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冠,楊芳,楊亞宇,孫茹,張靜迪 (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213)
新常態要求企業更加關注企業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更加關注創新的力量,對以中國石油集團公司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天然氣研究院(以下簡稱“天研院”)為代表的國有企業科研單位,進一步認識新常態的經濟規律和要求,推進企業文化理念的創新,抓好企業文化“落地”模式再造,促使企業文化真正成為企業健康發展的內在動力,不斷提高企業的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1]。天研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深刻領會中國石油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西南油氣田公司“合氣文化”基礎上,結合天研院70余年歷史進程,以“加強黨建引領,建設文化體系,發揮人才功效”為方法路徑,搭建出“一體四翼”企業文化系統建設模型,從“黨建引領、價值升華、目標激勵、氛圍營造、人才建設”五個維度開展企業文化系統化梳理,全面提升企業文化建設的精準落地能力,為推動石油行業科研院所企業文化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
多元化的時代孕育多元化的價值觀。在多元價值沖擊下,部分科研人員思想受外界影響或干擾,無法集中全力開展科研工作。對此,迫切需要通過文化引導,加強企業文化建設,進一步落實“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企業價值取向,引導廣大基層科研工作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經濟新常態下,國家注重創新,社會倡導創新,石油石化行業也更加注重激發創新力量。隨著研人員收入水平的提升,雖然解決了科研人員的后顧之憂,但也使得部分科研人員滿足現狀,缺乏拼勁與干勁。對此,需要調動企業文化中的目標激勵作用,讓科研人員清晰目標,樹立遠大理想,不斷提升、超越自我。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國家能源產業正在經歷快讀發展,特別是國家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來,對能源行業提出更高要求。這需要科研人員多方配合、精誠協作,各司其職、綜合管控才能完成。因此,通過企業文化建設,營造團結協作、夯實責任的團隊氛圍,能夠為科研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便利條件。
企業發展的根本在于人。隨著油氣生產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石油石化行業科研院所的科研實力需不斷提升,而“油公司”改革的持續深入,業務歸核化和組織機構扁平化進度加快,人才需求類型發生變化。當前新增員工有限、結構性缺員、員工年齡老化等問題日益突出。因此,需要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建立良好人才梯隊,盤活人才使用機制,釋放人才能力,促進企業發展穩步提升。
作為中國唯一具備天然氣產業全鏈條技術研發與支撐的科研機構,天研院仔細研判新常態下企業文化建設各項要素,將增強企業科研實力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抓手,依托70余年厚重的文化底蘊,緊緊圍繞天研院“十四五”規劃,以黨建引領為主體,在“價值升華、目標激勵、氛圍營造、人才建設”四個維度上精準聚力,實現企業文化與科研管理有機融合、企業文化賦能人才隊伍發展,推動企業文化向更高層次發展,提升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的凝聚力、創造力和競爭力。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中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2]。天研院把黨的領導融入天研院治理的各個環節,精準強化天研院文化建設政治站位。一是壓實黨建責任,完善制度機制,強化制度執行落實。天研院黨委、行政加強制度機制完善,形成《天然氣研究院規章制度匯編》。對照公司黨建制度清單,對制度的貫徹落實情況進行自查、完善,進一步強化黨員干部的制度意識,維護制度權威。二是創新黨支部及群團活動,持續完善基層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標準化規范化。積極探索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群團活動的創新方式,加強先進典型選樹推廣、保障員工合法權益,做實做細扶貧幫困送溫暖工作,營造“天研院發展我發展”的良好氛圍。三是抓好組織建設,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標準化規范化,扎實推進黨支部達標晉級管理。持續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深化黨員理論教育、形勢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加強黨章黨規黨紀應知應會的考查,以考促學,切實提高黨員自身能力和素質。四是深化廉政建設,通過日常宣傳教育、廉潔談話、節日教育、案例警示等多手段,持續強化作風建設。扎實開展疫情防控、節日糾“四風”、提質增效等專項檢查工作,有效保障全院各項工作順利推進,把黨風廉政教育落到實處。
