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南通分院 南通 226002)
隨著電梯的廣泛應用,電梯困人事故常有發生,在電梯發生困人事故時被困人員與外界及時取得聯系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以下簡稱檢規)與標準要求電梯轎廂內設置緊急報警裝置,且該裝置應當采用一個對講系統以便與救援服務持續聯系。常見某些使用單位以電話代替對講系統,那么這種方式是否能被認可,筆者就對講系統與電話各自的特點進行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議。
TSG 7001—2009《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附錄A 4.8(2)規定:“緊急報警裝置采用對講系統以便與救援服務持續聯系,當電梯行程大于30m時,在轎廂和機房(或者緊急操作地點)之間也設置對講系統,緊急報警裝置的供電來自前條所述的緊急照明電源或者等效電源;在啟動對講系統后,被困乘客不必再做其他操作”[1]。
GB 7588—2003的 15.2.3.1規定:“報警開關(如有)按鈕應是黃色,并標以鈴形符號加以識別”[2]。雖然我國電梯標準是等效采用的歐洲標準EN81,但由于我國國民平均接受教育水平與歐洲存在一定的差距,對于部分老人、兒童、甚至少部分中青年并不能識別該種黃色按鈕的作用,部分電梯將警鈴按鈕與對講按鈕分開設置更容易擾亂被困人員的判斷[3]。而電話在我國已經具備極高的普及率,絕大部分老人、5歲以上的兒童基本均能識別電話[4],且知道電話的用途。
電梯對講系統的一般是一鍵起動,只需被困人員持續按壓數秒即能持續呼叫需應答方,便于操作(有些對講為避免誤操作所帶來的困擾,對于短暫的按壓是不響應的);但是,對于部分未經過相關教育的低齡兒童和老年人存在不能準確操作的可能。基于電話在我國極高的普及率,對于大部分人操作電話已經不是什么障礙了,因此操作電話應該也是十分方便的,但如果未設置一鍵撥號或應答電話號碼不能很好獲取的情況下,對獲取救援可能形成一定的障礙。
電梯對講系統要與外界取得聯系,需依賴于救援服務的有效應答,即要求電梯管理機構(如小區監控中心)有人值守,且應該是全天24h。對于成規模的小區監控中心或大型辦公樓可能可以做到,但是對于某些小型工廠等可能無法做到專門設置監控中心來24h值班,這樣對于偶發性的人員被困,可能無人應答對講系統。但是,對于電話來講,被困人員則有多種選擇的可能,如果無法與制定的管理機構取得聯系,則可以通過電話與外界其他人員取得聯系,如110報警電話、119消防救援電話、或其他自己熟知的人(現在的老人、5周歲以上兒童通常都能記住一兩個自己熟知人員的電話)。
電梯對講系統的供電在電梯停電狀態下多來自于緊急照明電源(或等效電源),但是緊急照明電源標準的要求是“它能至少供1W燈泡用電1h”[2],這就無法保證對講系統能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如果救援措施被迫延遲,則可能給被困人員造成恐慌。與公共電話網連接的電話則不依賴與大樓的供電,以保證電梯被困人員長時間可靠的與外界取得聯系。
按檢規和標準設置的對講系統無疑是符合要求的,但是常有人對采用電話作為人員被困人員與外界取得聯系的方式表示不認可。筆者認為,只要設置合理采用電話作為被困人員與外界取得聯系的方式是應該被許可的。GB 7588—2003的14.2.3.2規定“該裝置的供電應來自8.17.4中要求的緊急照明電源或等效電源”[2],但該條目有一注,常被檢驗人員所忽略,內容為“注:14.2.3.2不適用于轎內電話與公用電話網連接的情況”[2]。該條注首先從側面確認了可以使用電話作為緊急報警裝置,也肯定了電話不需要配備應急電源的優勢。
電梯對講系統的設置應注意以下事項:
1)不能采用非全雙工對講系統。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一些電梯無線對講產品,其中一部分是半雙工的,即需要像普通對講機一樣按住某個按鈕說話來發送語音,這種產品是不符合規范和標準“在啟動對講系統后,被困乘客不必再做其他操作”的要求。
2)設置無線對講系統,由于障礙物(建筑物)影響、強信號的干擾、設備損耗和天氣因素等對信號接收會產生較大的影響[5],一方面安裝時應盡量避免無線信號發射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被鋼筋混凝土結構隔離;另一方面,受無線信號傳輸距離的影響,不宜將無線對講系統應用于大體量的小區,如果確實要使用的,在對于衰減比較明顯的場合可以適當增加一些中繼臺[6]。此外,為減少對無線信號的干擾,無線信號的發射裝置與接收裝置也宜遠離有較強電磁干擾的設備。

