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俊
江西省煤田地質局二二四地質隊(330000)
本工程位于肯尼亞西部,全長40km,其中標頭5km城市道路為雙向四車道,剩余35km為雙車道,多為低填、淺挖路基。肯尼亞公路分為A、B、C、D、E、F級。本公路屬于A級公路,等級高,施工標準要求嚴格,也更具有代表性和參考性。
肯尼亞公路路基結構層,從底至頂,分別為為OGL(原地面)、FILL(填方)、FEW(路基底層)、sg1(路基改良Ⅰ層)、sg2(路基改良Ⅱ層)、regulating(調節(jié)層),填料要求也越來越高,壓實度控制越來越嚴。但其中施工難點往往是原地面,經驗不充足的施工班組容易輕視原地面的處理,因為原地面土質差,強度低,含水率高,壓縮性大,處理方式不妥當會造成工作段無法驗收,重復返工,嚴重影響工期。
原地面施工方法因公路等級,合同要求,工程規(guī)模,機械設備不同而有所差異。以本項目為例,如果原地面土質較好,達到FEW的要求,即可直接翻拌碾壓,按FEW的高程和壓實度要求進行施工。如果原地面土質達不到要求,即需摻加強度高、水穩(wěn)定性好的粗粒土和碎石土進行翻拌(必要時可摻加石灰翻拌)。或挖除不合格的土料,換填監(jiān)理工程師認可的填料。
在正式施工前,應進行導線復測,控制點加密。根據路基橫斷面圖和路基設計表核算設計高程,放出征地紅線,清表范圍應嚴格控制在紅線范圍內。
清表可采用挖機配合自卸車,或推土機配合裝載機等方式靈活進行。首先,清除路基用地范圍內所有樹木、樹根、草皮、生活垃圾。拆除電線桿、既有混凝土結構物、涵管、廣告牌。根據合同要求,及時進行現場簽證。然后對腐殖土、有機土進行清理,處理深度不少于30cm。棄土要棄至專用棄土場集中堆放,妥善處理,可用于后期邊坡植草防護、綠化、耕地回填。如果是舊路改建工程,還要對邊坡進行清理,法向厚度不少于30cm[1]。
清表的同時,還要開挖臨時排水溝,并與永久排水系統(tǒng)連接。對于沿途的水塘、低洼積水處,要提前疏導排水,進行清理,需要時和監(jiān)理工程師共同制訂換填處理方案。在清表過程中,發(fā)現原地面滲水、地下水豐富的地段,要按設計要求設置暗溝、滲溝等進行導排,降低地下水位[2-5]。
清表完成后,要恢復中線,測標高,根據原地面與FEW的高差,邊坡坡度和一定的超寬寬度,計算得到原地面施工范圍,并用皮尺進行邊樁放樣。確定原地面土料滿足要求后,采用平地機進行翻拌[6]。一般采用推土機或平地機的松土器對原地面進行翻松,深度為15~20cm,再采用平地機翻拌,壓路機碾壓。對于承載力不滿足要求的原地面,可以摻加強度高的砂礫土、碎石土進行翻拌,改良原土的強度和級配。對于強度低、含水率高、工期緊迫的原地面,可以按設計要求摻加水泥、石灰等穩(wěn)定劑翻拌均勻[7]。
為保證材料的均勻性和壓實效果,平地機的翻拌遍數和碾壓遍數根據試驗確定。根據不同土質,相應改變平地機翻拌遍數和碾壓遍數。本公路一般工作段采用平地機翻拌兩遍,整平后羊足碾慢速碾壓4遍,光輪壓路機慢速碾壓2遍。原地面壓實度控制標準為不低于95%,含水率為75%~105%。在碾壓過程中,發(fā)現原地面出現“彈簧”現象或裂縫時,要及時查明原因進行返修。在試驗室檢測后24h內,應進行覆蓋予以保護[8]。
