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韓建新
信息化時代下,港口經濟產業始終在經濟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國進入世貿經濟組織后,國內經濟對外貿易聯合發展,走向新的臺階。國內現有的傳統港口經濟產業鏈,已經無法滿足經濟建設主體需求。因而,借助科學的管理手段,合理選擇港口經濟產業鏈,以此促進國家港口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尤為必要的。從此種角度來看,本文展開的港口經濟產業鏈選擇研究,具有現實性研究價值和意義。
國內港口經濟產業發展現狀
現階段,經濟繁榮發展,國家逐漸提高對東南嚴寒地區港口的優化與建設。系列整合方法的應用,能夠使各區域間實現聯合。同時,相關部門也依據港口的地理位置、發展條件等多種因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地應用不同管理模式。目前,我國港口經濟產業在經濟平穩發展的環境中,也在持續、穩步的發展。另外,港口經濟產業鏈的日益完善,也加深了國家的對外程度。已經有不少地區的港口,增加了通航量。通過與其他國家的通航,形成了比較穩定的長期合作關系。綜合來看,國內港口逐漸向國際化發展。此種現象,可以為日后我國港口經濟產業鏈的選擇,帶來新的契機。

國內港口經濟產業發展問題
通過調查發現,國內港口經濟產業發展進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首先,港口區域協同性相對較差。現代化港口產業鏈發展中,空間建設協同性不足。港口的布局以分散性為主,導致運營成本、管理成本相對較高,與其他港口間的溝通和協同能力不強。其次,產業鏈升級能力不強。部分港口在發展中,其產業鏈條相對較短,分工的細化水平與程度都不高。尤其以裝備制造產業為主,此種產業鏈條在發展中因分工不足,導致港口與該產業間基本無關聯點,缺乏合作空間。最后,管理模式缺乏創新。多數國內港口城市借助現代化的技術,已經實現了港口智能化發展。但是,仍有少部分地區的港口經濟產業在發展中,以傳統的管理模式為主,缺乏對現代智能化技術的應用,致使港口經濟產業管理效率相對低下,技術的發揮空間有限。港口經濟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不利于國內港口經濟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
港口經濟產業鏈的形成
一般情況下,港口經濟產業鏈的功能優劣表現,圍繞的是主導產業環節效果、組合效果。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包括的環節相對較多,諸如主導產業的前向環節、后向環節等。其中,在整體環節中,最為關鍵的是生產環節、加工環節和銷售環節。所以,在確定主導產業的基礎上,港口經濟產業鏈條可從以下角度進行分析。首先,生產原料環節。該環節中,主要是在原料生產領域中,應用各種先進的技術、品種,從根本上提高原料生產成品的質量,使產品通過升級的方式實現升值。其次,加工環節。該環節中,主要是借助深、精加工等方式,進一步升級產品的形態,使產品在此環節中能夠再次升值。最后,銷售環節。該環節中,主要是通過對產品銷售市場的拓展,促使產品實現價值轉化,使產品完成最終升值。主導產業確立后,要結合港口經濟產業鏈的延伸性原則,在上述三個環節中不斷延伸主導產業,從而對整體港口產業鏈結構加以確定。
自然與區位因素
在港口經濟產業鏈選擇過程中,較多因素都會對產業鏈的選擇產生影響。其中,自然與區位因素,是比較重要的影響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環境會對產業鏈的選擇產生影響。自然環境,一般包括氣候環境、地質環境、水源環境等。在某些特定情況下,上述自然環境因素都會影響經濟產業鏈條的選擇。雖然,人類已經通過科學技術逐漸對不利于產業鏈選擇的因素進行規避。但是,若人類仍大幅度的破壞生態自然,將會因環境破壞的反噬,影響經濟的發展。區位因素,主要指的是產業鏈選擇的區域地理位置。通常情況下,相關領域的管理部門,在經濟現代化建設期間多集中力量發展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將其作為主要的港口產業發展經濟帶。尤其是江蘇地區的南通,在發展中能夠凸顯出獨特的區位優勢。
