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峰
(山西蘭花科技創業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晉城市048000)
沿空留巷技術具有可實現無煤柱開采、提高回采率、優化礦井通風方式和提高采掘效率等優勢。而沿空留巷時由于巷道一側臨近采空區,給巷道的支護帶來了一定的困難[1-3]。為此,需對沿空留巷支護技術進行研究,提高沿空留巷的施工效率和安全性[4-5]。
唐安煤礦位于高平市馬村鎮境內,目前,唐安煤礦正在開采三盤區,為提高采掘效率,降低煤礦生產成本,決定在三盤區3307工作面進行沿空留巷,將3307工作面的軌道巷保留下來,作為相鄰工作面的皮帶巷。3307工作面軌道巷老頂堅硬不易垮落,沿空留巷支護難度較大。
在進行沿空留巷道時,若采空區上覆老頂強度較高,無法斷裂,則可形成懸頂現象。在礦山巖層控制中,我們可把這種強度高、完整性好的老頂稱為關鍵塊。老頂關鍵塊懸頂,可增加巷道上覆荷載,引起保留巷道的圍巖支護阻力變大,給沿空留巷的支護帶來一定的困難。可采用切頂卸壓技術對關鍵塊進行卸壓處理。煤礦巷道頂板切頂卸壓一般采用爆破法,在進行爆破切頂卸壓時,應根據巷道圍巖力學參數進行爆破參數設計,并選擇合理的起爆方式。預裂爆破切頂卸壓技術原理圖如圖1所示。結合唐安煤礦3307工作面沿空留巷頂板特性,對預裂爆破切頂卸壓技術參數設計如下:
(1)爆破器材:φ60×480 mm三級煤礦許用乳化炸藥,煤礦許用8號瞬發電雷管;
(2)孔網布置:平行布置方式,炮孔直徑75 mm,傾角70°,長度11.5 m,間距1.5 m;
(3)裝藥參數:單孔裝藥量16.2 kg,裝藥長度5.76 m,封孔長度5.74 m(圖2);
(4)爆破方式:串聯起爆。

圖1 預裂爆破切頂卸壓技術

圖2 炮孔裝藥結構
切頂卸壓時首先在超前工作面50 m外,施工預裂鉆孔,在超前工作面30 m~50 m范圍內(根據施工和工作面推進情況實時調整),進行鉆孔預裂爆破,每次起爆5個鉆孔,形成切頂缷壓預裂切縫線。待工作面推過后,及時采用圍護支架沿切縫線擋矸,澆筑柔模混凝土墻體隔絕采空區,保證巷道穩定。
錨桿(索)支護技術是目前巖土支護領域最為常用的技術之一,煤礦領域錨桿(索)支護理論可分為三大類:懸吊理論、組合梁理論和擠壓加固作用,錨桿(索)作用于巷道圍巖后可降低圍巖中拉應力的分布范圍,避免巷道圍巖發生離層、開裂等現象,提高圍巖的整體性和穩定性。
臨近采空區一側的圍巖支護,即巷旁支護,有效的巷旁支護可隔離采空區有毒有害氣體、優化巷道斷面的支護壓力。結合錨桿(索)支護理論,考慮沿空留巷道的后期使用要求,并結合唐安煤礦的實際地質力學參數,經研究決定在3307工作面預留巷道采用“錨桿+錨索+金屬網+柔模混凝土+錨栓”的綜合支護方案。支護參數如下:3307工作面沿空留巷頂板采用φ21.6×8 300 mm錨索與φ20×2 200 mm高強錨桿,錨索間排距離為1 800×900 mm,錨桿間排距為900×900 mm;巷內幫采用φ20×2 200 mm的高強錨桿,錨桿間排距與頂錨相同;為隔離采空區的有害物質,巷旁支護采用強度等級C30的柔模混凝土與φ20×1 550 mm的高強螺紋鋼,錨栓間排距為900×750 mm;金屬網采用網孔尺寸為50×50 mm的菱形金屬網。3307工作面沿空留巷支護斷面圖如圖3所示。

圖3 沿空留巷支護斷面圖
在巷旁支護澆筑C30柔模混凝土前,需采用圍護支架(圖4)為待澆空間提供良好的作業環境,同時,改善沿空留巷的圍巖應力分布。因此,圍護支架需滿足以下條件:
(1)滿足支護強度要求,加強切頂效果,支護強度1.2 MPa以上;
(2)能適用工作面軌道巷沿空留巷的擋矸要求,采空區行走,穩定性好;
(3)可以自行移動,與工作面支架不連接;
(4)可以機械化安裝柔模;
(5)滿足每天最大10 m的回采推進要求;
(6)滿足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的工藝要求;
(7)具備手動、電液和遙控控制功能。

圖4 維護支架整體效果圖
唐安煤礦3307工作面沿空留巷待澆筑空間圍護支架由兩組四架組成,兩架為一組。圍護支架位態是指圍護支架在某個時間處于的位置和狀態。生產班割第一刀煤后,采空區側支架首先前移擋矸,靠墻側支架原位不動。沿空留巷圍護支架主要技術參數見表1。

表1 沿空留巷圍護支架的主要技術參數
需要說明的是,巷旁支護采用的C30的柔模混凝土的澆筑工序處于圍護支架布置完成之后,柔模混凝土采用自下向上的澆筑順序,為避免澆筑大體積混凝土可能產生的裂縫問題,每次澆筑高度900 mm,最后一次澆筑高度為500 mm,每次澆筑長度11 m,上一層的混凝土需等下層混凝土終凝后進行澆筑,澆筑前對下層混凝土做剔層處理,增加分層之間的粘合度。
當沿空留巷經過復雜地質構造區或采動劇烈影響區時,可采用臨時加強支護保證沿空留巷的作業安全。考慮3307沿空留巷的實際情況,在3307沿空巷道采用一梁四柱進行臨時加強支護。3307工作面沿空留巷臨時加強支護設計斷面圖如圖5所示。

圖5 沿空留巷臨時加強支護斷面圖
為考察3307工作面沿空留巷支護效果,沿空巷道內距工作面每隔30 m布置圍巖位移測量儀,結果見6。

圖6 沿空留巷圍巖位移監測
由圖6可知,在3307工作面沿空留巷采用“錨桿+錨索+金屬網+柔模混凝土+錨栓”的綜合支護技術后,巷道圍巖位移得到有效控制,兩幫移近量和頂板下沉量最大值分別為35 mm和25 mm,圍巖位移量較小,均在可控范圍。
(1)以唐安煤礦三盤區3307工作面需將軌道巷保留,作為臨近工作面的皮帶巷為工程背景,介紹了沿空留巷切頂卸壓技術,并對3307工作面沿空留巷預裂爆破卸壓參數進行了選取;
(2)闡述了錨桿(索)三大支護理論,提出在3307工作面沿空留巷采用“錨桿+錨索+金屬網+柔模混凝土+錨栓”的綜合支護技術,對待澆筑空間圍護和臨時加強支護進行了設計,監測了沿空留巷的圍巖位移量,結果表明,在3307工作面沿空留巷采用“錨桿+錨索+金屬網+柔模混凝土+錨栓”的綜合支護技術后,圍巖應力分布得到有效改善,圍巖位移量較小,處于可控范圍之內,保證了工作面巷道圍巖的頂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