一是借助宣傳媒介、培訓課堂、企業文化活動等宣傳貫徹中中國石油企業文化體系,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讓全體職工在從“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企業宗旨、“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企業價值觀中找尋初心、喚醒使命、汲取力量,強化科研人員價值自覺。二是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從深厚的文化根脈和精神根基中,升華凝煉出以“和合共生、氣美家國”為核心的合氣文化[3]。天研院落實通過“合氣文化”,提升科研院人員思想意識,強化科研人員的思想自覺。三是繼承“嚴謹、創新”為內核的天研精神,發揚以“四氣”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基因:求真務實、細致嚴詳的“氣質”;厚積薄發、兼容并蓄的“氣量”;拼搏進取、舍我其誰的“氣場”;迎難而上、敢為人先的“氣魄”。通過對文化積淀的繼承與發揚,讓科研人員檢視自身行為是否符合院發展需要,不斷修正自身行為。四是汲取行業特色,努力突破現有科技水平,增強企業在天然氣研究領域的話語權,強化科研人員責任自覺。五是完善價值理念。天研院不斷探尋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和根本原因,提煉出“科創為天·精研報國”這一企業價值基石,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天然氣研究院企業文化價值體系,激活科研人員內在潛力。
天研院通過塑造科研人員共同目標體系,統一科研人員共識,凝聚科研人員力量,以遠大目標激勵全體員工,同心同向推動院不斷向前向好發展。按照“做專做精”的發展思路,天研院確立了兩大發展目標:一是建成具有“一流科技成果、一流科研團隊、一流研發平臺、一流企業管理”的國際領先的天然氣研究院;二是進一步增強在六大技術領域的話語權,不斷提升院的影響力。天研院詳細規劃目標實現周期,讓發展目標體系具備了可執行、可檢視的關鍵要素,強化目標完成系統性。天研院全面部署目標落實策略,突出優勢和特色技術,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瞄準公司重大需求和天然氣上游發展技術需求,把理論技術做深,把支撐生產做強,把隊伍建設得更有凝聚力,強化目標完成科學性。
良好的文化氛圍是企業內部管理的“助燃劑”,能夠提升溝通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圍繞企業氛圍營造,天研院從“機制+陣地+氛圍”著手,營造一流的企業文化創建環境。一是建全機制,夯實企業文化發展的四梁八柱。先后制修訂《天然氣研究院黨委新聞宣傳管理實施細則》《院安全文化建設規劃》,對院新聞宣傳和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安全文化建設進行規范;制定《院工會協會管理實施細則》,完善協會、興趣小組的協會章程,加強引導,為協會活動開展提供制度保障,營造健康、有序的文化氛圍;完善新員工企業文化培訓機制,以制度約束讓企業文化內化于心,外化為行。二是與時代接軌,注重創新、注重實際,打造企業文化活動的特色陣地,和一系列具有群眾支持度和社會影響力的主題活動。如:2018年,開展“筑夢芳華,弦歌天研”系列活動;2019年,精心策劃組織健步走、主題朗誦等文化活動;2021年,成功舉辦“百年輝煌映初心、科技報國啟新程”慶祝建黨100周年職工文藝晚會等系列活動,引導全體黨員干部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凝聚奮進力量。三是提煉推廣,用好宣傳工具傳播主流聲音。構建了“圍繞一個中心,建設一支隊伍,暢通兩個渠道”的“112”宣傳工作模式,初步形成多媒體大宣傳格局。創造了一批有熱度、有溫度的文化作品,持續傳播天研聲音,講好天研故事。拓寬媒體渠道,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傳播方法,深化外部合作,將天研人的科技實力、科技貢獻多層次、多角度、多范圍地推廣出去,實現天研聲音走得穩、走得遠。
