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莉,朱慶貴
藥品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有研究表明,每7 個住院病人就有1 個因為ADR 增加住院時間并需要額外的治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藥品不良反應的重復發生,促進臨床用藥安全有效,保證病人用藥安全。ADR監測工作是臨床藥師工作重要的一部分,筆者作為內分泌科臨床藥師,通過對我院內分泌科96 例ADR 監測報告進行統計分析,探討ADR 的發生情況及特點,為臨床用藥和風險防范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內分泌科住院病人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96例(低血糖反應除外),回顧性分析這96 例ADR 病例資料,分析ADR 發生的性別分布、年齡分布、藥品種類、藥品劑型、給藥途徑、不良反應嚴重程度、累計系統級臨床表現。
2.1 性別與年齡分布
96 例發生ADR 的病人,男性49例,女性47例。病人年齡范圍為27~86歲,年齡(61.88±11.73)歲,其中<60 歲37 例,≥60 歲58 例(60.42%)。2.2 藥品種類分布
引發我院內分泌科96例住院病人不良反應的藥品涉及13 種藥品,其中排名前3位的分別是降糖藥(45.83%)、抗菌藥物(16.67%)、造影劑(9.38%);發生ADR排名前三位的藥物分別是二甲雙胍(23.96%)、利拉魯肽(8.33%)、莫西沙星(8.33%),本研究列出ADR 排名前7位的藥品名稱,其余藥品發生ADR的例數在2次及以下。見表1,2。
表1 內分泌科96例藥品不良反應的藥品種類分類
2.3 藥品劑型及給藥途徑分布
引發我院內分泌科96 例住院病人不良反應的藥品劑型包括注射劑(55.21%)、片劑(39.58%)、膠囊劑(4.17%)及口服溶液(1.04%);發生不良反應的藥品給藥途徑包括口服(44.79%)、靜脈滴注(29.17%)、皮下注射(16.67%)及靜脈推注(9.38%)。
表2 內分泌科96例藥品不良反應前7位藥物
2.4 藥品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分級情況
引發我院內分泌科96 例住院病人不良反應主要為一般反應(93.75%),嚴重、新的一般、新的嚴重只有各2例,其中有1例血栓通引起的過敏性休克最為嚴重。2.5 藥品不良反應累及系統
/器官及臨床表現情況
引發我院內分泌科96 例住院病人不良反應累及全身多個系統,但是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統(39.58%)、皮膚及其附件(36.46%),主要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瀉、皮疹及皮膚瘙癢。見表3。
表3 內分泌科96例藥品不良反應累及系統器官及臨床表現
3.1 加強老年病人藥學監護,保障用藥安全
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ADR 發生率遠高于青中年人群,本研究內分泌科近五年ADR 監測分析結果與其一致,超過60 歲的老年人ADR 超過60%。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各項功能逐漸下降,常常患有多重基礎疾病,合并用藥品種多,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發生變化,藥物在體內易蓄積及發生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所以更易發生藥品不良反應。我院內分泌科以收治糖尿病為主,病人普遍年齡較大,同時伴有多種并發癥及合并癥,因此,更應該加強老年病人的ADR監測,強調藥物治療方案個體化。3.2 深化病人藥品不良反應教育
我院內分泌科糖尿病病人居多,主要使用降糖藥物為主,與相關報道吻合。降糖藥物不良反應中低血糖的發生率較高。臨床藥師應向病人進行宣教,包括飲食運動的變化及藥物的使用對血糖的影響、低血糖發作對機體的危害、低血糖發生時的癥狀與體征,告知病人自備餅干和糖塊,在低血糖發生時及時補充。在96 例ADR 報告中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以降糖藥物最高,其中二甲雙胍所導致的不良反應最多,主要為胃腸道的惡心嘔吐及腹瀉。但是,二甲雙胍在降糖藥物中地位為基礎用藥,在沒有絕對禁忌證的情況下應該維持在病人的降糖治療方案中。因此,為減少二甲雙胍胃腸道不良反應,可以起始用藥從小劑量開始(250 mg 口服,一天兩次),緩慢加量,最佳劑量為每天2 000 mg,全天最大劑量為2 550 mg;或者可以給予病人二甲雙胍緩釋劑型,該劑型在胃腸道中緩慢釋放,可以大大減少二甲雙胍對胃腸道的刺激。其次,利拉魯肽的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這主要與該藥的作用機制相關,不良反應主要發生在初始用藥的1~2 周內。為了緩解該藥的不良反應,起始小劑量給藥,病人在可耐受的情況下再予加量,大部分病人可以耐受至每日皮下注射1.2 mg。臨床藥師在病人使用二甲雙胍及利拉魯肽時,會提前交代病人藥物可能出現的胃腸道反應及應對措施,緩解了病人因ADR而出現的焦慮狀態及抵觸情緒,大大提高了臨床上這兩種藥物的使用率,至2019年我院內分泌科的二甲雙胍的平均使用率達到60%以上。
