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璐
(北票市地質打井隊,遼寧 北票 122100)
小型水利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工程效益的充分發揮、農業糧食的生產以及廣大群眾的安全[1]。近年來,我國對水利工程的投資力度和規模不斷增大,并大幅度提高了工程質量水平。然而,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業市場化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水利工程質量管理仍存在許多不足,傳統的監管模式已無法適應新時期發展要求。因此,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滯后已成為現今水利工作的軟肋,對我國水利事業發展構成了明顯制約,如何保證工程質量逐漸引起學術界和工程領域的高度重視。
從縣級層面上,小型水利工程主要有新建水土保持、小農水、小型農村安全飲水、小型水電站、小(2)型水庫和五小水利工程等;20a一遇以下的堤防及加固項目、新建城市防洪項目、河道及河段治理工程、小型水電站增效擴容改造以及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等。結合現階段質量監管現狀,經過大規模建設發展的“十一五”、“十二五”關鍵時期,截至2016年我國水利總投資達到8639億元,其中小型水利投資1833億元。可見,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水利工程建設,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對脫貧攻堅、精準扶貧的小型水利項目高度重視。通過強化監督檢查、創新監管模式、改革體制機制等一系列措施,實現小型水利建管水平的明顯提升,這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1)工程質量安全有保障。經過多年努力,全國各地建設了許多小型水利工程,如廣泛實施的有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小型農田水利、病險水庫加固等工程,工程質量管理有明顯的提升,民生問題得以有效的解決。雖然,個別工程存在一定的質量缺陷但未發生人員傷亡事故。
2)已建工程受住了自然災害的考驗。洪澇災害只是對小型水利工程造成一定的損害,但未引起堤防垮塌或垮壩等事故,工程建設質量能夠抵擋自然災害的影響。
3)加強政府監管作用確保水利工程質量。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深入探究了現階段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對工程質量問題及時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通過充分利用社會媒體、項目稽查、審計等監督作用提高水利工程質量。
4)建立系統科學的監管模式。雖然,4M1E等因素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對工程質量造成影響,但現行的質量監管模式是以政府質量監督、監理單位監管、施工單位保證、項目單位負責相結合的模式。考慮到工序繁多、專業性強、條件艱苦、項目量大、覆蓋范圍廣等特點,有必要建立以行政執法為基本特征、以質量巡查為主要手段的監管模式,成立縣級質量監督站并保證其專業、規模、人員數量符合工程建設管理要求。
總體而言,小型水利工程質量監管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諸多的問題。對于大中型水利工程現行質量監管模式具有較強適用性,由于小型水利項目存在固有特性而只能參照執行[2-3]。因此,為了更好的適應新時期發展要求,必須加快改進和創新工程質量監管模式。
1)關鍵環節和關鍵節點把握不到位。目前,雖然建立了政府部門監督、監理單位管理、施工單位保證、項目法人負責的四大質量管理體系,但質量監管牽涉范圍廣、涉及因素多,政府部門以抽查的方式開展質量監督,無法保證工程各個環節質量。因此,為提高整體監管效率和功能,必須針對關鍵環節和關鍵節點開展監管工作,保證所有工序都符合要求、每個單元工程都滿足檢驗要求。通過項目責任制的全面落實,保證工程的有序開展及其關鍵環節、節點的質量控制。
2)招標行為不規范、招標監督機制不健全。目前,我國水利建設市場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一般的工程項目建設和管理任務,主要采取公開招標競標的方式選取各方面都最優的隊伍,因尚未形成完善的招投標管理制度,為了私利部分工作人員拋棄公開、公平、公開的招標競標原則,甚至采取投機取巧、故意壓價或串標等行為來承攬項目。由于違背項目招標的初衷以及招標監督機構工作機制不完善,使得工程質量受到各種因素的極大影響。
