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艷






摘要:推斷資源量是指經稀疏工程圈定而估算的資源量或高級別資源量外推部分,其地質可靠程度較低。中國現階段地質勘查成果中推斷資源量所占比例通常在50 %左右,在礦山開發設計過程中,合理利用該部分資源,是確定合理可采范圍、可采資源量及礦床開發評價的基礎。以馬滴達北山金銅礦床為例,從資源的可采性、開采的經濟合理性、工程的控制程度等方面分析其可利用性,并依據該礦床地質勘探成果,進行地質可靠性分析,確定資源利用系數,最終確定可利用推斷資源量。從多個角度對推斷資源量的可利用性進行綜合分析的目的是為礦床開發評價提供較可靠的地質依據,從而較為真實地反映項目未來開發可行性的評價結論。
關鍵詞:推斷資源量;合理利用;保安礦柱;礦床評價影響;馬滴達北山金銅礦床
中圖分類號:TD11 P618.51文獻標志碼:A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文章編號:1001-1277(2021)12-0025-04doi:10.11792/hj20211205
引 言
目前,中國現行GB/T 17766—2020 《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1]是與國際接軌的。根據地質可靠程度,資源量分為探明資源量(Measured Resources)、控制資源量(Indicated Resources)和推斷資源量(Inferred Resources),儲量分為證實儲量(Proved Mineral Reserves)和可信儲量(Probable Mineral Reserves)。在經過可行性研究或與之相當的技術經濟評價后,資源量可以轉換為儲量。
國際上,探明資源量和控制資源量可作為礦床開發設計的主要依據。推斷資源量是指經稀疏工程圈定而估算的資源量或高級別資源量外推部分,其地質可靠程度較低。推斷資源量在礦床開發設計及礦業權交易過程中是不作為依據的。
在中國,詳查以上的地質報告均可以作為開發利用的依據,而現行GB/T 13908—2020 《固體礦產勘查規范總則》[2]要求:一般的大、中型金屬礦床,勘探地質報告提交的高級資源量(探明資源量+控制資源量)占總資源量的40 %~60 %;詳查地質報告提交的高級資源量(控制資源量)占總資源量的20 %~30 %。也就是說,在提交的勘探、詳查地質報告中,推斷資源量所占比例通常達50 %以上。因此,現階段在礦床開發設計過程中,推斷資源量往往也作為開發設計的依據,但通常不會100 %利用。最常用的做法是采用系數法,即對地質報告提交的推斷資源量設定一個可信度系數(通常所說的利用系數)進行折算,該系數的確定取決于勘查工程控制程度,也就是地質可靠程度。
但是,對于開采技術條件較差,礦山周邊環境相對復雜的礦床,推斷資源量采用直接對地質報告提交的推斷資源量設定的利用系數進行折算,有可能會對開發評價的最終結論產生較大影響。因此,比較合理的做法應是:在礦山開發設計過程中,針對推斷資源量的利用,首先應分析其可采性、投入產出的合理性及工程控制程度;在剔除上述幾個不利因素占用的資源量后,再根據礦床成礦機制、控礦因素及礦體賦存特征等確定剩余資源量的利用系數。
本文以馬滴達北山金銅礦床為例,探討了在礦山開發設計過程中合理利用推斷資源量,可為礦床開發評價提供較為可靠的地質依據。
1 礦區及礦床地質簡況
馬滴達北山金銅礦床行政區劃隸屬于吉林省琿春市,與琿春市區直線距離約48 km,大地構造位置為華北地臺北緣東段,處于興蒙—吉黑造山帶內,是太平嶺成礦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礦區位于低山丘陵區,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標高505 m,最低標高120 m,相對高差為100~385 m。礦區西北部有河流由北東向南西流經礦區,西北部、西南部有省級公路經過。
1.1 礦區地質
礦區內出露地層主要為古生界淺變質巖系,巖性主要為片巖、角巖(見圖1)、斜長角閃巖、板巖等;少量中生界中性噴出巖,巖性主要為安山巖。礦區內巖漿活動強烈,且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巖與成礦關系密切,為金銅礦體的主要賦礦圍巖。礦區內斷裂發育,主干斷裂呈近東西向展布,其次級北西向斷裂發育在燕山期含礦巖體內部,為主要控礦構造。
1.2 礦床地質
礦區內共發現金、銅礦體33個,包括主要工業礦體13個。礦體多以脈狀、復脈狀賦存于英云閃長斑巖、英云閃長巖中(見圖2),個別賦存于角巖、角礫巖中(見圖3)。礦體受北西向斷裂控制,總體走向310°~315°,傾向北東,傾角60°~75°,總體呈平行脈狀分布在長500 m、寬270 m的構造蝕變帶中。礦體延伸穩定且連續性較好,在走向和傾向上具有舒緩波狀、尖滅再現的特點。礦體控制最大長度為447 m,控制最大延深為366 m,平均厚0.72~7.60 m,Au平均品位0.13×10-6~5.02×10-6,Cu平均品位0.04 %~0.88 %。
1.3 礦床勘查工作
詳查程度的礦床,主礦體定為第Ⅱ勘查類型,小礦體定為第Ⅲ勘查類型。采用鉆探工程對礦體進行控制。主礦體以80 m×70 m的工程網度探求控制資源量,以160 m×70 m工程網度探求推斷資源量;小礦體以40 m×35 m工程網度探求控制資源量,以80 m×70 m工程網度探求推斷資源量。
