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羽肉雞快中慢速雞持續虧損23個月,預計2021年出欄41億羽黃雞
2019年11月以來,黃羽肉雞快中慢速雞持續虧損23個月。預計2021年黃雞出欄規模41億羽左右,2022年黃雞供應或創5年新低。
點評:隨著豬價走低,養雞業也不好過。2021年,肉雞連續虧損和新冠疫情的疊加雙重影響力,居民消費水平也下降。明年,養雞企業也應該好好調整出欄計劃,預判行情走勢,才能夠減少虧損,實現盈利。
2 農業農村部發布《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
4月28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提出力爭用15年時間,建成比較完善的商業化育種體系,顯著提升種畜禽生產性能和品質水平,自主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突破性品種,確保畜禽核心種源自主可控。
其中,《全國蛋雞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提出,2035年,要育成蛋雞新品種8~10個,現有品種質量持續提高,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種1~2個、打造世界一流的種業企業1~2個,自主培育品種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70%,開拓自主培育品種的國際市場。
《全國肉雞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指出,到2035年,要培育肉雞新品種、配套系30個以上,其中白羽肉雞4~6個,爭取實現零的突破,且市場占有率要達到60%以上;黃羽肉雞每種類型形成2~3個主導品種,每個主導品種市場占有率要達到5%以上。
點評: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打好種業翻身仗是保障國家食品安全的基礎支撐,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2021年,種業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的提出,激勵了更多種企的育種熱情,促進了我國種業的良性發展。
3 我國迎來首批3個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雞新品種
12月3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通過了18個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包含3個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雞新品種以及13個以地方品種為素材培育的優質高產新品種,涵蓋了生豬、肉牛、羊、肉雞、蛋雞、兔、蛋鴨、肉鴨等多個畜禽種類。
其中,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和廣東佛山市新廣農牧有限公司聯合培育的“廣明2號”,福建圣澤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東北農業大學和福建圣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培育的“圣澤901”,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農業大學和思瑪特(北京)食品有限公司聯合培育的“沃德188”等3個快大型白羽肉雞品種通過審定,意味著我國肉雞市場將擁有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雞品種,終于打破了國外種源的壟斷。
點評:每一次的育種成果都來之不易,白羽肉雞更是如此。此前,我國白羽肉雞種源一直來源于國外,全球約有90%的白羽肉雞種源市場都被兩大巨頭所壟斷,中國開啟白羽肉雞育種實屬不易。圣農、新廣、峪口三家企業共同突破這個瓶頸,與他們的堅持密不可分。也是因為有這些堅持做白羽肉雞育種的企業,我們終于能吃上由我國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雞了!
4 134個地級市禁止活禽交易,冰鮮上市已成定局
2021年,冰鮮上市似乎已成為定局。據統計,全國已有134個地級市永久關閉或擬關閉活禽交易。今年8月,廣東省印發《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并提出在推進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內容中,實施意見提出優化農貿市場規劃布局,大力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加強標準化建設,逐步取消市場活禽交易。
點評:2021年,活禽銷售范圍進一步縮小,冰鮮上市正在逐漸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蔓延。白羽肉雞早就習慣了冰鮮上市,黃羽肉雞企業挑戰巨大。如今,多家黃羽肉雞企業都有著屠宰加工的布局,黃羽肉雞產業正在不斷轉型。黃羽肉雞應該如何在冰鮮上市領域與白羽肉雞一爭高下?這仍是未來一年需要不斷探討的話題。
5 多地暴發禽流感疫情,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預防控制技術指南(試行)》