圖1 四芯屏蔽電纜
3)有線對講系統布線時,宜選用帶屏蔽層的電纜線(見圖1四芯屏蔽電纜),不宜選用網絡信號傳輸用的雙絞線(圖2非屏蔽五類線)和不帶屏蔽層的普通電纜線(圖3為無屏蔽層四芯電纜圖片)。實際使用中,常發現使用普通網絡用雙絞線的對講系統一方面因為線徑較小易發生斷路,造成對講無效;另一方面由于線徑小阻值大在長距離傳輸過程中信號衰減明顯,造成對講聲音小,無法可靠識別。此外,不帶屏蔽層的電纜線在實際使用中也存在易受干擾而造成雜音明顯的現象,對語音識別有較大的影響,可能影響救援的順利進行。

圖2 非屏蔽五類線

圖3 無屏蔽層四芯電纜
當采用電話取代對講系統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當電梯行程大于30m時機房也需要設置電話,且機房電話與轎廂電話應是并聯關系。這樣可以保證轎廂被困人員同時與救援機構、機房取得聯系。雖然并聯的機房電話與轎廂電話不能同時分別對外進行遠程呼叫,但機房與轎廂通話通常都發生在轎廂被困人員已經與外界取得聯系的情況下(即轎廂被困人員在持續與救援機構持續通話中),這時的機房救援人員只需取下機房話筒就能實現與被困人員通話,所以應該也是能滿足要求的。如果要實現五方對講,則底坑和轎頂同樣可設置與轎廂并聯的電話。
2)當使用電話作為緊急報警裝置時,在顯眼處應標識一個或一組優先取得聯系的號碼,且電話最好是能撥打外線的,并說明撥打外線的方式。
3)如果電話不是直接與公用電話網連接的,中間有過度設備,且電話的使用依賴于中間設備的持續運行,那么中間設備應配備相應的應急電源,以保證在電網斷電的情況下電話的持續有效。
筆者認為對講系統與電話各具優點,電梯困人解救的關鍵在于被困人員能夠及時與外界取得聯系。在沒有可靠的救援服務機構的情況下,電話在被困人員與外界取得聯系的可獲得性方面無疑比對講系統更具優勢。而且對于電梯數量少的情況下,電話布線又具有較明顯的成本優勢。電梯較集中的居民住宅小區宜設置電梯對講系統,此時使用與管理單位應保證電梯對講系統能可靠能被應答,對于單臺或數量較少時使用電話作為緊急報警裝置不失為一種經濟又方便的措施。
另外,基于上述討論,對于現在出現的一些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情況,筆者認為宜選用電話作為緊急報警裝置。一是因為老樓加裝電梯大多是某個單元住戶的小范圍群體行為,物業一般不愿意參與管理也難以管理(部分老舊小區也沒有物業管理),但將對講設置在某一住戶家中顯然也有失妥當;二是因為加裝電梯的老樓大多有多位老年人,其對普通的電梯對講識別具有一定的障礙;三是電話可以與管理機構以外的應答單位取得聯系(如緊急聯系人、電梯維保單位、城市的公共救援平臺);四是電話還可以設置一鍵撥號和自動換撥功能,便于人員(尤其老年人)被困后持續的自動與外界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