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敏(山西師范大學 現代文理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創新型人才是社會發展布局及戰略落實的根本。創新型人才現實能力不足直接制約著人才隊伍能力結構,也會直接影響國防力量、產業結構、經濟市場、社會民生等各方面的質量升級,因此應重視并加快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高校是創新型人才的搖籃,而化學實驗本身就具備創新性、現實性及工具性的特質,借助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是科學有效的可行性培養手段[1]。隨著高校化學素質教育、能力教育思維的深入推行,高校化學實驗也逐步提升對學生自主參與性、思維創新性的激發和鍛煉,但受多重因素制約,現階段的化學實驗創新素質教學仍存在較多問題,需基于素質創新教育思維不斷改進和完善化學實驗教學方式,構建務實、創新的化學實驗場所及教學方案,切實強化學生的化學實驗參與及創新意識[2]。
高校化學實驗多是計劃性的教學方案,其需要進行相匹配的實驗準備工作,以確保化學實驗順利地進行。學生在進行化學實驗之前需熟知化學實驗操作流程、操作要點及相關化學反應原理等,同時還要做好相應的實驗安全防護措施,保證化學實驗安全、順暢及準確地進行。化學實驗準備環節的質量對化學實驗操作及教學成效有著直接的影響效用[3]。諸多高校化學教師通常忽視對實驗準備環節任務的布置及自主學習要求,還代替學生完成化學實驗準備工作,例如:配制試劑、實驗預處理、化學儀器調試等,這樣一來,弱化了學生參與化學實驗的熱情及操作興趣,致使學生只是一味地重復實驗教材中的操作流程,對實驗現象、操作過程等缺乏觀察分析興趣。同時,學生對化學實驗準備工作的參與不足,也會降低對化學儀器的調試能力,對化學設備功能的認知存在片面性,進而會出現學生對化學知識一知半解的情況,化學實驗教學無法實現預期效果。
化學實驗是操作性及參與性極強的教學過程,實驗本身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但是受實驗設計、實驗過程安排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普遍存在學生對化學實驗參與情緒不高的現象。例如化學教師通過單一文字性內容傳遞化學實驗教學安排,不僅會誘發學生的盲目、厭煩心理,還會使學生對化學實驗方案的內容理解出現偏誤,導致學生參與化學實驗興趣不夠、操作不準確,必然會對學生參與化學實驗的積極性造成干擾及打擊。學生參與化學實驗的現實操作行為、自主性意識及獨立思考藝術,對化學實驗原理、現象乃至其現實應用起到重要關聯作用,也直接作用于學生化學主觀思維能力、創新素質的提升。
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術處于發展狀態,這就需要高校對化學實驗課程的設計及設備材料都需要跟隨最先進的化學知識及實驗技術而調整。但是部分高校化學實驗存在內容設置滯后、設計流程滯后等不合理問題,致使化學實驗教學成效不能滿足當下化學發展需求。部分高校化學實驗內容的設計受理論教學知識點影響,偏重于化學實驗的演示性、驗證性,以形成對化學理論知識的認證及強調。在該過程中,通常會存在化學實驗知識要點、技巧等的散點狀分布,不利于學生構建連貫性、綜合性的化學實驗思維,也不利激發和培養學生化學實驗技巧及對實踐探究的興趣,促使學生對化學實驗產生倦怠心理,抑制其化學實驗思維的創新性。
化學實驗教學評價活動應是互動的、過程性的,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真實、全面地呈現學生化學實驗教學行為全過程。但是諸多高校化學實驗評價仍沿用傳統對實驗報告進行一概性評價的方式,導致學生將化學實驗參與重點置于實驗報告的研究及制作層面,忽視化學實驗教學的本質目的,出現實驗操作不積極、實驗操作不嚴謹、實驗觀察不全面等問題。因此僅通過對化學實驗報告的評價,無法對學生化學實驗能力進行客觀和公正地反映。在該評價體系下,不僅無法完整而深入地凸顯出化學實驗教學的目的,也無法理想性地鍛煉學生的化學實驗合作能力、現實操作能力及化學實驗思維等[4]。
高校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創新素質教育,需注重學生化學實驗的創新自主意識及其主觀現實動手意識的激發與培養。化學教師可要求或引導學生自主獨立地開展全方位的化學實驗準備工作,可布置關聯探究性的化學實驗問題,在化學實驗準備環節啟示、指導學生認知盡可能多的化學實驗原理、化學文本知識、實驗儀器組裝操作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同時,學生在獨立的化學實驗準備工作中,還可以對化學實驗的整體操作流程、設備準確使用方式、操作注意事項等問題獲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助力其在化學實驗操作環節順暢、安全地進行,利于培養其化學實驗的自主、嚴謹精神及激發與提升對實驗操作的觀察興趣,進而為其在實驗中獲取質疑問題的答案、發散性思路夯實基礎。
高校化學實驗教學中,創新素質教育要尊重學生化學實驗個性思維及探索精神,科學激發、正確引導學生的實驗積極性,鼓勵學生對化學實驗實際操作、觀察、思考等提出質疑問題或創新性想法,并通過啟示性、發散性問題給予學生更寬思維領域的引導。化學教師可提出化學實驗探究形式,要求學生以化學實驗小組形式對實驗操作進行思考、資料查找分析、實驗流程及步驟設計、實驗現象結果設想等,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參與化學實驗、探究化學實驗、設計化學實驗的興趣,也能鍛煉提升其科研精神、嚴謹態度及創新創造能力。
高校化學實驗教學中,創新素質教育要注重創新性地調整化學實驗內容,以此確保學生化學實驗操作技術、化學思維認知可與時代需求同步而行。化學實驗教學設計需在鍛煉學生識記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的基礎上,引進滲透創新性實驗思維意識,以此提升、塑造學生嚴謹的化學實驗科學思維及創新素質能力。化學教師在設計化學實驗內容時,可根據實驗目標,引進先進實驗思維、化學知識、設備儀器等,創新性地調整部分實驗環節或內容,達到增加化學實驗設計綜合性、發散性的教學目的,并在實驗內容設計順序層面遵循由淺到深、關聯滲透的教學原則,提高學生的化學實驗設計技能、現實操作技能及創新性思考技能等[5]。
高校化學實驗教學中,創新素質教育需要構建多元互動性的實驗評價體系,使其客觀、完整地反映學生的實驗學習狀態,從而發揮出教學評價對化學實驗創新素質教育的推進及引導效用。多元互動性實驗評價體系的構建應將其評價重點置于學生化學實驗的自主設計、現實操作、實驗質疑等方面。化學教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實驗操作指導,以確保學生實驗的安全性及可實踐性,并允許學生在化學實驗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非原則性瑕疵,這樣當實驗現象或結果與學生理想預設出現偏差時,化學教師可借助啟示性、激勵性的教學評價給予學生質疑思維、探究思維更充分的發散空間,進而更深層次地鍛煉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質疑思維、創新探究思維等。
高校化學實驗排課雖然較少,但實驗內容的涉及方面卻很廣,而且化學實驗的步驟都極為復雜而繁瑣,化學實驗操作的動態性、發散性、操作過程的精細程度可對學生的化學實驗羅輯思維、科研精神、創新素養等進行充分地鍛煉和提升。因此,高校要構建務實、創新的化學實驗場所及教學方案,注重學生化學實驗創新自主意識及主觀動手意識的激發與培養,培養學生成長為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