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嫵,卿惠廣,周哲(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151)
我國在2000年的時候頒布了第一個危險源辨識國家標準,并在2009年進行了修訂和完善,優化后的國家標準涵蓋內容更加全面和具體,也因此對于化工企業危險源的識別分類更加科學和可靠。下文主要結合某化工企業從化工企業存在的危險因素和對其風險防控兩大方面進行論述。
湖南某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基礎化工、礦冶、電力、新材料生產開發等為一體的民營化工企業。建設了年產30萬噸硫酸及15萬噸鐵精粉并副產蒸汽項目和一套2萬噸/年氨基磺酸聯產1.2萬噸/年鈣鋁水滑石生產裝置。
目前,化工企業通用的危險源分類包含三種,一是三類法;二是國標分類法;三是危險源存在狀態分類法。其中,三類法對危險源的分類與界定主要圍繞其破壞程度與毒性展開的;而國標分類法則是根據危險品分類針對性展開,比如危險的物質還能分為易燃易爆氣體液體、有毒氣體液體、爆炸品、氧化性物質、易燃固體等。而危險源存在狀態法將危險源分為生產產生或貯存場所一直存在的固有危險源以及對人類或財產起到危害作用的潛在危險源[1]。湖南某化工有限公司整個加工生產過程中無論原材料、加工成品還是半成品大多具有危險性特質,如:硫酸、三氧化硫、氨、二氧化碳、氧化鈣、氧化鎂、二氧化錳、臭氧等。
以往對于危險源的分級比較單一化,是依據死亡人數進行判斷危險級別,但是這種判別方法在化工企業日常工藝生產中很難界定危險源屬于哪一個級別,因此,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神經網絡法、動態分級法、層級分析法等方法被評為危險源級別。
2.3.1 對化工物質的危險辨識
對于不同的化學原料其各自存在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都有很大不同,對于生產的化工產品的性質也有很大差異。因此,在化工生產物質存在的反應活性、燃燒性、毒性以及穩定性方面也存在不同之處。針對其化學物質的危險性和復雜性,需要合理選擇適宜的工藝技術,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化工物質的性質和反應特點的基礎上,進行相關操作。
2.3.2 生產設備的危險辨識
首先,化工生產過程中對于化工物料的不同特性和發生反應的過程的差異,化工設計人員需要選擇不同型號的反應器,充分考慮到化學原料的生產和反應特性,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生產的質量和效率;其次,不同性狀、特性的化工原料,需要選擇不同的生產設備。對于化工產品特性針對性地運用合適的設備,一是可以提高生產的安全性能;二是可以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保障生產的質量,降低生產危險的發生幾率;最后,許多化工企業生產時都會采用高壓容器設施,但是根據研究表明,高壓容器設施內部結構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高壓容器的結構強度與承壓能力、安全性能成正比,強度大,其承壓能力和安全性能就比較好。但是如果高壓容器的密封效果不佳,會導致化學成分的外泄,不僅威脅到人身安全,還會造成周邊環境中生命體的成長畸形和死亡。所以,如果選用高壓容器設施,其強度和密封程度是首要考慮的內容,以安全為基礎展開設計,保障生產安全最大化。主要設備與裝置為氯化爐、氯化鋁捕集器、含氯尾氣處理系統等。
辯識結論:本公司存在的主要危險因素為:中毒窒息、灼燙及火災,其它危險有害因素為容器、爆炸、觸電、物體打擊、高處墜落、機械傷害、車輛傷害、淹溺、毒物、噪聲、高溫等[1]。
對于化工原料的風險防控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首先,將化工原料放置到合理的存放環境,因為化工原料在與外界環境或者某種物質接觸之后會引起化學反應,其安全風險指數非常高,不僅會造成化工原料的損毀,還會對周圍環境、生態以及人身安全造成極大的危害,對企業效益和社會環境都是雙重威脅。因此,化工企業設計人員需要做好位置選擇勘察工作,要具備安全意識,意識到化工原料的危險級別,針對不同程度的原料危險系數,來設置不同的風險預控和管理方案;其次,技術人員需要合理選擇化工原料,仔細了解化工原料的性質,對化學原料做好危險鑒定和分類處理,對易燃易爆、含有毒性的化學原料通過專業人員專門管理。針對化工原料的差異性,規范化進行實驗操作,技術人員熟練掌握工藝原理,了解和熟悉化學原料成分;最后,要做好化工原料監測設施建設,保障化工原料在工藝加工期間的生產狀態,促使工作人員能夠及時了解原料生產狀況以及對特殊的危險情況做好應對方案。以湖南某化工有限公司為例,該化工公司如今已有98%硫酸、發煙硫酸、試劑硫酸、鐵粉、蒸汽、焦亞硫酸鈉、亞硫酸鈉、氨基磺酸、高純鍺、半胱胺鹽酸鹽等10余個產品,,應對于化工原料和工藝方案進行優化,盡量做到本質安全。
