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力云
容海川城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750000)
對于城市發展而言,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為了更好地解決城市停車問題,設計人員多數采取建設地下停車場的方式,保證城市空間得到合理利用。對地下車庫配置對應的設施,能起到合理利用資源的目的。在城市地下車庫設計中,設計方式存在不足。車庫設計類型包括簡單與復雜式設計,這兩種設計類型對建筑和設備影響程度不同。
地下車庫對現代化建筑有著重要作用。設計人員應針對住宅與商業建筑設計重點,把控好設計要素,為后續工程施工提供保障,推動工程順利開展。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分析建筑外觀、周圍環境等因素,調查車輛保有量等信息,合理設計地下車庫,保證布局的合理性。設計人員還要按照圖紙完善功能和承重結構,建立車庫設計模型,保證模型搭建,根據細節要素制訂車庫設計方案。細節設計需要顧慮的要素較多,應在充分考慮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布局,保證車庫的經濟性和適用性。
根據國家規定,地下車庫屬于國防性質工程,在設計中不光要考慮到車輛通行問題,還應結合大眾安全進行設計。地下車庫設計時,通常與人防工程相結合,被稱為地下人防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應考慮到人防區域劃分及車庫功能,保證人防與車庫能夠自由轉換,保證車輛合理安置。平戰轉換需要保證車庫內部設計合理,充分發揮防護門與人防區域的作用。因此,人防區域多是設計在車庫最低層,保證人防區域設置的功能性建筑與車庫相結合,保證車庫安全。
與此同時,設計人員在對車庫設計時,應綜合分析車庫停車規律和具體情況,根據車流量規劃入口位置,優先考慮車輛進出便利性,根據周圍環境對距離縮減車輛進出庫時間。還應核查施工使用的原材料,使施工材料符合施工質量需求。設計人員對地下車庫進行結構設計時,應根據頂板面積科學規劃結構,保證結構承載的合理性,提高住宅與商業建筑地下車庫設計質量。
在為住宅與商業建筑車庫設計過程中,為了保證質量,需要結合小區與車庫實際情況同步開展規劃。分析住宅與商業建筑周圍綠化、建筑及道路等布局情況,保證車庫設計與周邊建筑元素有效結合。
低層、多層建筑地下車庫設計缺乏容積率,多數住宅選取的方案是單建式車庫類型。此類車庫設計獨立存在,能夠根據具體布置進行劃分。車庫有兩種類型:分散型車庫和集中型車庫。分散型車庫容量不大,但是在布置方面更具靈活性,對于設計要求不是很嚴格,步行距離較近,施工相對簡單。集中型車庫容量較大,車道占比較低,內部空間利用率較高,但是車庫布置密集度較高,步行距離較遠[1]。
當前社會上開發的建筑類型諸多,后期為了節約土地資源和用地面積,多是采用高層建筑為主,這也使得建筑擁有更大的容積率。在住宅與商業建筑車輛車位得到保障的同時,整體地下車庫還能解決建筑占地面積等問題。當前,多數高層建筑會利用地下空間進行車庫設計,保證車庫發揮原本功能,還能對建筑地下交通進行調節,利用連通通道,形成開放式地下空間。
在住宅地下車庫設計中,地面屬于人行通道,地下空間歸屬車輛停放,實現人與車輛有效分流。將這一設計理念應用在住宅與商業建筑地下車庫設計中,在提升工程造價的同時,能夠充分利用地下通道作為交通核心,保證小區整體綠化水平提升。住戶也能通過車庫直接進入小區,更方便人員出行。設計時,車庫的柱網結構會影響設計效果,加之地下車庫受到荷載影響,需要保證結構設計合理。為了消除地下空間帶給人們的封閉感,應兼顧功能與環境設計,采取分層施工模式,利用預制構件,消除荷載和結構復雜因素帶來的影響。將車庫外的環境引入車庫,使綠色地面延伸到地下空間,做好通風消毒。車庫還應配備自動滅火裝置,設置專業的消防逃生疏散口,設置出口與住宅樓梯連接,保證建筑設計的合理性。
地下車庫在設計過程中,光源由于設計存在局限性,或者設計人員思慮不周,導致車庫出現照明度不足的情況。同時又考慮到照明需要較大的能源,例如車庫中缺乏通風條件,會使得地下車庫空氣逐漸被汽車尾氣取代,空氣清新度不斷下降。空氣中缺乏負氧離子,還會造成人員頭昏、眩暈等不適現象。此外,多數住宅與商業建筑車庫設計未能考慮到景觀美觀度,使得設計后的景觀相對單調,導致整體設計與建筑整體布局脫節,產生違和感,難以得到住戶對設計的認同。