天研院結合改革發展實際,突出人才隊伍建設,將之貫穿企業文化建設始終。一是落實人才強院戰略。天研院建立起“一體三面”人才架構體系:即一個全業務鏈人才結構體系,從思想意識層面、隊伍建設層面、專業人才梯隊層面三個維度打造結構合理、素質一流的高水平科研團隊。二是吸收匯聚高素質人才,充分利用博士后工作站、成熟人才引進、大學生招聘等渠道,靶向引進一批高精尖人才,打造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團隊。三是重視選賢任能。天研院把選人用人作為關系企業發展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來抓,明確以什么標準選人、選什么樣的人、怎樣選人,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了更好條件。建立完善院科級后備人才庫,按照“近期使用、中期培養、長期儲備”的思路,把后備干部作為科級干部選拔的重要來源和主渠道。四是合理使用人才。天研院在長期探索中,傳承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優良傳統,借鑒現代企業優秀管理模式,形成了選拔、任用、培訓、管理、考核、激勵等較完備的選人用人體系,使優秀人才發現得了、培養得好、用得起來。如以重大科技專項、重大工程項目和重點實驗室建設為依托,持續參與“石油科學家培養計劃”和“青年科技英才培養工程”,大力培養專業技術領軍人才和后備骨干隊伍[4]。
實踐證明,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從實際出發,開展企業文化建設方法的系統化探索,天研院的企業文化建設出現了整體性變化。“一體四翼”企業文化系統建設模型,有效提升了天研院企業文化建設成效,是企業文化建設系統工程的有益探索。
抓企業文化建設就是抓企業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向心力。天研院始終堅持黨建統領全局,從國家需要出發、從行業實際出發,構建價值理念體系,破解了文化建設與業務發展兩張皮問題,真正把天研院的科研優勢、傳統精神財富、中國石油文化傳統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優勢、治理優勢,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在建立文化體系過程中,天研院深入開展文化挖掘普查,廣泛調研,尋根溯源,不斷充實院企業文化底蘊,激發企業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最終,精心梳理提煉出以“科創為天·精研報國”為核心的“天研文化”價值理念體系,既體現行業文化滲透,又極具個性與辨識度。
企業文化的傳播與落地深刻影響著企業文化的建設成效。天研院從陣地到內容,從載體到形式,不斷創新傳播內容、路徑和方法,不斷發掘優秀傳播案例,不斷突破企業文化傳播邊界,在企業中形成了濃厚的學先輩奉獻、學標桿創新、學先進擔當的企業文化氛圍,引導廣大員工繼承與發揚天研院優秀傳統,樹立起牢固的報效家國的責任意識,文化傳播成效顯著。企業文化傳播體系初步建立,文化理念傳播進一步增強,文化力量被不斷激發。天研院獲評公司“新媒體創作優秀團隊”,多項凝聚天研文化的新媒體作品在集團公司、分公司大賽中獲得殊榮;基層黨組織書記案例獲分公司一等獎1項,獲公司管理創新論文二等獎1項,基層建設案例三等獎1項等。形成“嚴謹、創新”的天研精神文化堡壘,形成安全文化建設規劃,打造了職工文體活動中心“快樂工作、健康生活”文化展板、機關廉潔文化墻、員工食堂飲食文化墻,基層企業文化墻覆蓋率超90%。基層單位獲得集團、分公司單項示范單位、示范點、“紅旗單位”、“紅旗班組”等多項榮譽;推選樹立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集團公司勞模1人。
天研院將以人為本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要義,將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關鍵環節,構建企業文化融入體系。企業文化是否落地一個檢驗標準在于人的工作是否到位。天研院嚴格落實專業技術崗位序列“去行政化”要求,持續推進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工作制度化、科學化、常態化,進一步落實黨管人才要求。優先提拔年輕干部,切實把優秀年輕干部往前排、向上推,科級干部年齡結構得到持續優化。“高精尖”專業化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打造初見端倪。不斷為青年科技工作者搭平臺、壓擔子,天然氣凈化技術創新團隊獲評集團公司“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科技創新奮斗團隊,進一步激勵了全院科技工作者堅定理想信念,主動擔當作為。通過人才隊伍建設,天研院最大限度釋放了人才活力,實現了“想干事者有機會、能干事者有舞臺、干成事者有榮譽”的生動局面。企業文化在隊伍建設上不斷整合、提升中融入了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企業發展的根基越來越穩固。
企業文化建設并非朝夕之事。站在新起點,踏上改革發展新征程。面向未來,天研院將堅定不移地以黨的領導為企業發展根基,始終踐行“科創為天·精研報國”的發展思想,堅持以建設國際領先的天然氣研究院目標為奮斗方向,以高質量平臺建設為人才提供新機遇、為企業發展注入持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