基于化工工藝設計分析,運用科學的技術手段來控制工藝路線,可以有效的減少在化學反應技術中出現的安全事故問題,進一步保障了化工工藝生產的安全性。由于化工工藝設計具有連續性的特點,在進行工藝路線設計時需要綜合考慮其復雜性因素,對化工工藝生產的環境要根據操作標準進行合理實驗,可以有效減少工作人員在化工工藝生產過程中出現失誤而造成安全隱患的問題。技術人員需要具備專業的能力和綜合素質,要熟悉工藝路線,保障化工工藝路線設置的合理性和安全性?;て髽I的危險性特點需要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對工作人員的技術和專業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根據國家對化工企業安全性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化工技術人員需要在上崗之前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術操作的培訓,了解化工行業生產和實驗操作的風險性,對于培訓內容需要明確幾點:一是,化工生產單位需要協調統一生產內容和培訓計劃,落實到位培訓內容和實施方案;二是,開展多樣化的培訓內容,不能僅僅以理論知識為主,還需要注重培訓內容和針對性和實際操作性,因為生產部門中各類人員情況不同,自身素質條件參差不齊,如果不展開分層次培訓,很難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因此,技術人員要根據規范標準與要求做好防護措施與手段,對于不同化工原料,需要合理設置工藝處理路線,熟練掌握工藝原理,了解和熟悉化學原料成分,并對此加以快速分析和處理,能夠以規范化的操作和細致的處理方式進行實驗,減少發生故障概率[2]。
隨著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于化工企業來說,建立數字化風險防控系統,可以為化工工藝生產過程中實現有效的數據信息收集和安全風險管理,確保數據信息收集的科學性是化工工藝生產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針對工藝設計中潛藏的危險因素的合理控制方式。因此,化工企業管理人員在管理和風險防控工作中,加強以數字化手段進行數據收集方面的重視程度,并且要在日常管理中,定期召開會議,時刻提醒工作人員建立科學管理的思想,讓工作人員樹立科學、正確收集數據信息的意識。從數字化系統管理角度出發,工作人員以科學的觀念收集有效信息,辨別風險因素,并在具體化學工藝生產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降低風險隱患。數字化管理可以保障數據信息收集三方面優勢:其一,保障信息的時效性;其二,數據信息具有科學性標準特點;其三數據信息是否準確性,保障化工工藝的安全和可靠。對于數字化管理系統的危險識別和風險防控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第一,可以有效監管化學原料在化工生產環節的危險性因素,有效鑒別化學物質的風險系數和危險級別,利用數字化信息手段進行科學分析,并且做好數據整理,形成工作人員與數字化設備的綜合管理的生產機制;第二,是對于安全風險的識別管理,利用數字化信息系統對化工工藝技術進行優化,將開發和生產操作風險控制在最小化,為化工企業提供完整的、科學的工藝設計管理機制。以湖南某化有限工公司為例,該公司以安全生產標準進行創新建設,樹立信息化建設新思路,推進生產建設和經營,實現達產達效。對氨基磺酸連續化工藝、及尾氣雙氧水吸收工藝、電爐升溫點火、干吸系統優化、環保水處理系統、試劑酸增產能等系列進行技改。
完善的安全監測機制對化工工藝設計和生產是一道有力的安全防線,化學工藝生產單位必須加強安全生產意識,不斷完善監管機制建設,立足于企業發展實際情況,設計出科學、安全的實踐路線?;挝豢梢越⑵鸢踩O督部門,根據安全生產要求落實好工藝生產各個環節的設計標準和安全措施,將危險因素控制到最低。以湖南省某化工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綜合考量自身生產要素和風險防控能力,依靠監察部門的管理和監督,不定期進行安全管理內容的核實,確保企業生產安全,以此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實現了企業長足發展[3]。
化工企業工藝生產的安全性和科學性管理問題需要牢牢把控,化工企業可以將自身實際情況和發展方向相結合,建立針對自身的管理風險機制。本文主要從化工企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級別和識別方式進行闡述,針對風險防控,需要優化和明確化工原料的選擇與性質,提升技術人員的能力和素質,設置合理的工藝路線,并在數字化管理基礎上進行信息科學收集,同時,落實好監督部門工作,保障生產安全,希望為相關企業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