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金蘭
(貴州省黔西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貴州 黔西 551500)
病牛體溫42 ℃左右,食欲差,被毛粗亂,消瘦,咳嗽,氣喘,清晨及半夜咳嗽加劇,有清亮或膿性鼻液。有些牛腹瀉,排水樣帶血便,有些牛回頭顧腹,磨牙,呈腹式呼吸,呼吸頻率快,很快倒地不起。有些牛出現關節炎和角膜、結膜炎。犢牛病情更為嚴重。
病理變化主要集中在肺部與胸腔。患牛肺和胸膜輕度粘連,肺臟實變,呈菜花樣,切面呈大理石樣,其有不規則的壞死灶,胸腔積液,心包積液,腎臟水腫,腦內積液,有膿性液體在腦右側。
3.1 牛傳染性胸膜肺炎病原核酸檢測 取病變肺組織與肺門淋巴結無菌研磨成勻漿后,與胸腔積液及心包積液反復凍融,用SDS-Protein K法提取DNA,以針對牛傳染性胸膜肺炎病原特異性引物SC1/SC2,對上述DNA 樣本進行PCR 擴增。
檢測顯示未從胸腔積液、心包積液、肺組織與肺門淋巴結中以牛傳染性胸膜肺炎病原特異性引物SC1/SC2 擴增到277 bp 目的條帶,牛傳染性胸膜肺炎病原核酸檢出率為0,表明該牛未患牛傳染性胸膜肺炎。
3.2 牛支原體肺炎病原核酸檢測 取病變肺組織與肺門淋巴結無菌研磨成勻漿后,與胸腔積液及心包積液反復凍融,用SDS-Protein K 法提取DNA,以針對牛支原體肺炎病原通用引物16SP1/16SP2,對上述DNA樣本進行PCR擴增。
檢測顯示從胸腔積液與心包積液中以牛支原體肺炎病原通用引物16SP1/16SP2 擴增到約1 600 bp 目的條帶,未從肺組織與肺門淋巴結中擴增到條帶,牛支原體肺炎病原核酸檢出率為50.0%,表明病牛患牛支原體肺炎。
4.1 加強引種管理,不從疫區引牛。減少遠距離運輸,犢牛運輸前30 d 斷奶,使其適應粗飼料與精飼料喂養。運輸前還應做好牛口蹄疫等疫病的預防接種及牛結核、牛支原體感染等疾病的檢疫檢測,并對泰勒蟲感染進行治療。引進牛隔離觀察30~45d,確認健康的方可并群。
4.2 實行自繁自養,牛舍保持通風、清潔、干燥。牛群密度適當,避免過度擁擠。不同日齡及不同來源的牛分開飼養。適當給牛補充精料與維生素及礦物元素,保證日糧全價營養。
4.3 加強疾病預防,定期消毒牛舍,及早隔離治療病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