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林海音
受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智能設備等快速普及、運用等影響,國內大數據環境已經形成,且國內社會表現出了典型的信息化建設趨勢。在全新的大數據環境中,高校必須結合內部財務工作狀況,做好大數據技術資源及信息化技術等合理運用,才能掌控局勢特點,發揮大數據具備的資源優勢,從而滿足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需求,提高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效果。
1.和傳統會計工作模式對比可知,實現財務信息化發展,有助于降低人為干預力度、提高財會工作規范性、改善財會工作自動化水平,能有效降低財務員工在核算、審核等工作方面的負擔、壓力。
2.在高校積極建設數字化校園的環境下,推動財務信息化,有助于實現共享數據、改善溝通效果的目標。同時,財務部門可借助數據共享模式,獲取所需信息,然后根據高校發展需求,為管理者決策提供合理的信息支持,從而使有限資源的使用效果得到提升。
3.有助于改善風險防范水平。由于各部門財務信息在校園網絡平臺上是公開的,這樣能減少虛報、錯報經費的情況。除此之外,通過對財務人員進行職責授權,能夠提高高校的內控管理水平。另外,實現財務信息化后,財務部門可深度整合、分析近年來高校各部門財務預算數據信息,并配合大數據分析結果,為全面預算及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撐。

收費系統落后
當前,國內諸多高校收費工作形式十分落后,常采用人工操作完成收費數據初始化工作及收據開具。同時,高校主要以紙質材料制作收費票據,未能實現無紙化收費目標,這完全不符合新時代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趨勢。
另外,收費系統和教務系統、學生系統各自為政,并沒有實現數據的共享和對接。從而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一些學生繳費數據和相關文件只能靠人工送達。因此,高校在大數據環境中組織收繳學費等財務工作時產生了“孤島”狀況,致使學生不能利用數字化校園等對學費繳納狀況進行查詢,也不能利用終端系統交學費。
缺乏健全的預算管理系統
研究發現,國內高校預算管理能力不強,缺少專業的預算編制軟件,預算編制工作過于依賴傳統手工力量,延長了預算編制工作工期,容易引發人工錯誤。雖然部分高校引入了預算管理系統,不過未能有效銜接數字化校園,致使職能部門喪失了上網填報路徑。
缺乏先進的核算系統
國內正大力普及電子發票,這使得傳統核算系統信息化問題越發突出,如核算系統缺少電子發票識別、保存、檢驗能力等。同時,雖然部分高校已經實現了網上報賬,但也只是名義上的,因為這種網上報賬只包含了網上預約,后續的網上簽字、票據審核以及報賬進程查詢等功能都無法實現,也無法與財政支付支付系統實現完全的對接。另外,由于高校科研及核算系統具有獨立性,所以科研人員不能利用數字化校園系統完成自主科研項目有關財務信息的查詢。同時,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系統設計的編碼和核算系統具有差異,所以高校國資系統和核算系統不能共享、利用數據信息。
高校缺少專業的財務信息化綜合型人才
高校現有的財務工作人員,缺乏充足的財務專業知識及大數據、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同時,財務工作者在運用信息化技術時,缺乏系統的數據分析處理、流程設計、數據采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雖然高校每年都會招聘全新的財務工作人員,但諸多應聘者專業單一,有些具備財務專業知識或信息化技術運用能力等,但均無法滿足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對財務信息化綜合型人才的實際需求。
優化設計收費系統
高校應積極優化收費系統,例如,摒棄提前設置學生收費信息行為,換成提前錄入學生學號、學員及專業等學生有關信息,并且要無縫連接收費、教務、學生三大系統,實現數據共享。其次,做好收費標準預設,為學生提供自助繳費途徑,使學生僅憑身份證號或一卡通號便能完成學費繳納。還要將學生學號變成唯一標識,和住宿、教務系統連接。上級部門要推廣無紙化報賬模式,學生可以在終端APP比如手機、支付寶上進行繳費,并可以自助打印電子票據。最后,可積極推動財政、稅務、信用三大系統銜接工作,將大數據化管理變成現實。
優化設計預算系統
在大數據環境中,高校應積極的、主動的落實推進預算管理系統自主開發工作,在二級管理及職能部門報賬期間,要求其自主填寫預算信息與后續調查預算狀況,要求申報預算的部門等主動提供資金測算依據、資金使用范圍、立項合同及附件等信息,使決策人員充分掌握預算撥款狀況。同時,財務核算系統應為預算管理系統接入、提供財務數據,并基于項目執行視角,給決策者的預算撥款審核行為提供數據參考,審核通過后,可經預算系統將款項撥至終端APP,還可以在決算系統內對接年末預算執行狀況實現數據比較、差異研究,借此降低人力物力的消耗,將網上辦公、共享數據變成現實。
優化設計核算系統
高校應有效銜接財務核算與稅務系統,將共享電子發票實時應用及驗證數據變成現實,在財務報賬系統納入電子發票后,稅務系統可對發票真假進行自動識別,使無紙化發票實時在線查詢變成現實。在大數據環境中,數字化系統采用共享資源的形式獲取數據,而核算系統會成為組成數字化系統的一個模塊,除了要銜接財務系統相關模塊外,還需對接高校人事、數字化校園等系統,從而方便二級單位和職能部門查看經費使用情況。除了實現各個模塊功能共享之外,核算系統中還應該含有輔助功能,比如網上報賬預約、審批簽字、自動計稅等。高校教職工發票報銷期間,可通過網上報賬系統上傳電子發票,待資金負責人審批通過后,開啟財務審批程序,使網上報賬變成現實;同時,可利用網上系統對資金報賬受理及審核狀況實施自主查詢,資金經審核通過后能自動生成會計憑證,實現無紙化報賬;而銜接國資及核算系統后,通過對固定資產折舊、攤銷方法及明細類別的設計,每月都能實現折舊分錄、憑證的自動生成,且可以逐一對應國有資產與核算系統固定資產。最后,還應結合需求銜接核算與財政支付系統,對國庫資金支付狀況與財務憑證進行匹配,從而對資金應用、流向進行嚴格監管。
積極培養、引進優質人才
1.高校要重視復合型人才培養。如在校內定時組織培訓學習活動,要求財務員工主動參加,接受培訓教育,從而使財務人員正確認識大數據及財務信息化重要性。
2.主動招聘具備財務專業能力及大數據或信息化技術運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使高校財務團隊不斷壯大,為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提供助力。
3.高校應堅持“因地制宜”原則,重視培養財會復合型、綜合型優質人才。比如,在傳統教學任務基礎上開設關于大數據及財務信息化管理方向的課程,在科研方面增加有關財務信息化建設方面的課題和項目。或主動發揮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優勢,在校內組織財務信息化競賽活動,通過發掘師生智慧,讓課堂教學滿足大數據環境發展要求,從而自主培養復合型財務人才,滿足高校及社會發展需求。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環境中做好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將實現共享、運用財務管理和數據資源的偉大目標,對于改善高校財務管理效率以及服務水平、實現財務管理信息化目標具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