交通與經濟因素
港口經濟產業鏈選擇中,交通與經濟因素會影響最終的選擇結果。地理交通環境,會對路網、航道的密度產生影響。一般在探究城市地理交通狀況時,通常會計算、分類城市主體與地理交通因素。區域范圍內,能夠對交通狀況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是在有同一性特征的地理空間內,測算交通指標的相對距離。交通條件好,運輸方式多,港口經濟產業鏈選擇的概率越大;反之,港口經濟產業鏈選擇的概率越小。經濟因素,從產業布局層面來看可涵蓋三種因素。第一種因素,是市場因素;第二種因素,是生產力因素;第三種因素,是金融因素。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對經濟產業鏈選擇的影響,也存在明顯的差異。交換,不僅是社會經濟聯系的總和,同時也是市場環境的特征。無論是哪種區域,在經濟發展中都離不開穩定的金融支持。所以,經濟發展條件較好的地區,能夠為經濟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優化法制環境并形成區域聯動效應
港口經濟發展過程中,優化法治環境、形成區域化的聯動效應,能夠提高港口經濟產業鏈的選擇合理性。基于此,南通港天生港區在產業鏈發展進程中,可通過出臺相關政策法規的方式,優化法制環境。南通市政府相關部門要主動探索經濟產業鏈的發展方案,優化經濟產業鏈條。對于南通現有的執法方法進行評估,及時解決執法效率不高的問題,同時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控制港口運營成本。對于制約港口經濟產業鏈條的內容,要在國家憲法的基礎上,結合南通的實際情況,對港口經營管理相關條例進行修訂,確保南通港天生港區各環節間能夠相互銜接。此外,南通港天生港區要形成區域化的聯動效應。從某種角度而言,無論是船舶產業還是港口經濟,都屬于資本密集型的產業。在發展期間,受傳統經濟與金融環境的影響,港口經濟產業鏈發展速度緩慢。因而,南通港天生港區需要通過區域聯動效應的方式,構建出穩定的金融環境。例如,南通港天生港區可在區域內構建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并重視對航運的管理,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吸引專業港口經濟產業機構進駐。
完善基礎設施并推進港口金融發展
港口經濟發展中,基礎設施對于其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影響。為此,南通港天生港區在港口經濟產業鏈選擇時,要重視對基礎設施的完善。調查發現,物流產業是港口經濟產業鏈的重要發展支撐。而現代化的物理效率,與交通基礎設施有密切的關系。因而,南通港天生港區可加強對區域內交通設施的投入力度,通過修路、建設港口樞紐、鐵路樞紐等方式,為現代物流提供良好的運輸環境,以此提高物流的運輸效率。同時,也要提高航空、公路與航運間的貫通性,在交通建設中融入智能化的交通管理模式,從根本上提高南通港天生港區交通信息化水平。
另外,要進一步推進港口的金融發展。一方面,借助國家政策合理創新港口金融。南通港天生港區可圍繞國家相關政策,提高自身的服務質量,加大對港口經濟及其產業鏈的支持,以扶持出口貿易企業的方式,為南通港天生港區提供更多的優惠性政策。另一方面,積極對金融市場的環境進行優化。南通港天生港區要重視現代化經營管理模式,規范市場主體行為,堅決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比如,在南通港天生港區產業鏈管理中,引入擔保評級機構,建設相對穩定的金融市場信用體系。
現代社會發展中,法律法規、國家政策是港口經濟產業鏈合理選擇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相關領域的人員,在經濟發展的全范圍環境中,對港口經濟產業鏈的選擇模式加以細化,能夠形成相對合理的區域聯動發展效應。文章在明確影響港口經濟產業鏈選擇因素的基礎上,分別從積極優化發展環境、形成良好區域聯動效應、完善相關基礎設施、推進港口金融發展等角度,深入探討南通港天生港區如何合理選擇經濟產業鏈。期望在本次相關內容的探究下,能夠幫助南通港天生港區選擇的經濟產業鏈,為其他港口經濟產業鏈的選擇提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