3.3 加強對靜脈制劑的ADR監測
在96 例ADR報告中抗菌藥物引發的ADR主要藥品為莫西沙星,其次為青霉素類,且均為國產品種。國內抗菌藥物的生產廠家眾多,藥品的工藝、純度、質量和安全不一致,尤其青霉素類ADR主要由于在生產中帶入的雜質所引發。因此,在使用該類藥物時應仔細詢問病人的過敏史,嚴格執行皮試規范操作,在臨床輸注的時候應注意監護,若出現過敏反應立即停藥,嚴重的及時采取搶救措施。喹諾酮類藥物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無須皮試且使用方便,因此在臨床上使用廣泛。喹諾酮類在臨床使用中發生的ADR以過敏反應為主,但是老年病人易出現精神系統癥狀,主要表現為言語混亂,精神躁動,嚴重者可出現癲癇樣癥狀,同時喹諾酮類藥物對血糖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使用該類藥物時應注意嚴格掌握其適應證和禁忌證,加強老年病人監護,若病人病情控制可轉為口服制劑治療。我院內分泌科用藥規范,輔助用藥使用比率較低,不良反應發生少。但是,有1例過敏性休克發生在中成藥注射劑血栓通的使用過程中。中成藥中注射劑不良反應發生率最高,主要因為其成分復雜,一些大分子物質易引發抗原-抗體反應,并且質量標準受原料質量、制備工藝、提取工藝等多重因素影響,難以達到化學藥的標準,其藥理學、藥動學、藥效學尚在摸索階段,很多毒副作用、不良反應尚不明確。因此,在中成藥注射劑的使用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說明書配伍,注意溶媒的選擇,禁忌與其他藥物混合,尤其是嚴禁在葡萄糖注射液中添加胰島素配伍(糖尿病病人),滴速不宜過快,不同輸液組間使用中性液體間隔續滴。
3.4 完善ADR上報及應對機制
近年來,隨著檢查檢驗方法的不斷發展,臨床造影劑的使用率逐年提高,關于碘造影劑所引起的過敏反應發生率也在逐漸升高。筆者所在內分泌科住院病人在2018年5—7 月有5 例因國產碘克沙醇的使用而發生全身性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皮疹及全身水腫。臨床藥師在發現此現象后,經調查5例ADR 均使用同一廠家生產的碘克沙醇,藥師查閱文獻[16]后經協調,建議放射科更換碘造影劑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大大降低(6個月內只有1例ADR上報)。臨床藥師應積極主動承擔所在科室的ADR上報,定期統計及回饋臨床,關注異常ADR的發生,及時應對處理,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的再次發生。3.5 加深與醫生及護士的合作
96 例ADR 報告中,藥物劑型以片劑及注射劑為主,給藥途徑以口服給藥及靜脈滴注為主,多數ADR 為一般反應,但是仍需特別關注新的和嚴重的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統及皮膚及其附件,主要臨床表現為胃腸道不適及皮膚瘙癢和皮疹的發生。我院內分泌科ADR 上報,醫院沒有獎勵機制,醫生及護士上報ADR 的積極性不高,但是隨著臨床藥師的工作開展,ADR 上報工作由臨床藥師承擔以來,ADR上報例數逐年提高。隨著醫院信息化的發展,開展醫院ADR快速上報信息化系統有利于提高報告效率,臨床藥師應該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ADR監測。臨床藥師和醫生、護士關系密切,獲得藥品使用信息更加便利,具有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和分析的條件,相關技術及專業素質較高,能更好的承擔該項工作任務。
綜上所述,針對藥品不良反應的上報,應加深醫務人員對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逐漸完善ADR上報及管理制度,臨床藥師應當充分參與到臨床診療活動中,與醫生及護士充分合作,對相關臨床資料進行積累,加強藥品不良反應預防意識,定期進行歸納總結,促進臨床合理用藥,保障病人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