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珂珂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逐步改變了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也在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新聞媒體行業的發展。電視新聞主題報道是傳統主流媒體深耕的新聞形態,為人們了解社會時事熱點提供了廣度和深度的拓展,能更好實現新聞信息的媒體傳播。融媒體時代的來臨,以及信息思維方式的變革,為電視新聞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在此形勢下,服務于社會實踐的新聞報道,更應與時代同頻共振,不斷創新融合發展。
時代的快速變革加快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也進一步提升著人們的信息需求,但隨著現今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以及生活模式快節奏的轉變,受眾閱讀新聞的時間越發不足,新聞節目有逐漸向“碎片式”“快餐式文化”方向傾斜的趨勢,而真正深研于熱點時事焦點問題、致力于挖掘深度層面的電視新聞主題報道收視率卻有所下降。怎樣在新時期的融媒體背景下實現電視新聞的優化與創新,是當代電視工作者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融合
如今的網絡發展帶動了更多新聞傳播平臺的產生,對傳統的電視新聞播報方式帶來了沖擊。憑借網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聞傳播方式和平臺開始如雨后春筍般顯現,這雖然為國民收看并接受新聞時事相關內容提供了便利,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傳統電視媒體的發展,傳統電視新聞的影響力傳播受限。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全面深度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在網絡媒介如此發達的今天,傳統電視媒體如何才能揚長避短,困境求新?在信息大爆發的時代,可以說,融媒體融合發展的模式為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發展帶來的是把“雙刃劍”,除了嚴峻的“挑戰”外,也應看到,融媒體大背景下,隨之帶來的更多的則是“機遇”。對電視新聞報道的創新改革需要進一步提上日程,在傳統電視新聞播報方式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擴大自身的影響力,為我們國家與時俱進的新聞行業保駕護航,使其可以健康并且全面地苗壯成長,這不僅是新時代地市媒體需履行的主體責任和強化輿論導向的內在要求,也是融媒視野下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重要路徑,需要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融合。整合全媒體的力量,多平臺、多領域進行報道,增強新聞主題的影響力、傳播力、引導力和公信力。
內容為王,在新聞真實的基礎上豐富創新表達方式
由于融媒體的產生對傳統新聞媒體產生了劇烈沖擊,就電視新聞而言,對電視新聞主題報道進行創新是融媒體導致的必然結果,最重要的是對新聞內容的把控。無論是以前的傳統新聞還是現在的新時代新聞,都必須堅持以鮮活的事實報道為依據,不能片面化以及夸大化報道甚至根據個人喜好去報道新聞。內容為王,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和源泉所在,所以就要求在對電視臺的新聞報道方式進行創新的同時,也要把嚴格把控新聞內容放在重要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實施創新的意義,促進創新后的電視新聞報道可以高效并快速成長。
如今一些媒體為追求點擊量,故意捏造一些有歧義的新聞,或者片面剪輯轉借新聞原本的意思,來博取眼球、盲目賺取點擊率,對受眾產生誤導。雖然吸引大眾的目光可以為行業帶來流量,但是不能迷失對新聞的事實報道這一根本,那樣就會導致新聞失去存在的意義,久之,公信力會逐漸下降。創新改革時,不能忘記傳統新聞的原則,一方面對傳統電視新聞優秀的方面要繼承發揚,另一方面對不足欠缺的地方,再進行改進和創新,揚長避短,吸收運用融媒體,整合為我所用,從而幫助電視新聞滿足大眾對新聞信息的需要。
歷屆的中國新聞獲獎作品,其主題都是緊密圍繞著時代的時事熱點,是年度要聞的集體匯總,新聞的題材更是社會發展狀況的反映,不僅能夠把社會經濟、時政人物,像是教育、法治和救災搶險等主題都包含在內。在新聞主題報道的采制以及采訪拍攝制作內容方面,新聞工作者需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新聞報道角度,將新聞主題內容更進一步貼合人們的實際生活和工作,深入基層,走入群眾,才能有效地吸引大眾的關注。
獨特的新聞視角也能夠充分地展現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輿論宣傳作用,深化新聞事件的報道內涵和文化價值,豐富表達手段,通過對創新后的電視新聞內容實行更加嚴格的管理標準,才能確保創新對電視新聞的運營是有作用的,對我國的新聞行業是可以起到推動效果的。
總結創新傳統報道方式,促進多元化發展
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覆蓋,對新聞的傳播方式衍生出許多方式,不再單單像過去傳統電視新聞的傳播只依靠電視進行,而是通過網絡衍生出各種平臺的傳播方式。以前,電視是家庭的必需品,是人們不出家門就可以接觸外界和接收到外界發生事件的有效途徑,但那已是過去式;現如今不同,人們可以通過更加快捷的網絡去獲取新聞。在融媒體的影響下,以往的電視新聞報道逐漸改革,不斷拓展和開發出新型的電視新聞報道方式,讓電視新聞主題報道在原有基礎上,拓寬了傳播渠道。為了利用全新的表述方式擴大受眾人群,擴大市場占有額,只有對電視新聞創新提供肉眼可見的行動力和執行力,才能保證電視新聞可以繼續生存和發展。
就像如今的一些抖音直播和快手直播,人們現在大部分獲得新聞的途徑是通過這兩個軟件,在年輕受氽群體中占據較多比例,一些新聞熱點也可通過這類型的軟件傳遞給大眾,除了娛樂信息外,軟件也推送時事聚焦和民生熱點信息,受氽喜歡什么樣的新聞,可以隨時自己搜。這一優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超越了電視只有定時定點才能收看的局限,對于一些地方新聞事件無須去尋找,這樣就節省了許多的時間。不像過去電視新聞的播報,錯過了就不能再去看了,而且很容易出現時間錯位的現象,比如本來這件事是在今天發生的,但是人們收看電視知道時已經過去了,有一定的滯后性,這也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一定的阻礙。如今在融媒體的帶動下,電視新聞開始創新,對新聞報道的形式與平臺進行更新,這樣既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也帶動了新媒體平臺的產生。從更深的角度來看,不但挽救了瀕臨市場淘汰的電視媒介,還促進了我國新聞媒體的多元化發展,為我國的文化強國理念作出表率。
綜合上述分析,想要實現電視新聞主題報道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的創新發展,電視新聞工作者不僅需要在新聞主題報道內容層面下功夫,也要學會靈活地運用新媒體技術,為新聞事件的制作、報道和傳播提供科技助力,進一步深化新聞事件的文化內涵。工作人員還需要做好基層電視新聞的民生主題播報,積極承擔自身作為新聞傳播者的社會擔當,通過科學、合理的新聞規劃展現電視主題報道的引導力和公信力,才能進一步吸引大眾的信息興趣,實現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現代化建設與創新。
參考文獻:
【1】王朝陽,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主題報道的創新研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0 (14):115-116.
【2】董昱彤.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報道的創新策略分析【J】,傳播力研究,2019,3(10):217.
【3】楊秀文,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報道創新策略分析【J】.記者觀察,2018 (017):3.
(作者單位:濟寧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