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中海油能源發展裝備技術有限公司工業清洗中心,天津 300459)
海洋石油平臺是海洋石油集成從事石油天然氣鉆井、開采、處理、外輸等一系列工作的主要生產場所,具有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構成系統復雜、設備選型復雜多樣、工藝技術要求高、自動化程度高,尤其長期在環境相對惡劣的海洋環境作業,其設備安全性受到常年使用磨損、環境侵襲、介質侵襲極易發生故障。海洋石油平臺各系統之間互相作用、互相影響,一臺設備出故障可能影響整個平臺生產過程,因此對海洋石油平臺各系統和設備的維修維護就變得格外重要和有意義。海洋石油維修企業是海洋石油眾多企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保障海洋石油平臺安全運轉、應急搶修、設備維護等多項職能,其安全管理難度和水平要求要遠高于固定場所企業的安全管理。因此,探討海洋石油維修企業的安全管理模式尤為重要。
能夠在某一系統領域深入研究。由于海洋石油涉及專業多樣,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全面覆蓋。而且海洋石油平臺大部分設備與系統技術含量高,代表著某一領域國內甚至國際領先水平,專業性要求非常高。因此維修企業只有也必須在某一領域深入研究專業技術,不斷適應海洋石油技術更新換代,才能充分適應并緊跟海洋石油平臺的發展,做好相應專業的維修服務,長遠地生存下去。因此,維修企業的存在本身就促進了海洋石油系統與設備先進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能夠建立快速反應能力和隊伍。專業化隊伍的存在對于海洋石油平臺而言是常備的應急隊伍,海洋平臺出現任何問題,能夠在第一時間通過專業化維修企業得到解決,維修企業的反應速度在另一方面展現的是企業的綜合管理能力,能夠通過不斷地優勝劣汰為海洋石油建立快速反應能力和隊伍。
能夠保障海洋平臺運轉可靠性。維修企業是為了保障海洋石油平臺的運轉可靠性和安全性,通過檢驗檢測和預防型檢修,大大降低平臺系統與設備出現風向的可能性;通過故障維修,能夠第一時間解決平臺存在問題,提高平臺作業安全性;通過適應性改造,能夠大大提升平臺生產效率和作業安全性。
能夠為海洋石油平臺提供全系統、設備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維修企業不斷向技術更迭和深化服務價值,能夠逐步為海洋平臺提供數據庫服務、信息化服務等深化服務內容,實現數據維護與預警、檢測、解決方案三位一體的專業服務。
維修作業多。每年海洋石油都要對每個平臺及平臺各系統進行檢修保養,北方海域作業高峰時間從每年4月—11月,南方則除臺風季需要做出調整外,全年都處于作業高峰期。作業量巨大,需要的維修單位隊伍和人員數量巨大,分布范圍廣。由于每項作業本身可能體量很小,每個企業派出的施工隊伍也會相應的呈現多隊伍少成員的特點,給管理帶來很大挑戰。
作業類型雜。海洋石油平臺系統與設備維修是不以平臺方的意志為基礎的,除了每年開展的固定設施檢測與保養,還有很多臨時增加的維修內容。因此導致了海上平臺系統與設備維修涉及專業和作業類型五花八門,常年從事維修作業隊伍也不能保證一直從事某一類型的維修作業。同時每項作業本身也需要制定專項的施工方案,準備相應的施工設備與機具。以往的施工經驗可以參考,但絕對不能照抄照搬。
風險高。海洋石油平臺系統與設備所處的外部環境通常伴隨風、浪、高濕度、高強度服役等因素,內部環境經常伴隨高溫、高壓、腐蝕性介質、易燃易爆物質等。維修作業過程設計多種作業類型,包括動火、高處作業、帶壓作業、限制空間作業、有毒有害環境作業、潛水作業等,風險等級極高。
承包商使用多且隊伍安全管理基礎多樣。海洋石油維修作業的需求導致不可能由某一家單位提供全部服務,這就導致了大量承包商單位圍繞著海洋石油平臺維修產業開展工作,使承包商的使用成為常態。眾多承包商隊伍的安全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常年合作、隊伍穩定適應海洋石油管理要求,安全管理水平相對較高。但也不可否認的是,部分隊伍人員變動頻繁、基礎管理薄弱、安全投入不足等,將作業風險帶到了維修工作中。
承包商的管理。承包商使用已成為不可避免的現實情況,承包商安全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管理主體在承包商企業但管理過程在甲方甚至在平臺方。這就導致對承包商的管理既重要和迫切,又存在管理盲區鞭長莫及。平臺管理只能管理平臺區域,不能完全代替承包商隊伍的所有管理過程。甲方管理只能約束作業管理過程,不能深入到每個作業環節,很大程度上承包商現場作業安全性依托承包商自身的管理力量和管理水平[1]。
安全管理隊伍。海洋石油平臺維修作業點多面廣、分布四海,靠維修企業自身安全管理隊伍實現覆蓋管理難度極大,需要大量的專業安全管理人員,且對專業安全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能力、素質要求極高。建立這樣一只專業隊伍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難度極高的挑戰。