3)現實要求與監管人員能力存在差距。小型水利工程存在專業性強、施工條件艱苦、工序繁多、工程量大、范圍廣等特點,而保證環境質量和工程使用安全為政府實施質量監督的主要目的,應結合強制性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建立以行政執法為基本特征、以抽查為輔、以質量巡查為主的質量管理體系,工程質量監督人員要熟悉水利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相關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并具備多年的工作經驗和中級及以上職稱。目前,縣級質量監督站的人員大多不具備相應的素質、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所以現實要求與監督人員能力具有較大差距。
4)系統監測不標準、監督力量薄弱。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環節都要有專業的檢測,通過貫徹落實“三檢”制度以及做好全過程質量控制,為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提供保障。然而,對于過程質量規范化操作檢測和施工單位的工作人員重視不夠,加之忽視必要的程序檢驗、缺乏對技術人員的監督、見證取樣隨意性大等,實體質量與檢測報告不符的現象較為普遍。
1)綜合運用平行檢測、監督抽檢和質量檢測,科學化質量管理。工程質量監管過程中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提高質量監督的科學性、公正性、強制性和權威性,嚴格按照監督管理制對監測單位的監測行為、監測數據進行定期核查,通過動態檢測做到工程狀況的及時掌握,為工程質量提供根本保障;綜合應用監督檢測和抽查成果,加強平行檢測、監督抽檢、飛行檢測水利工程項目的力度。通過平行檢測、監督抽檢、飛行檢測比對檢測單位的檢測活動,深入判斷、整理、分析所存在的質量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有效的整改方案;依據相關管理規定,對偽造檢驗結論或檢驗數據的檢測單位實行處理。
2)加快推進信息化管理。隨著重點水利工程的大規模建設實施,工程質量監管難度和任務逐漸增大,以傳統的人工控制的方式已無法適應發展要求。因此,為了提高監管水平及工作效率必須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加快形成新型監管模式,以創新監管模式實現工程質量信息的分析處理、快速跟蹤、及時采集,加快建設信息化質量監督平臺實現工程管理經驗的共享、信息通報、信息公示等,切實提高質量監督站的監管效率、力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縣級質量監管水平[6]。
3)規范招標行為,加強監督機構建設,強化對薄弱環節、關鍵部位和重要隱蔽工程的質量監督,確保質量考核制度的嚴格執行。首先,加快實行電子招標,科學規范的編制招標文件和審查招標人資格,貫徹落實工程質量要求。針對規模較小的水利項目,更好保證專業技術、監督人員規模和機構數量符合項目管理要求,尤其是要加快完善縣級監督機構。其次,對重點部位要重點監督,保證監管效率的進一步提升,對政府質量監督和社會監督人員采取多種教育、培訓的方式,定期組織學習進一步提升其業務素養,逐步樹立良好的形象,增強防腐拒變和廉潔自律意識,努力培養作風過硬、業務精通、敢于負責的質量監督隊伍;此外,配備檢測設備、辦公儀器等必要的設施,為高效、順利地實施質量監督工作提供保證。最后,要創新質量監督方式提升監管工作效率,實現監督重點突出,加快形成重點項目駐地監督和質量巡查機制,強化對薄弱環節、關鍵部位和重要隱蔽工程的質量監管,加快以實體向行為監督的轉變,加快提升監管人員意識和完善監督管理制度。通報考核不合格、監管制度不到位的單位,并計入誠信檔案。
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質量與農村農業基礎發展直接相關,為徹底解決現階段質量監管存在的問題,必須加強質量監管,建立健全監督管理制度和不斷完善招投標方式;貫徹落實質量責任終身負責制和項目負責人、各參建方的主體質量責任,進一步增強管理者和監督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業務素質、責任意識;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培養一批作風過硬、業務精通、敢于負責的質量監督隊伍;加強對薄弱環節、關鍵部位和重要隱蔽工程的質量監管,加快推行多樣化的監督形式,并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建成經得起歷史檢驗、讓廣大群眾滿意的小型水利工程,為廣大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