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3日至25日,2021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簡稱“智博會”)在重慶國博中心成功舉辦,隨著智博會的落幕,關于中國未來幾年在智能產業方面的發展,也有了更明確的方向。
2021智博會以“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為主題,把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貫穿于“會、展、賽、論”全環節。線下展會7萬平方米,工業互聯網展區占地2萬平方米。在3天的時間內,一共舉行了成果發布和推介活動100場,完成了市內簽約項目92個,總投資高達2 524億元。
在8月25日舉辦的智博會閉幕式上,還為2021“智博杯”青年大數據智能化創新創業大賽、2021鯤鵬應用創新創業大賽、i-VISTA自動駕駛汽車挑戰賽等與智博會同步舉辦的大賽進行了頒獎。除此之外,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的同步召開,使得該合作館備受關注。在1萬平方米的場館內,通過5G、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展示了各國智能產業的新成果。
在智博會期間,長安汽車與華為、寧德時代三方聯合打造的阿維塔科技旗下首款高端智能電動中型SUV——E11也首次亮相。據了解,E11擁有50多種新技術,包括華為HI(Huawei Inside)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寧德時代最新的電動化技術等,目前E11正處于調試狀態,預計于2021年年底上線。
本次智博會上,還有2款芯片的出現引發了熱議。“星火”芯片在重慶館進行了首次亮相發布,該芯片由中國信通院和中國移動聯合研發,也是中國第一款自主創新可控主動標識的芯片。“和芯星云IV NebulasIV芯片”在渝北館進行了展示,芯片是全球首顆射頻基帶及厘米級高精度算法一體化 GNSS SoC 芯片,支持全系統全使用,適用于多個領域的智能化。
當然,作為智博會的永久舉辦城市,重慶也在智博會上展示了自己的多項成果,涪陵館的中國榨菜指數、江北館的海爾智慧管家、九龍坡館的冰淇淋機器人、重慶交通大學的“化沙成土”……
來源:搜狐網
7月8日至12日,由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主辦的中國材料大會(2021)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召開,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方民族大學等五家單位聯合承辦了中國材料大會(2021)第一屆先進無機材料分會。
上海硅酸鹽所所長宋力昕、寧波材料所所長黃政仁、中國科大教授李曉光、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黃云輝、北方民族大學教授陳宇紅、上海硅酸鹽所副所長吳成鐵共同擔任分會主席。
分會主題包括結構陶瓷、功能陶瓷、透明陶瓷、復合材料、無機涂層、人工晶體、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旨在為全國從事先進無機材料研究工作的人員提供交流與溝通平臺,助力我國先進無機材料的發展。在第一單元報告會上,宋力昕、黃政仁和中國建材總院國檢集團首席科學家包亦望分別做了題為“材料研究智能化趨勢”“高性能碳化硅陶瓷材料的研究與應用”“陶瓷涂層殘余應力評價與高強預應力陶瓷設計”的邀請報告。報告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60余位人員作了20余個邀請報告、40余個口頭報告、若干個墻報。參會人員與報告人進行熱烈討論。
中國材料大會設有51個分會、3個分論壇,主題涵蓋先進無機材料、能源材料、環境材料、半導體材料、超導材料、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高溫合金、超硬材料、生物醫用材料、智能材料等材料前沿研究領域。
100余位來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公司企業的專家學者與研究生等參加了分會。
來源:中國科學院
7月3日至4日,第十一屆全國腐蝕與防護大會在沈陽舉行。本屆大會由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主辦,東北大學、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理工大學、海洋裝備用金屬材料及其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材料腐蝕與防護科學數據中心承辦,沈陽市科協給予大力支持。
在會上,天津大學教授宋詩哲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吳維分別獲頒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最高學術成就獎和最高工程技術成就獎;11名會員和4名外國專家被授予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會士、外籍會士榮譽稱號;12名青年專家榮獲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杰出青年學術成就獎;56項科技成果獲2020年度“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科學技術獎”。
隨后,院士、專家分別就“金屬單晶固液界面電化學腐蝕/沉積的跨尺度模擬”“單晶高溫合金/涂層界面基礎問題研究進展”“海洋防腐防污領域的技術挑戰與思考”“油船耐腐蝕鋼板的研制及工程應用”“管線鋼中非金屬夾雜物與H作用機制及應用基礎研究”“醫用鎂合金研究進展”等六個方向作主旨報告。
來源:沈陽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