安全管理模式。在人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和在不能實現全面覆蓋的現實狀態下,采用什么樣的安全管理模式方法,最大限度保障作業安全,是擺在維修企業面前的頭等大事。凸顯承包商單位主體管理責任,又能夠將海油安全文化滲透進每個作業環節,需要深入研究。
區塊化管理模式探討。海洋石油平臺當前的管理架構是采用作業公司模式,這就將海洋石油平臺劃分出了不同區域,給維修企業的安全管理提供一定便利。由于在同一作業公司范圍,相應的平臺每年維修工作能以作業公司為單位形成一定的計劃性,且在作業公司范圍內安全管理的要求、模式基本保持一致。維修企業可以利用這些特點將不同作業公司劃分為區塊,在本單位的安全管理模式中體現區塊化分工。利用人員分組、設備分批、物料分堆,實現不同區塊間管理的界面劃分[2]。該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多頭管理的弊端,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利于管理責任界定和管理工作的落實,具有在海洋石油維修企業內推廣的天然優勢。
集約化管理模式探討。相較于以作業公司為單位的區塊化管理,集約化管理模式的研究對象是在同一作業公司甚至同一平臺內不同項目、不同單位同時開展工作情況下的管理。當前海洋石油維修企業普遍存在人力資源短缺的情況,有必要進行集約化管理。集約化管理的核心內容即在同一空間或同一時間段內不同項目、不同單位工作的安全管理由上一級管理單位統籌考慮,采用管理人員整合、安全設備整合、方案整合的手段實現統一管理。該模式有利于協調交叉、相互影響制約的作業,減少內耗,統籌考慮風險和管控措施,低投入大產出,對解決管理資源短缺有明顯的效果和作用。
開展高比例預防性管理模式探討。海洋石油平臺維修作業普遍在海上施工,具有周期短、內容雜、作業隊伍需求多樣、人員數量少等特點。對這樣作業的安全管理,如果都依托于平臺方或現場管理顯然是不可行或者說存在高風險的。因此有必要加強預防性安全管理即在陸地出海前開展大量工作,形成完備管理證據鏈條,形成參與作業人員自發安全行為習慣,降低海上作業風險的模式。該模式屬于被動性應對管理難題的一種做法,能夠最大限度保留安全管理需要具備的文檔資料,對發生事故后責任倒追提供支持,是一種不得已又必須的管理模式。
自動化代替人工管理模式探討。隨著安全技術的不斷升級更新,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現代化設備,能夠解決很大部分的安全技術問題,給安全管理提供更加精確、可靠的支持。且可以實現部分工藝的本質安全,這就是自動化代替人工的出發點。該模式通過一次性安全投入,建立安全技術支撐基礎,源源不斷地為后續工作提供支持,是一種一勞永逸的先進管理模式。其缺點在于適宜的設備或技術在匹配性方面不能完全適合,另外則需要一定安全投入,需要開展一定論證工作。
運用數字技術管理模式探討。自動化進程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發展到數字化、智能化,海洋石油各項技術領先與同行業的體現也在于新技術的運用。應用數字化技術建立海洋石油平臺維修作業基礎數據庫,對各類故障實現智能分析、大數據統計、風險預警、大概率提示,并實現提供危機智能解決方案、智慧化油田建設等升級措施,從根本上減少人員暴露風險,徹底降低維修作業風險性。
安全動態考核機制管理模式探討。當前安全績效考核多以安全事故為參照因素,導致“發生事故就是管理出了問題,沒出事故就是管理的好”成為安全績效考核的“真理”,使得很大一部分為安全管理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或隊伍得不到客觀評價,長此以往不利于安全習慣的養成、安全管理參與積極性的提升以及安全文化的打造。探討動態考核機制,即綜合考慮影響安全績效的因素,如:環境、氣候、相關方、工作量、工作難度、技術等級、經驗、技能等多重因素建立模型。具體作業內容通過模型賦予風險值,風險值對應相應的容錯等級。在不發生事故的底線之上劃分不同等級,如:傳遞了海洋石油優秀的安全文化、完成海洋石油基本安全管理要求、滿足作業基本安全保障但具有提升空間、需要持續培訓提升等多個正負等級,對應開展獎優罰劣的考核。
海洋石油維修企業是海洋石油生產鏈條中關鍵一環,承載著上中下游生產設施安全高效運轉的使命。安全管理又是維修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海洋石油維修企業的安全管理模式應當走在創新發展的前沿,不斷結合自身實際運用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知識、先進技術做出適應性和開創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