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品
這幾年來我出門旅游時,多選擇在鄉村小住的方式。平時生活節奏緊張,工作繁忙,有時間出門,自然想找個閑適的方式度過。當然,新冠疫情也是一個重要考慮,去年和今年有限的幾次出游,我都有意避開人多的地方。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民宿平臺的興起,使得去偏僻的地方小住變得更加方便了。不用提早很久開始安排,一旦有了時間,臨時找個地方住兩到三天也很容易。我偏愛鄉村整套出租的房子,只有我和家人,或是和朋友一塊住,有完全的自由。民宿平臺上這樣的地方不少,而且如果不是特別熱門的旅游點,價格一般也都可以接受。
可是,有時我未免有點心懷內疚,看著屋子的家具和擺設,書架上的幾本舊小說和電視機前的幾張DVD,顯然這里曾經是別人的家,那么房東現在住哪兒呢?這并不是我胡思亂想,因為英國鄉村的一個特點,也是讓游客向往的重要原因,就是很少允許蓋新樓;越是漂亮的地方,就越少看到新房子。這種情況下,房東愿意把自己的房子讓出來做民宿,顯然有很好的回報。
最近我看的一部紀錄片講述的是蘇格蘭偏遠島嶼上農民的生活。其中一對夫婦屬于小戶農家,養了十幾頭牛和其他一些家畜,工作辛苦,收入微薄,好在農場里有一套房子可當度假屋出租,但在疫情期間無法開業。結果,去年全家總收入少了一半,可見經營度假屋對他們來說是一項不可缺少的財源。
看著鄉村令人流連忘返的風光,有時我不禁會想:要是能在這里多住一段時間就好了。其實不少人有著同樣的想法,有財力的就會到鄉村買下一套房子,或者只在周末或假期小住,或者干脆全家搬來常住。
本來這么做的人并不太多,沒想到英國脫歐和新冠疫情提高了人們在英國鄉村買房子的熱情:本來許多人會在退休后搬到西班牙、葡萄牙去享受陽光,脫歐之后變得不那么方便,于是改在英國鄉村尋找房子。同時,新冠疫情讓公司政策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人有可能全職在家上班,于是賣掉城市公寓搬到鄉村居住不再是夢想。
但是,這樣就不免加劇與鄉村當地居民間的矛盾。在我看到的紀錄片中,一座偏遠的島嶼人口稀少,但原因并不是年輕人不愿意回去,而是回去了找不到地方住。最近的一則新聞說,在威爾士南部的一些鄉村,被外地人買下的房子在這兩年增加了一半,風景越好的地方,當地的年輕工薪階層越是在自己從小長大的村子里買不起房子。
據當地的抗議人士說,情況已嚴重到威脅威爾士文化的地步,因為在大批只會說英語的人到來之后,能說威爾士語的人口比例越來越小,以至于本地劇團排演的威爾士語劇目,在當地都找不到足夠多的觀眾了。不過,也有人反對這些抗議人士使用“金錢滅絕文化”這樣危言聳聽的說法,指出大部分游客都尊重當地風俗,而把家搬來的人也完全可以融入和豐富威爾士文化。
這場爭論恐怕會一直進行下去。從外面看,這似乎是發達國家的一種“富貴病”,但其實當都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鄉村設施完善到一定程度,人口開始從城市向鄉村回流時,這樣的沖突,不管在哪里都有可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