2021年,各地禽流感疫情依舊層出不窮。根據農業農村部消息,2021年我國共發生了11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今年9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項研究報告稱,境內2例H5N6病毒出現了幾處突變,此病毒的傳播是對家禽從業者和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同時,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獸醫學院教授劉秀梵研究團隊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發表論文,他們發現,2019年12月分離的禽源H10N3毒株和2021年6月導致全球首例人感染的人源H10N3毒株基因組高度同源。
為進一步指導全國科學規范做好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的預防控制工作,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人感染動物源性流感預防控制技術指南(試行)》,發布了應急預案、防控方案等文件,進一步完善了防控技術指導。
點評:禽流感一直是影響我國禽業生產的一大攔路虎。由于某些禽流感病毒可向人類傳播,一旦出現禽流感疫情,銷售交易就會受到影響。今年6月,更有外媒稱,禽流感恐成為下一場全球大流行病。為了減少損失,養禽人應注意防范禽流感,適時調整存欄量。
6 春雪食品上市,成為煙臺第4只“雞肉概念股”
2021年10月13日,山東煙臺的春雪食品于上交所順利上市,股價連漲兩日。春雪食品也是繼民和股份、益生股份和仙壇股份后,煙臺第四只“雞肉概念股”。春雪食品上市后,四家煙臺白羽肉雞上市企業將實現從祖代、父母代、商品代、屠宰、生鮮品到調理深加工全產業鏈閉環。
點評:山東是我國的養雞大省,民和股份、益生股份、仙壇股份均偏向種苗、養殖,春雪食品借由全產業鏈優勢上市,不僅完善了山東的產業鏈條,同時也加強了“春雪”的品牌效應,有助于提高C端產品市場份額。
7 “中國蛋雞第一股”曉鳴股份上市
4月13日,我國蛋雞產業終于迎來首個上市企業。“蛋雞第一股”曉鳴股份登陸創業板,計劃逐步發展成為中國生物安全水平最高、代次最全、競爭力最強的蛋雞制種企業之一。曉鳴股份表示,在行業平穩發展情況下,曉鳴股份力爭2020~2022年商品代雛雞銷售量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長率。2021年6月23日、29日,曉鳴股份分兩批次從美國引入海蘭褐、海蘭灰、海蘭白祖代蛋種雞共計50 006只,這也是我國解除對美禽類及禽類產品限制后,首次引進美國海蘭系列蛋種雞。
點評:曉鳴股份是我國上市的首個蛋雞企業,上市之后,曉鳴股份也成為了農業概念熱股。曉鳴股份前三季度實現營收5.34億元,同比增長25.14%,11月,曉鳴股份雞產品銷售收入同比更是增70.21%。作為蛋雞龍頭企業,曉鳴股份一直在探索蛋雞養殖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不斷擴大種業實力,為我國居民提供了大量雞蛋產品。
8 亞洲單體規模最大蛋雞場正式投產,每年可產8億枚雞蛋
9月23日,亞洲規模最大蛋雞項目正式投產,“正大崇明300萬羽蛋雞場”迎來頭窩雞蛋,預計未來每年將為上海市民供應8億枚安全、美味的雞蛋。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首批蛋雞產蛋量約2萬枚/d,今天的產量應該在3萬~5萬枚,預計10月中旬可達到16.4萬枚/d。
據了解,正大崇明300萬羽蛋雞場項目,由崇明區政府和正大集團共同打造,占地676畝,共設有青年雞場、蛋雞場、鱷魚場、有機肥場4個區域。
點評:這是亞洲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蛋雞項目,也是上海農業高質量發展標志項目之一。蛋雞場最大的特點是走工廠化、自動化、生態化養殖路線,代表了現代化養殖的發展新階段。在土地資源有限的上海,還能夠建成亞洲規模最大的蛋雞場,并提供大量的農產品給上海居民,建成經驗值得學習。
9 侯水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21年11月18日,中國工程院公布2021年院士增選結果,共選舉產生8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其中農業學部選舉產生10位院士,畜牧獸醫領域新當選2位院士,分別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侯水生、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譙仕彥。
點評:院士的產生代表著我國科研力量的進一步壯大。侯水生院士作為水禽領域的專家,在水禽育種、營養上都有著非常專業的知識,能夠幫助我國水禽進一步朝著更加規模化的方向發展。
10 限電導致飼料價格上漲,影響家禽飼料供應
隨著2021年能耗雙控目標任務下達,10月份各省市推進能耗“雙控”舉措不斷升級,多地緊急限電。對于養殖業來說,“限電”政策更是直接影響到了飼料、養殖及屠宰加工整個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10月份,豆粕價格更是漲到了4000元/噸。據了解,自能耗雙控以來,全國至少有20多家大豆加工廠受到影響。湖南省66家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生產用電告急,如果停產則會影響約1 834萬頭生豬和4 697萬羽家禽的飼料供應。
點評:能源不可再生,實現碳中和、碳達峰是一場硬仗。對于養殖企業來說,價格低迷、飼料上漲無疑是痛苦的。特別是今年以來,原料價格一直在爬坡,限電措施下飼料企業產能必將受到影響,沒有采購能力或者相對較弱的企業,很可能面臨洗牌,行業或將面對供應緊缺、飼料價格繼續上漲的局面。在“能耗雙控”的大趨勢下,企業必須敲響警鐘。
(摘自雞病專業網。詳細內容請登錄網址:https://www.jbzyw.com/view/320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