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0028)
建設項目竣工決算是竣工驗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正確核定新增資產價值、反映竣工項目建設成果的文件,是辦理資產移交和產權登記的依據[1]。通過竣工決算,可以反映建設項目的實際造價和投資效果,因此竣工決算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我國天然氣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消費量穩步增長,2020年國內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已達3 25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6%,天然氣逐步發展成為我國主體能源之一。天然氣行業中下游建設項目多集中在基礎設施領域,主要包括LNG接收站、地下儲氣庫、輸氣管道和城市燃氣等,項目普遍存在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長、建設內容及交叉專業多等特點,加強竣工決算管理對于提升企業項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竣工決算是以實物數量和貨幣指標為計量單位,對建設項目從立項到竣工交付期間發生的各項成本費用和尾工工程預計費用,包括建筑工程費、設備購置費、安裝工程費和其他費用等,在日常會計核算的基礎上進行再分配和結轉,最終形成項目交付使用資產清單。資產價值核定的正確性直接影響到后續會計政策的運用和未來生產經營期的成本費用確認。
近年來,我國按照構建“X+1+X”天然氣市場體系的目標,天然氣行業市場化改革進程不斷深入,輸氣管道運輸價格和城燃配氣價格已先后納入價格管理和定價成本監審范圍,LNG接收站和儲氣庫成本監審也在推進之中。根據定價成本監審原則,項目資產價值是核定經營服務價格的重要因素,因此竣工決算工作質量直接關系到后續項目經營服務價格的成本監審。
竣工決算對建設項目實施期間的建設成果和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詳細展示,通過與初設概算對比分析各項超支和結余原因,可以系統分析項目建設過程中進度、費用和質量控制等環節與預期計劃的差異,可進一步為后續項目決策和實施、定額標準設定的完善性和合理性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根據財政部《基本建設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管理暫行辦法》中第二條規定“項目完工可投入使用或試運行合格后,應當在3個月內編報竣工財務決算,特殊情況確需延長的,中小型項目不得超過2個月,大型項目不得超過6個月”。但天然氣項目竣工決算時間滯后于規定時間卻較為普遍,個別項目竣工投產數年仍未完成竣工決算,歸結主要原因一是建設單位投資閉環管理意識相對薄弱,竣工決算重視不足,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工期、抓質量、輕決算的思想;二是工程結算與合同約定存在差異,LNG接收站項目建設時間長、合同量大[2],輸氣管道項目和城市燃氣項目牽涉外部因素多,設計施工變更量大,加之部分合同條款設置不合理、施工單位提交結算資料質量不高和雙方頻繁人員變動,易導致工程結算長期拖延;三是建設過程中對專項驗收和相關證照辦理重視程度不夠,難以及時辦結,以致費用無法收口。
建設項目財務核算工作質量直接影響后續竣工決算的工作質量和進度。一是部分會計科目設置未按照投資的類別設置明細核算,使后續的會計核算處理與概算明細存在偏差,一定程度上會對竣工決算時合理分攤待攤費用和與概算對比分析時造成困難[3]。二是個別項目財務賬簿未單獨設賬,部分會計科目與其他項目或公司正常經營財務賬混在一起,大大增加了劃分明細賬的時間和準確性。三是會計核算與合同結算脫節,投資入賬不完整。四是部分項目會計核算不規范,混淆生產成本和建設成本,如試運行時間超期導致竣工決算日的設置不符合規定,進而將竣工決算日之后的生產運營成本計入了項目建設成本;如某項目處置剩余物資時按照流動資產移交生產經營并計入了項目投資,但實際上剩余物資移交生產經營,其費用不應計入項目投資;如變更、簽證增加等應動用基本預備費,但大量項目發現預備費存在結余甚至未動用,實際上并非真正的預備費結余。