傳統住宅與商業建筑車庫設計中,對于采光、通風等設計要素不重視,導致車庫難以自然采光,并且車庫內部的采光依賴于人工光源,光源被安置在井梁中,導致整體照度偏低。光源之間跨度較大,照度分布不均勻,使得用戶停車過程中產生不安心理。車庫駐留人員較少,地下交叉交通,導向性較差。這都是車庫優化設計需要注意的要點[2]。
住宅與商業建筑車庫建筑面積較大,并且有著許多功能性房屋,如配電室、泵房等。此類建筑設施與防火墻隔離開,會影響車庫給予用戶提供指示及找到出口和電梯。車位尺寸設計不合理,也會影響地下車庫使用的便捷性與車庫服務性能發揮。
4.1.1 自動識別車牌號的智能系統
在住宅與商業建筑車庫管理中,車庫日常管理為管理人員增添難題。以往管理系統只需要業主刷卡就能識別車輛,但是需要業主本人操作導致效率相對較低,還存在代刷現象。對出入口系統進行優化,采取智能識別系統,通過連接計算機將車輛牌號輸入在系統中,解決車庫管理問題。利用攝像頭、門禁系統,結合計算機,在車輛駛入地下車庫后,開啟攝像頭獲取車輛信息。將拍攝到的照片信息傳遞給計算機,由計算機提取重要信息,借助智能計算的方式獲取車牌號碼。將提取信息與系統數據對比,保證第一時間識別車輛與車主身份,給予車輛通行權。自動識別車牌功能的使用,能夠更有效地提升地下車庫管理效率,為車庫管理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實現自動化管理。
4.1.2 其他智能系統
地下車庫除識別系統,還需要設計照明、消防等設施。對此類設施管理時,傳統人工管理模式,效率過于低下。針對管理難題應結合當前發展情況,積極引用先進技術。利用智能車庫管理系統,設置光線、煙霧傳感器等,幫助管理人員更全面地開展管理工作,能夠及時且全面地掌握車庫情況,保證車庫各項需求,維系車庫良性運行[3]。
設計人員對車庫進行優化設計時,要注重環境質量,從優化性能方面進行設計。設計采光系統時,應對地下水平位置進行測量,保證場地標高不低于室外1m,根據具體采光需求,科學地將室外陽光引入地下車庫。在非人防區域設置通風窗。為了保證通風能力,應做好通風消毒的準備,設置車庫排風系統,保證系統實現自然進風與通風。設置風機,保證內部風量有效循環。設置口部排風,保證通風超壓,避免人員進出受到影響。設計人員在設計時,應按照外部建筑景觀對內部進行優化設計,確保部分地面合理下沉,從而形成下沉式景觀。此類設計方式能夠為地下帶來充足的光線,還能提升地下的空間感。此外,車庫消防系統設計,應設置防火分區與自動滅火設施等,保證每一處防火分區在火災來臨之際都能夠有效滅火。通常,地下建筑防火等級及室內裝修防火要求應高于地上建筑。經計算,設置不少于兩個的疏散出口,并設置配備明顯并符合防火疏散要求的標識。
地下車庫出入口對于整體設計而言,有著重要影響。這是因為出入口位置設計與住戶生活質量有直接聯系。設計會影響住戶生活,還會影響道路接口數量。常規設計過程中,住宅與商業建筑車庫早晚間是車輛出入最為頻繁的時段。設計人員想要保證該時期車輛順利進出,應對出入口位置進行合理優化。城市中道路主次干道都要與車庫有效銜接,這樣能夠避免車輛為住戶帶來的影響。同時,無論地下車庫中有多少車輛,都應保證內外環境間的無縫銜接。為車輛高峰時間段行駛提供給保障,還應將盤旋圓坡道設計成直坡道,能夠更節約車輛通行時間,便于車輛靈活通行[4]。
設計人員在對地下車庫優化設計時,應保證設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柱網尺寸不宜超出5.4m×8.0m,保持內部凈高在2.2~2.4m。可以結合實際車輛的高度進行優化設計,保證尺寸合理。還可以結合地下車庫對柱網尺寸合理布局,結合停車位靈活布局,考慮車輛停放等問題。明確現場綜合布線,在保證整體使用效果提升的基礎上,節約投入成本,保證車庫的經濟性。設計期間,需要設計人員對人防、消防等區域進行分區處理,避免防火墻等遮擋車主視野,保留良好的視距,使車輛在車庫的行駛過程中有良好的視野,確保行駛安全。
地下車庫建造成本會受到層高影響。為了保證車庫經濟實用,應最大限度優化結構層高,適當對建筑層高進行縮減。按照綠化種植需求,對頂板覆土高度加以控制,保證荷載降低。在地下管網設計時,需要保證各環節的管網都能處于相互避讓的狀態,減少交叉現象。針對風管與管線進行平行設計,防止管線處于風管下方,在設計過程中無法避免交叉,應嚴禁交叉點處于車道之下。
設計人員在對住宅和商用建筑地下車庫設計過程中,應充分掌握建筑實際信息,根據車庫當前現狀,在滿足大眾對車庫需求的同時,創新規劃與設計工作,從多角度出發完善設計方案。保證設計全面開展,為解決社會停車難問題做出貢獻,保證人們停車時享受到更好的體驗。結合地下車庫,規定車輛具體停放與使用規則,保證車輛停車、出入更加規范。通過優化地下車庫設計的方式,切實提高城市中人們的交通出行效率,推動交通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