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良(上海加力氣體有限公司,上海 200122)
液氨(氨氣)管道屬于GC2或GC1類別壓力管道,為確保特種設備安全,防止事故發生,應定期委托國家特種設備檢驗機構進行檢驗。因此,為確保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特種設備檢測的安全順利進行,本文從檢測組織管理、人員資質、安全教育培訓、檢測前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及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安全對策措施及應急措施制定等方面入手,有效控制檢測過程風險,避免事故發生。
氨分解制氫站本身即為一微型化工生產企業,事故風險較大,為避免檢測過程事故發生,必須明確檢測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對接特種設備檢測人員,對檢測過程進行全面管理協調[1]。根據實際情況,成立以現場裝置經理為組長,運行工程師和技術員為組員的檢測領導小組,全程協調特檢所檢驗員順利開展檢測工作。
由于壓力容器及壓力管道檢測人員為特種作業人員,需要收集和確認檢測人員特種設備檢測人員資格證書,確定在有效期內。檢測準備工作中涉及到臨時用電取電點選擇、配電箱的定點定位、臨時用電線路接線等工作,由氣站有電工特種作業人員資質的人員負責。
由于現場危險有害因素較多,存在較大的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等危險,檢測人員進入現場檢測前,檢測領導小組組長應對其進行安全培訓,主要內容如下:(1)氫站安全規定、應急聯系人聯系方式及現場應急疏散路線圖、緊急情況自我保護及相關應急措施等;(2)檢測人員的PPE要求及佩戴注意事項;(3)本次檢測方案,包括檢測過程危險有害因素及安全應急措施、檢測路線,檢測過程其他安全注意事項。
在檢測開展之前領導小組應對現場進行一次全面安全隱患排查,并盡可能消除安全隱患,確保檢測過程安全。
(1)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必須放空、清洗、置換,保持常壓,進氣端閥門關閉并增加盲板。(2)檢測容器、管道或作業區域內有害氣體濃度應符合國家標準。其中涉及氫氣現場濃度不超過0.5%,涉及氨氣現場濃度不超過20 mg/m3。(3)清除現場內垃圾、雜物。(4)地溝加蓋板。(5)修復損壞安全標志。(6)過路管道、線纜等應用黃黑安全警示帶標好。(7)現場如有破損電纜,需及時修復。(8)現場區域防爆設施、線纜、開關、電柜、開關箱等防爆功能應完好。(9)現場區域消防設施檢查,確保滅火器、消防栓以及氨和氫泄漏檢測儀、報警儀等正常。(10)應急疏散通道及相關設施檢查,確保通暢。(11)檢查閉路電視監控系統(CCTV)監控設施,確保完好,對檢測全程進行監控錄像。
氨分解制氫的原料液氨(氨氣)及產品氮氣、氫氣都為危險化學品,根據其性質不同具有火災、爆炸或窒息性危險;氨分解制氫過程使用的壓力容器特種設備、機械設備,電氣設備根據其設備性質也都具有容器爆炸、觸電、機械傷害等危險性;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檢測過程中,會涉及高處作業、臨時用電作業、受限空間作業等危險作業,若危險作業未按流程審批、安全措施不到位,也會導致人員傷亡事故發生[2]。
5.2.1 火災、爆炸安全措施
(1)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必須放空,保持常壓,同時切斷進口、出口閥門。并檢測容器、管道內氣體濃度,確保其中氫氣濃度不大于0.5%,氨氣濃度不大于20 mg/m3,打開現場門窗,保持自然通風良好。(2)檢測人員必須穿戴好防靜電工作服、防靜電工作鞋、防靜電手套等用品,使用工具必須為防爆工具。(3)檢測現場電氣設備、設施必須為防爆類型電氣設備。(4)檢測人員必須全程協調氫氣、氨氣泄漏檢測儀,全程對檢測過程進行檢測。
5.2.2 中毒和窒息安全措施
(1)檢測現場通風保持良好。氫氣濃度不大于0.5%,氨氣濃度不大于20 mg/m3,氧氣濃度在19%~23%之間。(2)檢測人員必須穿戴好防毒面具,必要時可穿戴自給式正壓呼吸器。(3)開具好受限空間作業票,安全措施落實、監護人全程進行監護。
5.2.3 低溫灼燙安全措施
本次檢測時,所有儲罐和管道都進行放空、置換和清洗,理論上不存在液氨冷凍傷害,但為避免意外,在進行壓力容器或壓力管道檢測時,建議為檢測人員在有液氨的場所人員配備防凍手套、防護眼鏡、全面罩防毒面具和防護面屏等防護用品。
5.2.4 容器爆炸安全措施