補充詳查工作完成后,估算工業資源總量(控制資源量+推斷資源量)礦石量1 894 000 t,金屬量Au 5 877 kg、Cu 2 778 t。其中,推斷資源量礦石量1 175 000 t(占總量的62 %),金屬量Au 3 615 kg(占總量的62 %)、Cu 1 641 t(占總量的59 %)。
2 推斷資源量的利用
2.1 可采性分析
可采性分析主要是依據礦體分布特點、賦存特征、開采工藝技術條件、采礦安全要求及開采活動對周邊環境安全的影響等方面,分析礦體是否能夠開采。
礦區西北部有1條河流,為常年流水河流,自北東向南西流經礦區,河面標高120 m左右,洪水水位最高標高123 m。該河流附近分布2,2-1,3,3-2,4,4-1,6,6-1,7,9,10號等11個工業礦體。
礦區西北部、西南部有省級公路經過,其附近分布有0-1,0-2,1-2,0-2-1,1-2-1,5-1,5-2號等7個工業礦體。
礦區南部1勘探線附近有1條探礦盲豎井,井深355 m。該豎井改造后將作為礦山開采的主提升井。該豎井周邊分布有0-1,0-2,1-2,1-2-1,1-3,1-3-2等6個工業礦體。
根據《公路安全保護條例》、GB 16423—2020 《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及相關設計規程、規范等,在地表公路、河流、主提升井附近從事采礦活動時,需設置保護帶,劃定保安礦柱。保安礦柱內的礦體是不允許開采的。地表河流按保護帶10 m、移動角65°劃定永久保安礦柱;地表公路按用地外緣100 m、保護帶20 m、移動角65°劃定永久保安礦柱;主提升井按保護帶20 m、移動角65°劃定永久保安礦柱。
該礦區有20余個大小不等的礦體分布在各類保安礦柱內,共占用推斷資源總量為:礦石量702 000 t,金屬量Au 2 166 kg、Cu 937 t(見表1)。
通過可采性分析,認為該礦床所探獲的推斷資源量中已有約60 %的資源量不能利用。
2.2 投入產出合理性分析
投入產出合理性分析主要是依據礦體分布特征、產出特點、資源量及采礦工程投入等因素,分析其是否值得開采。也就是說,礦體的開采在經濟上是否合理。
礦區內,在河流、公路、主提升井保護范圍外深部-200 m標高以下僅分布0-2-1號礦體,其賦存標高-240~-200 m,推斷資源量礦石量8 000 t,金屬量Au 16 kg、Cu 15 t,品位Au 1.93×10-6、Cu 0.18 %。若開采該礦體,至少需下掘主提升井40 m,運輸巷道200 m,僅開拓工程的投資就遠大于開采此礦體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經濟上不合理。因此,該資源暫不能利用。
2.3 控制程度分析
礦區可采范圍內分布單孔控制的零星小礦體(塊),如4-1-333-2,2-1-1-333-1,2-1-1-333-1號礦體(塊),這些小礦體(塊)相對于在走向、傾向均有多孔連續控制的礦體,其資源可靠性相對較低,故該部分資源暫不能利用。暫不能利用的單孔控制的零星小礦體(塊)推斷資源量為:礦石量10 000 t,金屬量Au 50 kg、Cu 13 t。
2.4 推斷資源量的合理利用
2.4.1 設計依據的地質資源量
通過對可采性、投入產出合理性及工程控制程度進行分析,暫不能利用的推斷資源量為:礦石量720 000 t,金屬量Au 2 232 kg、Cu 965 t。扣除暫不能利用的資源量,礦區內剩余的推斷資源量為:礦石量455 000 t,金屬量Au 1 383 kg、Cu 676 t,占提交推斷資源量總Au金屬量的38 %,該資源量可作為設計開采的地質依據,也是利用系數的折算基礎。
2.4.2 利用系數的確定
推斷資源量的利用系數實際上是一個經驗數值,其確定因素主要考慮礦種、礦床類型、礦床勘查類型、勘查工程控制程度,以及推斷資源量與其周邊探明或控制資源量的關系,一般考慮在50 %~80 %取值[3]。
對于馬滴達北山金銅礦床而言,礦床成因類型屬于淺成低溫火山熱液型。礦體賦存于英云閃長巖和英云閃長斑巖中,受北西向斷裂控制,成礦地質條件較優越。主礦體規模中等,厚度較薄,走向和傾向上延伸較穩定,但具有尖滅再現的特點。主礦體以第Ⅱ勘查類型相應鉆探工程網度進行控制,小礦體以第Ⅲ勘查類型相應鉆探工程網度進行控制。大多數推斷資源量由鉆探工程連續控制,工程網度以勘查類型確定,部分為控制資源量的外推部分,控制程度相對較高。
但是,詳查階段礦體均由鉆孔控制,沒有坑探工程揭露,這對平行脈眾多的該礦床而言,礦體連接的可靠性缺乏驗證。此外,礦區內各主礦體上、下盤均分布若干平行小礦體,若礦體間夾石厚度小于6 m,按采礦工藝要求則需棄采部分礦石。
綜合考慮上述各項因素,設計中,在剔除各類不利因素占用的資源量后,推斷資源量的利用系數取80 %。因此,設計利用的推斷資源量為:礦石量364 000 t,金屬量Au 1 106 kg、Cu 541 t,占詳查報告提交推斷資源量總Au金屬量的31 %(見表2)。
若不考慮其他影響因素,僅依據地質可靠程度,利用系數取80 %,則開發設計利用推斷資源量為:礦石量940 000 t,金屬量Au 2 892 kg、Cu 1 313 t。二者相差:礦石量576 000 t,金屬量Au 1 786 kg、Cu 771 t(見表3)。僅從1 786 kg的金金屬量差值來說,足以對開發評價結論產生較大影響。
