旬石開發,通過文化賦能、設計加持助力旬石產業發展,蘇陜齊心協力,為西部鄉村振興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