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宇 帥嚴偉 周宇

黨課作為“三會一課”的主要內容之一,是黨組織對廣大黨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黨性教育、優良傳統教育的有效形式。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黨課教育內容相對陳舊、形式單一、吸引カ不足等問題越來越明顯。尤其是高校對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工作,因學生的年齡和成長環境等特點更需要變革和創新。本文在分析了高校“微黨課”建設必要性,提出“微黨課”建設路徑的基礎上,以《程程入黨記》微黨課的設計制作過程詳細闡述了“微黨課”的制作過程,為高校基層黨組織進行“微黨課”的開發實踐提供參考。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已經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眾多如微博、微信、微刊、微電影等“微”事物如雨后春筍般闖進人們的視野中,信息的傳播方式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2017年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指出,“運用學生互動社區、主題教育網站和’兩微一端’等網絡新媒體,創建網上黨建園地、網上黨校等黨員教育平臺”,做出了學生黨建工作要與時俱進,建設黨建信息化平臺的重要指示。“微黨課”就是順應信息化時代發展,基于智能手機和動畫、視頻等五聯網新媒體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載體,其“短小精悍,見微知著”的特點在高校黨組織對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展現出良好的效果。
一
高校建設“微黨課”的必要性
黨課不僅是黨員的必修課,也是對入黨積極分子等群體進行教育的重要方式。但伴隨著新時期黨員思想需求的日益多元化,黨員自主性、流動性明顯增強的特點,傳統的黨課教育模式已不能適應新時期的要求。黨課教育的一種創新模式——“微黨課”應運而生,為黨課教育工作注入了新動力。“微黨課”情節生動、通俗易懂,融合趣味性和知識性于一體,尤其受到了高校學生的歡迎。
高校“微黨課”的特點
內容貼近生活,接受程度高。高校“微黨課”通常將時事政治、社會現狀以及大學生日常的生活案例融入教學內容中,授課內容“接地氣”,能潛移默化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的教育。
技術新穎多樣,符合新生代口味。“微黨課”借助手機、電腦等終端,綜合動畫、視頻、交互等多種新媒體技術展示,增強了黨課對“網絡原住民”的吸引力,激發出了學生互動交流熱度和學習興趣。
打破時空局限,靈活服務教育對象。沒有學習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以更加輕松自由的狀態學習。而視頻可以反復觀看的特性也提高了“微黨課”優質資源的利用率和學習效果。
二
高校“微黨課”存在的問題
由于當前高校“微黨課”仍處于實踐探索階段,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問題 。比如部分高校的“微黨課”只注重形式上的創新,忽視內容方面的精心選擇,主題缺少新意和深度,內容相對單一;還有部分高校黨建工作者對這種新型授課形式沒有全面、清晰的認識,缺乏對課程設計的創新理念,僅僅是將傳統黨課在授課時長上進行壓縮,與廣大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現實需求嚴重錯位,影響了黨課的教育效果。
高校“微黨課”的建設路徑
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盡管“微黨課”在高校黨員教育中已經日益彰顯出了其強大的優越性,但是它作為一種新生事物,仍需要在實際運用中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從內容設計、新媒體技術應用、傳播的廣度深度等方面加強,提高“微黨課”吸引力,打造高校精品“微黨課”
深挖黨課內容,把握高校“微黨課”的靈魂
衡量高校“微黨課”優劣的核心標準就是內容上有沒有思想的力量,立意上有沒有新意和深度,感悟上能不能給學生黨員以啟迪,所以高校“微黨課”要緊緊把握高校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普遍關心的社會問題,挖掘學生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以重點、難點、焦點、熱點為研究著眼點,把握好政治方向,做好內容設計,以內容服人、以內容育人,讓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主動聽、主動學。
創新課程設計,體現新媒體技術融合優勢
好的高校“微黨課”應該是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結合。避免簡單的聲畫同步,機械地運用PPT的授課方式,要將Flash動畫、H5動畫、甚至VR/AR等新媒體技術融合到微黨課教學中,以科技創新為依托增添課堂教學趣味,適應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個性化需求。