當清表后,發(fā)現原地面“反彈”、沉陷,有深厚的有機質土、過濕土、軟土時,可考慮換填。換填前要通知監(jiān)理工程師,征得同意后,采用監(jiān)理工程師認可的材料進行換填。常見的換填材料一般采用強度高且水穩(wěn)性好的粗粒土、碎石土、砂礫等,也可采用石質填料或土石填料,盡量滿足就地取材的原則。在施工過程中,可針對局部反彈、沉陷進行局部開挖回填,也可針對土質不良的情況進行全部開挖回填。針對過濕土,一般換填深度在0.8m左右。如過濕土厚度小于1m,則應全部挖除換填。石質填料分層厚度一般為40~50cm。填料裝運后,用挖機擺放平整,再攤鋪嵌縫料,用自重不小于18t的壓路機慢速碾壓。土石填料分層厚度一般為30cm左右,不得傾填。換填驗收后,要及時進行覆蓋[9]。
原地面壓實過程中,往往容易產生裂縫。常見裂縫病害有橫向裂縫、縱向裂縫、網裂三種形式。
1)橫向裂縫產生的原因:翻松深度不夠或翻松不均勻,導致層厚不足;摻加粗粒土、碎石土后拌和不均勻;移除舊涵管后沒按要求清理回填;原地面為含水率高的黏性土[10]。
因此,在推土機或平地機翻松時,要加強控制翻松深度,盡量滿足原地面處理要求。在摻加良性填料后要拌和均勻。在移除舊橫向涵管后,要清理干凈,換填監(jiān)理工程師認可的填料。當原地面填料為含水率高的黏性土時,挖除換填或摻加石灰、水泥等穩(wěn)定劑進行改良。
2)縱向裂縫產生的原因:清表時沒有清理至穩(wěn)定層,導致原地面下仍有淤泥或軟弱層;原地面含水率過高;壓路機碾壓不均勻。
因此,如果在清表時濕土厚度不大,則應徹底清除干凈。對于水塘、低洼積水處,在疏導排水后要進行徹底清淤,用強度高、透水性好的填料分層回填。原地面由于土質一般較差,保水性強,要盡量避免雨季施工,謹慎灑水,否則容易出現彈簧現象。壓路機要慢速碾壓,縱向退行,碾壓均勻。
3)網裂產生的原因:原地面土料塑性指數過高或為膨脹土;原地面長時間暴露,失水過多;摻拌石灰時,石灰加入過多,或翻拌不均勻。
因此,原地面清表過后要進行原狀土檢測,選用合格的填料。在原地面驗收后,要盡快進行覆蓋,防止受雨水或暴曬影響。在需要摻拌石灰時,要嚴格控制石灰的劑量和含水率,拌和要均勻,防止造成收縮和膨脹裂縫。
由于施工隊伍缺乏經驗導致原地面施工經常出現返工情況。要對清表后原狀土進行取土試驗,檢測天然含水率、塑限、液限、CBR、擊實,如發(fā)現不滿足要求,應及時通知施工人員進行改良或換填;在典型路段和特殊土質路段作試驗段,試驗段長度不小于200m,根據試驗段結果對施工工藝、施工參數進行優(yōu)化;對于特殊土質的處理和返工地段進行經驗教訓總結,加強質量控制,形成資料,落實好技術、安全交底,定期組織培訓。
經翻拌碾壓、換填仍不合格的軟土地段,要查明原因,經監(jiān)理工程師同意后,按設計要求采用軟土處理方式。如采用排水固結、擠密樁、強夯等方式,并應注意施工對周邊結構物、居民生活區(qū)造成影響。軟土處理過程中,要加強沉降監(jiān)控,埋設沉降觀測點,采取預警措施,一旦沉降超過標準,應立即停止施工。
原地面處理在國內和肯尼亞,都是路基施工中的關鍵工作,直接影響了公路的質量、進度和經濟效益。文章結合了肯尼亞某公路原地面的一般施工方法、常見問題和防治方法,探討了原地面施工技術,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供同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