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周益盛(傳化智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215)
紡織產品的質量與印染助劑密切相關。印染助劑的質量直接影響著紡織品的質量。從我國當前紡織行業發展現狀來看,印染助劑在技術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其在使用過程中不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在當前高度注重環境保護問題的背景下,需針對印染助劑今后發展的主要方向進行詳細探討[1]。
紡織品進行加工時,會通過印染助劑提升紡織物染色與印花效果,印染助劑發揮的輔助作用效果明顯。一般情況下,印染助劑依據組成與功能分類。
從功能上,可以將印染助劑分為染色處理、前處理、后處理、印花處理。前處理,是在正式進行印染之前,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精煉劑、漂白劑漂白針織物,將油污和雜質有效去除,進而使下一步染色工作順利進行得到充分保證。染色處理,通過使用勻染劑、增深劑、固色劑等對織物進行處理,使織物在顏色上變得更均勻、鮮明,并且不容易出現褪色問題。印花處理,會通過黏合劑、增稠劑等促進織物印花更為清晰與牢固[2]。后處理,使用防水劑、柔軟劑等使織物更為柔軟,并且體現出較好的防水與防火效果。
從成分上,可以將印染助劑劃分為不含活性劑與富含表面活性劑。當前多數印染助劑都富含表面活性助劑,滲透劑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其能夠促進滲透物質在織物中有效滲透,如比較常見的漂白滲透劑與絲光滲透劑。乳化劑可以使織物產生的靜電明顯減少[3]。部分印染助劑中不含活性劑。固色劑能夠改善正靜電與負靜電彼此相吸引的狀態,使織色牢度得到明顯提高,防止織物出現褪色情況,并增加織物耐洗性;抗皺整理劑能夠使織物更容易地恢復到原狀,保證織物的實用性。
在對紡織物進行加工過程中,需獲得印染助劑的支持。如何低成本地運用印染助劑對織物進行有效處理,是紡織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織物在進行加工時,受技術較弱、意識不強,以及處理過程中成本過高的影響,往往會在加工之后簡單處理印染助劑,將其直接向大自然排放,隨著自然界中積累的毒素逐漸增多,進而對環境造成壓力。印染助劑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首先,對生物產生的影響,印染助劑雖然在分類上有所不同,功能上存在差異性,但是對自然生物產生的影響區別卻并不是很大[4]。當前活性劑產生的毒性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主要以水生生物與水生植物為主,如:藻類、魚類。鯉魚難以抵擋活性劑當中的毒素,當水中十二醇聚氧乙烯醚濃度為2.4 mg/L時,致死率將會達到100%。如果紡織廠僅對印染助劑進行簡單的處理后便將含有毒素的廢水排放,將會導致河流中的魚大量死亡,而水藻也會發生運動障礙[5]。其次,對人類健康產生的影響。人們在生活中最為基本的需求是衣食住行,其中睡覺時所穿睡衣布料為工廠生產,但部分紡織品會使用漂白劑與精煉劑,這些物質隨著接觸的積累,會向人體中滲透,長此以往,脾臟與肝臟會受到影響。同時,部分紡織品會對皮膚產生刺激。含有甲醛的印染助劑能夠提高織物的硬挺度。在紡織業中,部分紡織企業會使用含有甲醛的印染助劑,在甲醛釋放過程中,可能會使人體出現皮膚炎癥。最后,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印染助劑部分可能會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分解成二氧化碳與水。活性劑在分解之后,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不會過重,部分活性能夠在微生物影響下發生降解,降解速度較快,印染助劑全部能夠被降解,并且花費成本較小,對環境產生的污染也比較小。如處理廢水時可以先通過污水管道系統進行處理,然后通過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在各處理環節結束之后,污水中排放的物質將比較容易在土壤中分解,減小對環境產生的影響與破壞。
印染助劑最終會排放到大自然中,印染助劑是否能夠在環境中被微生物分解,并且分解速度的快與慢,是印染助劑在使用時應重點思考的問題。印染助劑排放到大自然后,如果可以在短時間內被分解,對于環境產生的影響將會較小[6]。如果助劑不能被分解,或者是分解時花費的時間較長,那么對環境將會產生難以想象的影響與破壞。因此,國際組織對印染助劑環保方面的要求便是需具備較好的可降解性。
紡織物中如果有毒有害物質超標,將會對人體產生較大的影響與危害。一般情況下,紡織品當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質主要是由印染助劑帶來的,當助劑中有揮發物質情況下,將會使人的呼吸道健康受到影響[7]。在國際上要求,印染助劑中不能含有變異性以及揮發性有害物質,不能含有致癌芳香胺。在購買紡織物過程中,為了防止身體受到侵害,需了解相關標準。
環境激素主要指對自然環境以及人體產生影響與危害的物質,其中五氯苯胺、多氯聯苯便屬于紡織品中禁止使用的環境激素。在監管部門出現監管不力情況下,就會有企業使用帶有環境激素的助劑進行生產,對環境產生較大影響。為了使環境和人類健康得到保護,國際上對于印染助劑的要求為不含有環境激素,如果查出存在環境激素,生產企業將會被處罰。
印染助劑為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含有的化學成分較多,當化學成分含量處于安全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和其他化學成分之間進行有效配合,將印染助劑在印花與染色方面的效果發揮到最大。在使用印染助劑時,不僅需要保證其在使用時的效果,也需對其危害性進行控制。在國際上明確規定,有機鹵化物、重金屬等使用時不能超出規定標準。
生態環境問題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印染助劑實現環保性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印染助劑多數成分為表面活性劑,因此,對環保型活性劑的研發成為印染助劑今后重點研究的內容。如:丙烯酸、丙烯酸鈉等聚合物,可以將其作為精煉劑在織物前處理過程中使用,可對污垢進行有效處理,使印染助劑中的甲醛得到有效去除。同時,研發環保固色劑,促進織物水洗牢度的提升,并且不會對呼吸道或者皮膚產生影響。
印染助劑的使用費用和使用率之間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在費用較高情況下,可能導致使用率有所下降,即紡織廠為了節約加工成本,獲得更高利潤,往往會減少印染助劑。節約型助劑的研發,能夠在印染助劑用量相同的情況下加工出更多的織物,進而獲得更高利潤。因此今后應積極研發節約型助劑,這是未來印染助劑發展的主要方向。如染色羊毛時,為了減輕羊毛表面上鱗片的實際阻染力度,需對其進行沸騰處理。而在進行沸騰處理時往往會造成熱能浪費,并且出現染色不夠均勻的問題,因此可以使用通過低溫進行染色的溶脹劑,使羊毛可以在低溫情況下進行染色。
進行助劑生產過程中,不僅需注重對舊技術的運用,也應加強對新技術的研發和運用。當前生物技術在國際中受到廣泛歡迎,這一技術的運用能夠使印染助劑在可降解性方面獲得提高,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同時,納米技術在當前廣泛運用,通過運用納米粒子的小尺寸效應,可以制作出黏合性較強的黏合劑,因此加強技術創新、研發新型的印染助劑十分必要。
當前,環境保護受到各國的廣泛重視。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各行業加強對綠色生產的研究,企業在發展中不應為降低成本而使用不符合標準的物質。紡織業在發展過程中,要關注產品質量,做好安全生產工作,保證產品的高質量與低污染。因此,在生產過程中需使用與標準相符的印染助劑。同時,了解印染助劑對環境可能會產生影響,履行國際與國家環保標準,加強對環保型與節約型印染助劑的研發與生產,從而推動紡織業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