綜上所述,在馬滴達北山金銅礦床可行性研究階段,采用上述方法所確定的開發設計利用推斷資源量是比較貼近開采實際的。該項目后續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及安全設施初步設計編制過程中,設計利用均采用了此方法確定的推斷資源量,并分別通過了國土部門及安監部門的評審。
3 結 語
礦山開發設計過程中,對勘查成果中推斷資源量的利用,不僅僅是從地質可靠程度單一角度確定利用系數,而應從地質可靠程度(勘查工程控制程度)、開采工藝技術條件、采礦活動對周邊環境安全影響、采礦活動投入與產出的經濟合理性,以及礦床的成礦機制、控礦因素、礦體賦存特征等多個角度進行綜合分析,才能比較合理地確定可利用資源量;否則將對礦山規模的確定、礦山服務年限計算產生一定影響,甚至可能使礦床開發評價得到顛覆性的結論。
[參 考 文 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GB/T 17766—2020[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固體礦產勘查規范總則:GB/T 13908—2020[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0.
[3] 中國礦業權評估師協會.礦業權評估利用礦產資源儲量指導意見(CMVS403-2017)(征求意見稿)[EB/OL].(2017-08-01)[2021-05-03].http:∥www.camra2006.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5&id=798.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inferred resources
—A case study of Madidabeishan Gold Copper Deposit
Li Fuyan
(Changchun Gold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bstract:Inferred resources refer to the resources estimated and delineated by coarse projects or the extended part of highlevel resources,whose geological reliability is poor.In current geological prospecting achievements of China,inferred resources account for around 50 %.I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ines,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these resources is the basis to determine reasonable minable scope,minable resources and deposit development evaluation.In the case study of Madidabeishan Gold Copper Deposit,the availability can b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workability of the resources,economic reasonability of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degree of the project.And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achievements of the deposit,the geological reliability is analyzed,the resources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is determined,and the available inferred resources are finally determined.The goal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vailability of inferred resources from multiple aspects is to provide solid geological basis for deposit development evaluation,so that the feasibility of future projects is reflected in a realistic way.
Keywords:inferred resources;reasonable utilization;security ore pillar;deposit evaluation influence;Madidabeishan Gold Copper Depos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