拓展宣傳平臺,提升微黨課的影響力
充分認識并利用手機APP、微信、微博、網絡直播平臺等新媒體傳播平臺,打造高校“互聯網+微黨課”網絡平臺發布“微黨課”學習資料,借助新媒體手段增強微黨課的影響力。
三
高校“微黨課”的設計與制作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黨總支利用本學院的專業優勢,數字媒體和視覺傳播專業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制作了《程程入黨記》微黨課,作品的開發流程參照影視動畫的制作工作規范,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步驟:
確定主題內容
通過集體討論,明確本次創作的微黨課主題為一名普通大學生成長為優秀共產黨員的故事,在激勵學生成長的同時,也使學生熟悉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和基本流程。
構建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在設計過程中,筆者思考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將黨課內容通過可視化、趣味化、簡明化的多媒體語言表達給學生。因為只有看得進、聽得懂的內容學生才能愿意學。最終確定以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剛入學的大一新生“程程”視角開展微黨課的設計,學生感同身受,學習效果更佳。
明確展示形式
以定格動畫技術作為“微黨課”的展現形式。定格動畫也被稱為停格動畫或是逐格動畫,其“逐格拍攝法”的特殊的動畫形式給觀眾帶來了獨特視覺感受,與手繪動畫、電腦動畫共同組成了當代動畫藝術的三大門類。具體制作方法是首先定位好片中的每個靜態的角色后拍攝照片,再將靜態的角色按腳本需求挪動,拍攝下-個鏡頭,每次只拍一幀。重復多次拍攝后,得到一個連貫的圖片序列,通過軟件將圖片序列剪輯播放,形成最終的動畫效果。依據拍攝對象使用的材質,定格動畫通常可以劃分為黏土動畫、剪紙動畫、圖像動畫、模型動畫、實體動畫、真人電影動畫、木偶動畫等。《程程入黨記》微黨課選擇的是操作相對簡易、耗時較短的剪紙定格動畫形式。
撰寫腳本和分鏡表
撰寫腳本是制作過程中的核心環節,相當于影視動畫制作流程中故事劇本的設計,《程程入黨記》的故事背景為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園,一名剛入學名為“程程”的青年大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從一名普通的共青團員,萌發了入黨的想法,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思想上、學習上、工作上、生活上積極進取,通過不間斷地考察后,一步步發展成為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最終成為一名優秀大學生黨員的過程。確定好文字腳本后,再明確包括鏡號,景別、鏡頭、畫面等元素的分鏡表,以方便后期拍攝團隊清楚地掌握整個微黨課的畫面和節奏,實現高效地拍攝。設計角色和場景本次“微黨課”的主人公“程程”是一個剛剛步入大學的性格開朗、活潑、志氣昂揚的青年大學生,所以在角色設計上以陽光大男孩的形象來凸顯“程程”的精神氣質,以鮮艷的彩色顏色搭配凸顯主角地位,而男女教師等次要人物均以黑白色為主,角色設計如圖1所示。
選擇不同重量、不同材質的紙張進行對比,以確定拍攝的打印紙張。普通的打印紙太薄會造成裁剪難和透光嚴重的問題;磨砂類紙張有吸光、暗光和不均勻布光的問題;經過臻選,認為啞光卡紙的圖片色彩還原度和細膩度都較好,確定使用 250g啞光紙作為拍攝的打印紙張材料。在背景顏色選擇上,黑或灰的背景色會造成畫面整體太暗淡;暖色系背景顏色又過于搶眼;最終選擇使用淡藍色背景。
拍攝
布置好背景后,將人物按照合適的角度、位置固定在背景板上,拍攝一張圖片,再根據分鏡表對移動人物繼續拍攝,直到整個活動場景結束。定格動畫拍攝的燈光設定尤為重要,因光線會對景物的層次、線條勾勒以及色調產生鮮明的影響,本次拍攝因全部在室內拍攝,需避免陽光對場景的干擾,完全使用燈光照明效果。
后期合成
后期制作的主要任務是對拍攝素材進行剪輯、包裝和合成,形成一部完整的作品。應用Premiere軟件將拍攝的照片素材形成圖形序列,再導入After? Effects軟件中添加轉場、分屏等特效,豐富視頻的效果。因人物對話均以文字顯示,所以選擇一首輕快的音樂做背景音樂配合黨課青春向上、志氣昂揚的主題,應用AdobeAudition軟件對背景音樂編排和處理,完成了“微黨課”的最終效果。(見圖2、圖3)
微黨課的推廣
《程程入黨記》微黨課豐富了學校入黨積極分子黨課培訓的線上教學資源,供參加黨課培訓的學生反復觀看學習。“程程”的大學生形象定位充分發揮了朋輩效應,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新時代的“微黨課”作為新媒體背景下一種新的黨課教育模式,符合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個性強,熱衷新興事物的特點,高校黨建工作者要及時轉變思想觀念,提升新媒體素養,在“微黨課”建設中挖掘特色內涵、突出自身優勢、創新教育形式,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升學生的黨性修養,做實現偉大中國夢的踐行者。
(作者單位: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