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孝懇,王佳麒,伍林,王蘇天 (云南省標準化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8)
目前,我國針對標準水平的評價還沒有形成一套比較完善和健全的方法,在標準水平評價工作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與國際先進的標準水平評價方法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標準水平評價的方法過于簡單,不夠全面完整,與市場實際的需求相脫節等。因此,需要結合實際工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本著客觀嚴謹的態度,對標準水平評價工作進行不斷地優化與改進,從而提升標準水平評價方法的全面性與客觀性,迎合市場需求,實現標準水平評價工作的全面提升。
所謂標準水平評價,是對標準的適用性、科學性、先進性和可行性進行綜合評價[1]。標準水平評價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已經相當廣泛,其可以應用于評價質量的好壞、管理水平的高低、實驗方法的優劣等,對于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的制定,生產管理工作的開展甚至企業未來的發展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
標準水平的評價是一項專業化較高的工作,通過科學合理的標準水平評價方法,做出客觀、公正、全面、嚴謹的評價,其不但代表了對標準本身的評價,更體現了一個國家標準化的發展水平。我國現行的標準化評價方法還處于比較初步的階段,沒有形成比較完整的標準水平評價體系,與國際標準評價方法相比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標準水平評價方法的改進是推動市場經濟發展,客觀、公正的開展標準化的研究和實踐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標準化工作者必須要開展的重要工作內容。
我國現行的標準水平評價方法,一般是按照等級將標準水平分為三類:國際先進水平、國際一般水平和國內先進水平[2]。但是這種標準水平評價方法本身帶有一定的局限性,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客觀公平性不足,且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于標準化工作的研究和應用越加成熟和廣泛,使得這種標準水平評價方法已經很難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
我國的標準水平評價工作按照國家標準和行業屬性具有不同的采標率,由于標準水平的決定因素眾多,但是在實際的標準水平評價當中,仍舊采用比較單一的與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相對標的方式進行標準水平的評價,這種標準水平評價方法必然帶有較強的局限性,在標準水平評價方面不夠全面。
我國目前采用的標準水平評價方法主要以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為評價標準,但是二者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具體而言,國際標準是掌握先進技術和經濟實力的國家主導起草的標準化評價方法,在進行標準水平劃定時需要綜合征求各個成員國的意見,通過投票的方式決定最終的國際評價標準,也就是說國際標準的權威性和代表性較強,但是這種評價方法其本質上而言并不能夠代表某一個國家的標準水平發展程度,而是各國綜合和協調之下的產物;此外,在國際標準水平的評定當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夠嚴謹和合理的地方,如針對“國際上的先進國家”這一概念的界定,各個發達國家也有各自科技發展不同的優勢,對于標準水平的評價必然也有其自身的看法[3]。因此,如果僅按照這種標準水平評價方法進行標準評價,是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出標準水平的高低的,也必然造成了其客觀性不足的問題。
在現實中的標準審查會議中,經常會出現對某個標準水平的評價方法出現爭議,甚至爭執不下的現象,這種屢見不鮮的情況恰恰說明了我國目前在標準水平評價方法上的不健全與不合理。目前,在我國已經發布的國家標準當中,很多標準都很少得到實施甚至并未得到實施。究其原因,一方面一部分國家標準在評價方法上嚴重偏離水平,無法滿足實際的標準水平評價需求;另一方面,一些本身效益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標準無法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也反映出了當前標準水平評價方法與市場實際需求相脫節的現狀。
標準水品的判定可以從以下方面出發加以衡量:標準評價的對象在行業內屬于快速發展變化還是緩慢發展變化;頒布標準的國家和機構在該領域處于何等發展地位;標準頒布的具體時間[4]。通過綜合以上方面,可以對標準制定的綜合水平進行判定。只有頒布日期較新,頒布機構和國家在該領域具備領先地位的標準,才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有可能代表當今的國際先進標準。
標準產生的經濟效益及通過頒布該標準而可能獲取的經濟效益,其中包括增加生產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資源消耗等。標準產生的經濟效益是最為貼近市場,符合市場需求的標準,但在頒布該標準前需要做好科學嚴謹的數據分析工作,以免對經濟效益的預測出現偏差,影響標準評價的客觀公正。
衡量標準產生的社會效應主要從以下三個維度出發:首先,標準技術內容的先進性。即其體現的技術水平是否代表當前最為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從質量、安全、經濟、可靠等多個方面加以評估,具體判斷技術手段、工作原理、儀器設備等的先進化程度;其次,技術內容的合理性。即其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和經濟效益,具備可社會化生產的能力,能夠取得比較理想的市場發展結果,且具備比較穩定的市場發展渠道[4];再次,技術內容的統一性。即具備較為統一的衡量標準,能夠協調各個環節的關系,從整體上提升工作效率。
標準的編寫需要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加以評估,標準編寫的內容需要符合我國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形式、相關的政策法規,代表先進技術,符合生產規律;標準編寫的內容則應當準確、客觀、嚴謹、簡約。
標準編寫的質量會直接影響標準水平的評價,很多國家標準被駁回都是由于編寫方面出現失誤,因此在進行標準的編寫時必須加強質量管理,確保編寫內容準確無誤、嚴謹客觀、通俗易懂,且編寫內容具有較強的可行性,符合國家的法規和政策,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標準的實際情況。
結合上述提到的我國現行的標準水平評價方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分層次的方式,根據我國現行的標準水平評價方法,將其與標準采納的原則、標準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標準所產生的社會效益、標準編寫的品質進行全方位的評價。
第一,應當將該標準與國際標準評價的原則相對照,從以下四個維度對標準進行評價:等同性、對照標準的頒布對象、對照標準的頒布年代、標準所處的領域[5]。通過以上四個方面,可以清晰地發現該標準與國際同類型的標準相比所具備的優劣勢,以此來判定該標準在領域內所處的大致地位
第二,表述該標準所能夠產生的經濟效益。應參照相關標準要求進行統計,并做好精確全面的數據分析和計算工作。
第三,表述該標準所產生的社會效益。例如其技術水平以達到何種程度,安全與可行性如何,是否具備穩定的性質等。
第四,表述該標準編寫的質量。重點考察標準編寫的形式和內容,尤其是內容的準確性,有無失誤或錯漏,邏輯是否嚴謹,內容是否真實可行等[6]。
第五,補充和完善與該標準相關的其他因素。如工作量、工作難度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針對該標準所產生的社會效益以及標準編寫的質量目前沒有明確的定量標準和考評標準,但可以提出與之相應的概念對其水平和程度加以定位,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該標準目前所處的地位和發展程度。
標準水平評價工作在各個領域都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但當前的標準水平評定還具有一定的不合理之處,標準水平評價方法不夠客觀公正,與市場實際需求相脫離等。基于以上問題,還需要針對性地提出改進建議,不斷優化標準水平評價方法,從而切實提高該項工作的開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