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王剛(世紀萬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0020)
職業衛生的根本是指勞動衛生,主要是指為了減少一些勞動人員因其自身從事的職業勞動活動對身體健康造成的不良影響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職業衛生和職業病常被聯系在一起分析研究。職業衛生防護和管理工作的開展,主要針對一些特殊行業和工作采取的一系列的專門性防護措施,目的是為了提高該崗位人員的身體健康水平,維護生命安全。職業衛生的內容包括了教育、法律、設備、行為措施,以及衛生健康知識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等等[1]。
在石油化工行業中,最為主要的職業衛生危害是來自石油化工原材料自身的有毒性,人們長期接觸這些物質,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很大的危害。這些原材料的危害主要包括化學危害因素,包括苯系物、硫化氫、一氧化碳、氯氣及氯化物、酚、氨、聯氨和氟化物等。另外,還有一種危害因素是物理危害因素,主要是石油化工生產中產生的一些振動、噪聲、高溫、電離輻射等危害。
石油化工行業常見的防護化學有害因素設施主要包括裝置區管道密閉輸送、落料口上方設局部排風、負壓吸料、局部除塵系統、局部排風系統、酸霧吸收器、通風排毒設施等;防護物理有害因素的設施主要包括減振基礎、消聲器、保溫隔熱層、變配電設備設置屏蔽柜、防護欄等。個體防護用品主要包括防噪聲耳塞、防酸堿手套、防毒面具、(有機氣體濾毒盒、酸性氣體濾毒盒)、護目鏡等。
在石油化工企業生產過程中,作業人員長時間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會對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產生很大的傷害,導致一些員工患上職業病,嚴重的還會威脅到員工的生命安全。 所以,加強對石油化工行業職業衛生防護,構建良好的職業衛生防護屏障和職業衛生管理體系,可以減少化學危害因素、物理危害因素對工作人員身體造成的影響,保障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2]。
構建良好的職業衛生防護屏障和職業衛生管理體系是減少石油化工行業職業病發生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徑,職業衛生防護和管理體系構建需要以職業安全健康為基本向導,堅持以人為本,通過構建標準化和規范化的管理方式來提升石油化工行業員工的職業安全意識,掌握科學正確的職業操作技能,降低職業病的發病概率。在建立職業衛生防護和管理體系時,要鼓勵企業全員參與,建立文件體系保障生產過程中的落實和實施。
首先,在文件體系的構建中,要建立起專門的部門,安排專業人員參與到體系制定和構建中,明確職業衛生防護和管理體系構建方案、執行目標、執行策略、健康指標等內容。同時,在進行體系制定和策劃過程中,可以聘請專家對進行指導。其次,文件體系中的內容要涵蓋石油化工企業中所有的部門、生產環節和人員;并且還要明確責任制,劃分所有部門和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實施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另外,還要建立起風險評估系統和危險預判系統,根據預判和評估的結果來采取風險控制措施。此外,還要針對石油化工企業中的所有工作人員派發職業健康安全風險防護和管理手冊,提高員工的職業安全意識。最后,最為重要的是文件體系要和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標準等要求相統一,在文件體系形成后,盡快發布,讓石油化工企業中的所有員工進行學習,提高文件體系的實施效率,真正發揮出文件體系的作用[3]。
原材料輔料管理是石油化工企業職業衛生防護和管理體系中的重要工作內容。在石油化工企業生產過程中,員工會在原材料的運輸、投用生產過程中,直接暴露在物料環境中,如果一旦發生泄漏問題,將會直接威脅到員工的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石油化工企業需要加強對原材料輔料管理,制定明確的原材料輔料使用標準和規范,在選擇生產原材料和輔料的過程中,要盡量選擇那些低毒無毒的材料;另外,在進行原材料輔料運輸使用的過程中,要優先借助于自動機械化來進行原材料輔料的運輸和生產,減少企業員工和原材料輔料的接觸幾率,以此來提升管理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和職業衛生防護和管理水平。
在加強石油化工行業職業衛生防護和管理過程中,要重視加強生產過程中的防護工作。首先,要完善生產加工管理機構。對于生產加工工作要在各個不同的生產車間設置職業衛生防護和管理人員,加強作業人員對防護設施、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維護等方面的培訓,保證防護設施的正常運行,個體防護用品正確使用。并結合自身企業生產加工的實際情況設置職業衛生防護管理目標,明確相關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和責任,加強對生產加工過程中職業衛生的防護和管理。
其次,加快對自動化和機械化生產的研究。在石油化工企業生產加工過程中,要重視科學技術的力量,加強對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同時還要加快自動化和機械化生產建設,通過機械化和自動化的生產工藝來取代人工操作,從而減少對企業員工健康產生的危害;同時,還要對那些具有一定職業危害的老舊設備進行及時更新和調整,提升老舊設備的密閉性能,減少有害物質和氣體的泄漏;此外,還要保障生產加工車間的通風,通過安裝排風扇、排風機等不同的通風手段來提升職業衛生防護和管理效率[4]。
另外,還要加強對生產加工員工的培訓教育工作,在培訓教育中要對職業衛生防護管理手段和方法等進行重點培訓,提高員工的職業衛生防護意識,提高職業衛生防護效率和水平。宣傳教育部門還可以在企業中開展教育宣傳活動,加強對勞動者的宣傳教育,提高勞動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還要對勞動者進行相關專業和相關技術的培訓教育,提高員工的實際操作技能和水平,在生產工作中避免出現一些不當操作,避免衛生安全事故的發生。另外,還可以借助于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以及媒體的作用,以網絡宣傳教育的方式來進行職業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企業員工對于職業健康的認識,建立良好的職業健康氛圍。
此外,對職業衛生防護設施設備進行定期維修和保養,提高各個防護設備的運行效率,從而提高對員工的防護作用和意義。最后,還要加強對石油化工企業生產加工場所職業衛生檢測,對車間環境中的有害氣體和物質的超標情況進行檢測,在有害物質濃度超過標準時,要及時采取專業的措施和方法來進行治理,降低生產車間有害物質的含量,提高職業衛生防護效率。
第一,要組建職業衛生評審小組,對石油化工行業中相關的職業衛生制度,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等進行收集;對企業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和流程進行分析和評估,對可能出現的職業健康隱患進行預先分析,通過這種方式來對石油化工企業中的職業衛生等進行分析和評估。
第二,建立職業衛生評價小組,由專門的職業衛生防護和管理人員組成。主要對石油化工企業的職業衛生和員工的健康情況進行審查和評價[5]。評審的主要內容可以包括工作人員自身的身體素質情況、健康情況、生產環境保護情況、安全情況、職業衛生風險等級情況等等,根據對生產情況的分析和評價來對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等進行辨識,判斷生產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職業危害,提前做出有效的應急方案。
第三,還要對石油化工企業職業衛生各個安全事故的危險等級進行分析和評估,對相關的資料進行搜集、整理,不斷完善現有的職業衛生防護和管理制度,確保各項職業衛生防護和管理制度的科學有效性。
在石油化工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為了保障石油化工行業員工的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需要重視職業衛生防護和管理工作,通過多種科學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來提高職業衛生防護管理水平和效率,構建職業衛生防護管理體系;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員工的職業衛生防護意識;加強對原材料輔料的管理,保障原材料輔料的安全性;建立行業職業衛生安全健康評審體系,明確石油化工行業生產中的安全隱患等。以此來保障石油化工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