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龍
倘若城市是一本書,那么鎮江城,是詩詞志,是書畫集,更是英雄譜。
眼前,巨流東去,云浮浪涌;耳畔,響遏行云,鐵馬金戈。鎮江城的每一片磚瓦、每一條道路、每一寸光陰,都回蕩著英雄長歌,滿載著熱血詠嘆。
鎮江出英雄。烽煙四起、山河破碎時,他們奮身而出,慨然赴難。從箭雨中擂鼓揚威、不讓須眉的梁紅玉,到“鎮江保衛戰”面對萬名英軍以死殉城的副都統海齡;從絕筆中仍疾呼“死者已矣,惟望生者努力”的黃競西,到“4·29”武漢空戰怒撞敵機血灑長天的陳懷民;從投筆從戎、被日軍抓捕絕食殉國的新四軍團長巫恒通,到至今仍長眠于茅山腳下的7000余名新四軍將士……
鎮江出英雄。風雨飄搖、千鈞一發時,他們挺直脊梁,濟困扶危。鎮江商會會長陸小波,勇收英租界,輾轉于抗戰烽火,濟渡難民,為一方百姓遮風擋雨;民主政團同盟創始人冷遹,舉義旗,興實業,進國是,內憂外患中堅守正道擔當……
鎮江出英雄。晦暗難明、上下求索時,他們一馬當先,擎火前行。震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自比救國之“犬”,為賡續文明火種鞠躬盡瘁,清貧一生;中國近代銀行巨子陳光甫,以金融之力為祖國輸血救難;愛國企業家張懌伯,泣血寫成《鎮江淪陷記》,為抗戰救亡大聲呼號;新樂府昆班創始人嚴惠宇,領銜傳揚國粹,在亂世中保住中華文化的血脈精華……
時光雋永的厚重鎮江,滿是大江大河的氣魄,孕育了無數慷慨高歌的猛士,每一個足印都滾燙而深沉。
一張張恍如隔世卻又日益清晰的面孔,正如暗夜之微光,次第照亮城市航向,歷盡千年,璀璨如昨。
戰爭年代,英雄守護山川,和平歲月,英雄建設家園。
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鎮江城也走出了躬身田野半個世紀、耄耋之年仍要“帶著農民繼續奮斗”的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趙亞夫;“站上講臺就是生命在歌唱”的人民教育家于漪;燃盡生命之光、以一把剪刀裁出農民富裕之路的全國道德模范糜林;耗費十年心血、五十億資金“死磕”碳纖維軍工技術的愛國企業家錢云寶……
鎮江的英雄譜,是特寫,更是群像,是南朝的“常平倉”,南宋的“長江義渡”,清朝的“京口救生會”,也是當代的“黃絲帶”網絡志愿者,青少年群體的“小橘燈”,扶助孤寡老人的“社會兒女”……
我們更不會忘記,疫情之下逆向而行的勇者,不會忘記扶貧攻堅中篤定向前的行者,每一個在自己崗位上拼搏奉獻的工人、司機、醫護、民警、教師、記者、農民以及外來打工者,都勇敢地肩負起屬于自己的使命,創造屬于自己的不凡。身處平凡卻卓爾不凡,就是英雄本色!
我們記取這些面孔,更汲取這份能量。我們涵養英雄之氣,更應擁有爭雄之志。我們坦然直面命運,更當毅然扛起使命。
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如今,踏上新征程的鎮江,更要秉懷激昂初心,成就英雄。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這千年的英雄譜,我們必須一代接著一代續寫下去,以搏擊代替猶疑,以奮進代替懈怠,凝城市之魂,聚萬眾之心,匯細流入江海,賦城市以榮光!
風骨傲然,擎火而行,英雄輩出,正逢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