建設單位特別是中小型項目建設單位專業決算人員缺失,對決算報告重視程度和理解深度不充分,一定程度上存在以審代編的現象并認為竣工決算是財務部門或計劃部門一個部門的工作,加之部分建設單位對工程檔案資料歸檔收集不完整,造成決算報告內容不完整、編寫不規范、分析不到位,概決算對比分析深度不足。有的報告只有簡單的項目投資完成概況,決算表格缺失或表格不完整;有的報告超標準預留尾工,混淆尾工工程和債務概念;多數報告對概決算對比分析深度不足,個別報告停留在表面對比差異,難以系統總結項目執行情況并指導后續投資決算。
天然氣項目建設單位管理層應進一步提高竣工決算工作認識,成立有力的組織領導機構,牽頭解決相關工作,一是要系統組織各職能部門組建竣工決算工作組,配備專門的負責人;二是協調解決竣工決算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特別是跨部門協調事項;三是監督竣工決算工作計劃的執行,特別是項目竣工投產后日常工作與竣工決算工作之間的平衡關系;四是要組織審定竣工決算報告編制過程中的重要事項,如竣工決算日的確定、概決算對比分析、費用分攤和尾工工程等內容。
積累和整理各部門提供的各類竣工決算基礎資料應當貫穿于整個項目建設周期,建設單位應當在財務核算過程中注重數據獲取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并為此完善相應的基礎工作。一是在財務管理方面,設置符合會計核算要求及概算口徑的科目設置或輔助核算,以便后續進行概算回歸;二是在合同管理方面,強化合同成本意識,建立符合日常管理、監督管理及竣工決算要求的合同臺賬,以便后續以合同口徑對項目賬進行劃分,區分合同成本和非合同成本,為準確計算項目總投資額奠定基礎;三是建立符合資產管理及竣工決算要求的物資臺賬,以便財務部門與實物資產管理部門進行溝通和協商,統籌平衡賬面管理與實物管理的綜合需要,進而確定賬面資產的合并程度。
準確及時地完成竣工結算工作是按期完成竣工決算的前提,竣工結算的重點是加強采辦和合同管理。在采辦管理方面,要提高設計質量和深度,減少初步設計招標,用更加清晰完整的工程量清單和合理的合同條款進行招評標工作,從根源上減少后續合同變更數量并降低變更過程中的矛盾糾紛。在合同管理方面,主要是變更管理,項目實際建設內容應與批復內容和范圍保持一致,發生的變更及時履行管理程序,并在合同完成后及時要求承包商提供結決算資料,以免變更、資料檔案等矛盾堆積到決算階段,盡可能前移決算工作。同時可考慮在過程中引入專業的造價咨詢機構,提供必要的專業支持。
一是在項目前期合理評估證照風險并制定相關預案,確保開工及竣工的合規性,特別是針對市場驅動型的中小型項目,如過程中確未取得證照的也應加強督辦跟蹤并及時完成審計整改,為后續竣工決算驗收創造必要的前置條件;二是建設項目一般不得預留尾工工程,確需預留尾工工程的,要準確預留出收尾的工作內容和預計金額,確保尾工工程投資不得超過批準的項目概(預)算總投資的5%,以免因尾工工程投資超限導致建設項目不具備竣工決算條件[4];三是建設項目執行過程中做好費用控制,如預計超概算,需提前細化方案,做好概算調整審批程序[5]。
根據《基本建設財務規則》等相關要求,建設周期長、建設內容多的大型項目,可以編報單項工程竣工財務決算報批,項目全部竣工后應當編報竣工財務總決算。天然氣工程的大型項目建設周期長、建設內容多,以LNG接收站項目為例,涵蓋了陸域回填、碼頭及港池疏浚、LNG儲罐和接收站工藝區、輸氣管線、廠前區建筑、外電接入等各工程內容,牽涉相關方十分復雜,一旦部分工程未及預期將影響整體竣工決算。如開展分期竣工決算,雖有利于后續整體竣工決算,但也對初設及概算審批、項目賬獨立核算、合同結算和分攤、待攤費用分攤、竣工項目和在建項目資產物資盤點界定等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建議建設單位提前做好籌劃應對,存在較強單獨竣工決算預期的工程單獨報批概算。
建設單位要重視管理制度的宣貫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對于財務人員,在加強會計準則、財務制度專業培訓時,也要多與項目管理人員和設計施工、監理單位溝通。同時建設單位要注重借助造價咨詢和竣工決算審計機構等專業力量,全面提升業務人員的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