檢測前必須確保所有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放空,保持常壓,檢測過程中所有人孔、料孔打開,將容器或管道進出口閥門關閉并加盲板,嚴禁壓力容器或壓力管道帶壓檢測。
5.2.5 高溫灼燙安全措施
針對氨分解爐、純化塔等在工作中具有高溫的設備設施,必須放空、清洗、置換后,在溫度降低到室溫時方可開始檢測。
5.2.6 觸電安全措施
(1)現場安全警示帶進行封閉,嚴禁無關人員進入。(2)臨時用電必須開具臨時用電作業票,測現場臨時用電取電點、配電箱設置點選擇、電氣線路接線須為現場有資質電工。(3)現場的電氣設施必須為防爆電氣;現場配電箱應具有功能完好的漏電保護器,設置于干燥和安全的位置。(4)臨時用電電纜絕緣皮無破損,走線架空,離地面不低于2 m,過路時應有防止電纜被壓壞措施(如穿鋼套管或埋地等),電纜走線應避開易燃、高溫管道和危險設備。
5.2.7 高處作業安全措施
(1)現場安全警示帶封閉,嚴禁無關人員進入。(2)開具高處作業票,人員PPE安全帽、安全眼鏡、防毒面具、軟底鞋穿戴齊全。(3)須佩戴五點式安全帶,高掛低用,懸掛牢固,安全帶可懸掛于管道吊架、角鐵或槽鋼支架的等處,嚴禁直接懸掛于檢測管道上;嚴禁交叉作業。(4)登高工具應牢固,放置于水平地面。若使用梯子應有專人扶梯,移動腳手架應有良好的傾倒支撐措施。
5.2.8 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要求
(1)現場安全警示帶進行封閉,嚴禁無關人員進入。(2)必須開具受限空間作業票,指定監護人員,全程進行安全監護。(3)檢查確認被檢測壓力容器或管道被完全清洗置換,且有可能氨、氫侵入被檢測設備的連接閥門關閉加盲板或與該閥門斷開連接。(4)打開壓力容器所有人孔、料孔進行自然通風,并檢測容器內氧氣、氨氣或氫氣的濃度,一有報警立刻撤出。(5)壓力容器內作業時,使用12 V的照明燈具。(6)單次作業時間最長不超過30 min,若需要超過30 min,應安排人輪換作業。(7)檢測人員佩戴好安全帽、安全眼鏡和過濾式防毒面具。
5.2.9 物體打擊安全措施
(1)人員穿戴安全帽、防砸安全鞋。(2)嚴禁高空拋物。(3)現場的物品或零部件堆放應整齊牢固,并設置相關安全標志。
(1)人員撤離至緊急疏散集合點,用安全警示帶在現場外建立境界區域。(2)聯系客戶、聯系監控中心并關閉現場設備電源及、著火點上游氣源閥門。(3)用滅火器進行撲救;火勢超出消防器材制能力,撥打119,所有人員撤離。(4)用消防水沖可燃液體和氣體儲罐冷卻降溫,等待消防人員到來。
(1)臉頰靠近傷者鼻孔確認是否有呼吸。(2)若有呼吸,輕拍傷者臉頰、呼喚名字盡量使傷者清醒,同時包扎傷口止血,移動傷者至通風良好處休息,必要時撥打110。(3)若無呼吸,將傷者放平,進行胸部按壓和人工呼吸,同時撥打120,若傷者出血用紗布和橡皮膏包扎進行止血。(4)若發生骨折時,不要移動傷者,直接撥打120。必須移動時,應用硬、直物品將骨折部位固定后移動傷者,過脊椎或胸骨骨折,專業醫生到來前嚴禁移動傷者。
(1)將傷者轉移至通風良好,空氣新鮮處,撥打120。(2)臉頰靠近傷者鼻孔確認是否有呼吸或摸頸動脈確定是否有脈搏。(3)傷者無呼吸和脈搏,進行胸部按壓和人工呼吸(之前應將傷者呼吸道內嘔吐物等掏出并將其身體放平)。(4)準備好氨氣MSDS,待醫生到來后交由其進行搶救參考。
(1)切斷電源,確保傷者與電源隔離,并撥打120。(2)臉頰靠近傷者鼻孔確認是否有呼吸或摸頸動脈確定是否有脈搏。(3)傷者無呼吸和脈搏,進行胸部按壓和人工呼吸(之前應將傷者呼吸道內嘔吐物等掏出并將其身體放平)。
(1)將重物移開,傷者轉移至環境舒適處。(2)用紗布、橡皮膏等對傷口進行包扎止血。(3)若無呼吸,將傷者放平,進行胸部按壓和人工呼吸,同時撥打120,若傷者出血用紗布和橡皮膏包扎進行止血。(4)若發生骨折時,不要移動傷者,直接撥打120。必須移動時,應用硬、直物品將骨折部位固定后移動傷者,過脊椎或胸骨骨折,專業醫生到來前嚴禁移動傷者。
(1)高溫燙傷時,傷口未破皮,用潔凈自來水沖洗至少15 min,疼痛減輕后,涂抹燙傷膏,若傷勢嚴重,撥打120。(2)若發生低溫凍傷,將受傷部位放置于36~42 ℃溫水中30 min左右,疼痛減輕后涂抹燙傷膏,視具體情況,就醫。
在氣站各級各部門人員的大力配合下,我司氨分解氫站的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檢測工作已經順利結束,事實證明,氨分解制氫站進行檢測作業時,只要提前做好檢測過程統籌設計方案,做好檢測組織管理、人員資質審核、安全教育培訓、檢測前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及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安全對策措施及應急措施制定,可有效控制檢測過程風險,避免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