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喜 (呂梁市生態環境局中陽分局,山西 呂梁 033400)
想要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不但要注重經濟發展,還要關注環境問題。人們的生活以環境為基礎,只有實現環境與經濟活動的和諧,才能推動社會向更好地方向發展。也就是說,開展基層環境監察執法工作能夠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基層環境監察執法工作能夠助力環境法制的宣傳,在人們群眾中樹立良好的思想基礎,提高人們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并增強其參與環境保護監督的積極性。同時,公眾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舉報既可以實現監督作用,又能為執法部門提供相應依據,從而促進環境保護[1]。
想要保證基層環境監察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管理部門對這一工作的重視程度。可從實際情況來看,管理部門不重視基層環境監察,影響了基層環境監察執法工作的順利推進[2]。導致這一問題產生的因素有很多:首先,由于地方管理部門缺乏科學的環境意識,對環境法律的認識不充分,用犧牲環境的方式來實現經濟的發展,沒能滿足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際需要;其次,很多企業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視了長久利益,采取了不正當方式來經營,對破壞環境的行為也視而不見;再次,民眾參與度不高——當前人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關注環境問題,出現了更多的環境糾紛;但從整體上來看,群眾參與度普遍偏低,參與基層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在社會中沒有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氛圍,群眾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對于基層環境監察管理工作來說,人員方面不足主要指人員配置不合理以及環境監察管理執法人員綜合素質不高。縣級環境監察部門在人員配置方面遠遠落后于省級環境監察部門,主要原因在于投入過低。縣級環境監察部門高學歷人才太少,導致執法能力下降[3]。同時,基層環境監察人員專業能力比較差,缺乏一定的法律素養,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得不到保證。受到經費和體制等外部因素的限制,基層環境監察隊伍很難吸引到新型人才;同時為了保證足夠的人員數量,設置的門檻過低,引入的大都是業務能力不高的人員。
機制不足也是基層環境監察執法工作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利益相關方權責的不明確以及溝通的不暢通兩方面。從體制來看,地方政府是基層環境監察執法工作的管理方,環境監察部門人員管理也由有地方政府決定的。在工作中由于受到利益因素的影響,基層監察執法人員難免會有所顧慮。值得注意的是,基層環境監察執法工作的開展離不開與市場部、水利部以及公安部的合作,由于缺乏完善的溝通平臺,在協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溝通不順的問題,基層環境監察執法過程中缺乏高效的管理和指導,各個部門相互推卸責任;再加上工作難度大大增加,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雖然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有關基層環境監察的法律仍不夠完善。法律是基層環境監察部門開展工作的重要依靠,如果缺乏完善的法律作為支持,執法工作將難以順利進行。可從實際情況來看,與基層環境監督相關的法律主要包含在環保法律中,并沒有形成完善的法律體系,法律可操作性不強,增加了查處違法行為的難度。
對于基層環境監察執法來說,想要提高工作效率,全員意識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全員意識可細分為環境意識和法律意識。全員意識的有效培養能夠推動對政府部門、社會公眾以及相關企業的引導,使其意識到基層環境監察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各方的支持。可以通過如下策略來實現培養全員意識的目標:首先,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管理功能,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強操作性的執法規范,構建一套科學的管理體制,加強對行業行為的約束;其次,企業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發展問題,注重長遠規劃,從時代發展的要求出發,發展綠色經濟,做遵紀守法的好企業;再次,環保部門和政府要不斷宣傳環境保護工作,走進行業基層,加強對公眾的指導,最大限度提升公眾環境保護意識,在整個社會營造出全員參與的和諧氛圍,助力基層環境監察執法工作的順利推進。
眾所周知,基層環境監察執法工作中,環境監察執法隊伍是主導者,所以建立高素質環境監察執法隊伍是提高基層環境監察執法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首先,在招聘工作人員的時候要做好把控,充分考察人員的理論知識水平、技能水平與協作精神,做好源頭控制,從根本上打造高素質的隊伍;其次,要采取合適的手段來引進新型人才,為環境監察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在整體上提高基層環境監察執法隊伍的人員素質;再次,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強環境監察部門法律法規與專業技能培訓,還可以邀請行業專家來同在職人員溝通交流、分享經驗,促進知識更新,提升基層環境監察執法隊伍的綜合素質;最后,要注重縣級和鄉級環境監察執法隊伍建設,保證人員配置能夠最大限度滿足環境監察執法的需要,同時還要注重環境監察部門對在職人員的考核,制定科學的懲獎制度,充分發揮社會監督力量,推動執法人員綜合素質的持續提升。
基層環境監察執法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多個部門的協調合作,對此環境保護部門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加強和公安部、法院部門之間的溝通,完善協同機制,以此來打造政府指導、人大監督、環境保護部門執行、其他部門配合的聯合協同執法機制。同時,還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建立適當的考核體制,應用聯合交叉的方法完成考核任務,及時發現監察執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督促企業進行整改。在不斷信息化發展的今天,環保部門可以建立大數據平臺,幫助各個部門之間進行信息共享和交流,把建設項目納入到聯合執法體系之中,為基層環境監察執法工作的開展提供信息支撐。
環境保護部門與政府需要從時代發展的要求出發,不斷完善基層環境監察規章制度,建立一套更加系統化的執法規范,及時對體系進行調整,使其不斷完善。同時還要細化環境監察執法的各項工作內容,為基層環境監察執法工作方案的確定提供理論依據。此外,監察執法部門更要注重規范化執法過程的建立,為基層環境監察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具體來說,在組織機構方面,各個部門萬萬不可各行其職,需要建立統一的有機整體,做到相互配合,還要促進執法標志以及執法行為的統一,維護好執法形象;在執法力度方面,更不要含糊,需要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營造好的執法形象,把握好職責能,最大限度提升基層環境監察執法工作的有效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生產生活當中,提升工作生活效率的同時為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對于環境監察工作來說,智能化也是最主要的發展趨勢,智能化建設能夠優化環境監察過程,彌補傳統執法過程存在的不足之處,最大限度提升基層環境監察執法效率。因此,在信息化越來越突出的今天,相關部門需要注重用于智能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引進應用新型設備,加強基層環境監察的智能化建設。首先,在設備引進方面,要重視對基層環境監察部門智能化設備引入的投入,為基層監察部門提供數量充足的新設備,促使其不斷更新設備;其次,在各基層環境監察部門設計數據庫,為共享數據平臺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礎,加強數據共享,提升工作效率;最后,加快基層環境監察執法的智能化建設,充分發揮互聯網以及移動設備等的優勢,推動跨區域執法的發展,實現執法效率的最大化,通過互聯網推動宣傳工作,激發社會大眾參與監督基層環境監察執法工作的積極性,還要鼓勵群眾監督環境監察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況,讓環境監督工作人員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到環境污染信息,及時制定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環境保護工作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要想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增強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對于環境保護工作來說,基層環境檢查執法是重要環節,是落實環保工作的基礎內容,也是判斷環保部門是否履行職責的主要依靠。目前我國基層環境監察執法工作中存在很多不足,影響了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所以政府以及環保部門需要把提高基層環境監察執法效率作為工作重點,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為基礎,制定針對性的解決策略,探究全新的思路,最大化提高執法效率,為環保工作的順利開展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