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曉雯,袁信,代慶仁 (云南省生態環境工程評估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8)
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一方面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企業的成本;另一方面還可以減少廢棄金屬產生量,增加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減少重金屬排放,對改善環境有積極作用。目前我國很多金屬冶煉企業都在回收冶煉廢舊金屬,但廢舊金屬中可能夾帶有放射源,或金屬制品可能被放射性污染,存在輻射環境安全隱患[1]。本文針對云南省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輻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輻射安全管理的對策建議,加強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的輻射安全管理。
云南省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共56家 (其中停產8家,目前正常運營的企業有48家),主要集中在昆明、曲靖、楚雄、玉溪四州 (市)(占全省85.7%)。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的原材料有廢鋼鐵、廢有色金屬,以廢鋼鐵為主,主要來源于廢舊市場外購以及企業本廠的邊角廢料。云南省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以后再生產的產品主要有機床鑄件、機械配件、礦山配件、五金配件、電機鑄件、汽車零部件等。
根據調查,2019年云南省廢舊金屬年回收量約450萬t,單個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年回收規模大多在5萬t以下。大部分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配備了便攜式放射性監測儀器,少數大型鋼鐵企業配備了通道式車輛放射性監測系統。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2]提出“金屬冶煉廠回收冶煉廢舊金屬時,應當采取必要的監測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質熔入產品中”。《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管理辦法》[3]提出“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應當建立輻射監測系統,配備足夠的輻射監測人員,在廢舊金屬原料入爐前、產品出廠前進行輻射監測,并將放射性指標納入產品合格指標體系中。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含有廢舊金屬回收熔煉工藝的,應當配套建設輻射監測設施;未配套建設輻射監測設施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不予通過其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云南省對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的管理初步形成了云南省生態環境廳統一監管,州市生態環境局及其分局對轄區內的單位承擔具體監管職責的監管構架,目前大部分企業成立了輻射安全管理機構,建立了輻射安全管理制度,部分企業開展了輻射監測,但也還存在重視程度不足,輻射安全管理制度不建全、不完善,缺乏較為規范和嚴格的管理措施,輻射監測記錄不完整,輻射監測儀器配備率低,輻射監測開展不規范等具體的問題。
一是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輻射安全管理不到位。
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對輻射環境安全和開展輻射監測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相關管理制度不夠健全,未規范開展輻射環境監測工作,對原材料把關不嚴。部分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仍然沒有配備相應的監測設備和人員,即使配備了監測設備,由于監測過程中無技術依據,監測人員在開展輻射監測工作的過程中仍存在操作不規范、不能有效實施監測工作、監測結果不準確等問題。
二是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開展輻射監測不規范。
配備有2套通道式車輛放射性監測系統的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2套通道式車輛放射性監測系統分別安裝在進廠過磅區域和產品出廠過磅區域,實現了對廢舊金屬原料入爐前、產品出廠前的有效監測。配套有1套通道式車輛放射性監測系統的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通道式車輛放射性監測系統安裝在企業進廠過磅區域,對進廠的每車次廢舊金屬進行輻射監測;出廠前產品則使用便攜式放射性監測儀器進行監測。其他只配備便攜式放射性監測儀器的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僅能對運輸廢舊金屬原料的車輛四周進行監測,以及在產品庫對產品進行監測,部分企業僅采取抽批監測,未能覆蓋所有廢舊金屬原料和產品。
部分配備輻射監測設備的企業監測工作開展不規范,監測布點設置不合理、未設置環境本底對照點、監測記錄不規范、監測設備未定期委托有資質單位進行檢定,同時監測人員均未參加過輻射監測的系統培訓,缺乏放射性基礎知識,對監測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不能做出正確判斷。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2]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管理辦法》[3]等法規對金屬冶煉企業防止放射性物質污染產品提出了明確的管理要求,《關于加強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輻射安全監管的通知》[4]要求所有熔煉企業必須開展輻射監測,對檢出被污染的金屬必須進行回收和處理,并明確了安全責任界定原則、放射性污染檢測方法、被污染金屬處置方法、相關費用承擔主體等。但對如何開展輻射監測未細化相關內容。
3.1.1 細化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輻射安全管理要求
全省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要強化輻射安全管理,提高企業的輻射安全意識,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企業需配備專職或兼職輻射工作人員,制定企業的輻射環境監測制度、監測方案、輻射監測設備檢驗與刻度管理等制度,建立輻射監測檔案、監測儀器檢驗與刻度檔案,并規范記錄。
將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納入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的日常監管下,開展現場檢查、監督性監測,每年梳理本企業輻射安全管理年度報告并上報屬地生態環境管理部門。
3.1.2 進一步落實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輻射監測
加強廢舊金屬原料和熔煉產品的輻射監測是金屬熔煉行業輻射監管的關鍵環節。企業采取適宜的監測措施,在熔煉前及時發現廢舊金屬中夾帶的放射源,在產品出廠前發現放射性異常,就可以防止放射性污染事件[4]。因此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要加強輻射監測,建議不同規模的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配備不同的輻射監測設備:對廢舊金屬量年使用量5萬t及以上的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要求配備通道式監測系統2套;對廢舊金屬量年使用量5萬t以下的企業,要求配備通道式監測系統1套或至少2臺便攜式監測儀器。監測設備需每年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做好檢定,同時要建立對進廠原料和出廠產品的輻射必檢制度,現場進行監測時合理布設監測點位,同時布設環境輻射水平對照點并進行詳細監測,由專人負責記錄臺賬的管理,落實生產全過程管理,切實保障輻射環境安全,杜絕失控放射源或被放射性物質污染金屬制品的潛在環境輻射安全隱患。對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輻射監測人員進行培訓,要加強對其進行放射性基礎、儀器設備操作等方面的知識培訓。
云南省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使用的廢舊金屬原料主要是廢鋼鐵,現已全部納入生態環境管理部門的輻射安全與防護監管體系下,目前未發現失控放射源或放射性物質污染金屬制品的現象。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強對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的監管,一是嚴把環評審批關,含有廢舊金屬回收熔煉工藝的建設項目均要求配置輻射監測設備;二是嚴格日常監管,生態環境管理部門在年初制定核與輻射安全和防護監督檢查工作計劃時,要將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納入日常的輻射安全監督管理中;三是擴大宣傳,加強對金屬熔煉企業的核安全文化宣貫,強化文化培育,提高云南省企業輻射安全意識。
建立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輻射安全監管數據庫并實現按時更新維護。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每年將輻射安全管理年度報告上傳至數據庫,年度報告中需明確主要廢舊金屬原料、來源、廢舊金屬年用量、產品類型、生產規模、產品去向,以及配備的輻射監測設備、輻射安全管理制度、輻射監測水平。通過建立數據庫,便于生態環境部門更好地實現對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監管。
廢舊金屬回收利用作為節約資源、實現資源再利用的有效方式,正在被廣泛運用。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要配備專業的輻射監測設施、加強輻射監測和輻射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夾雜放射源的廢舊金屬熔煉后發生放射性污染事件,確保輻射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