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施澤(資興市消防救援大隊,湖南 資興 423000)
化工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因為其生產工藝流程特別復雜,原材料種類繁多,狀態變化快,生產的環境往往是高溫、高毒、高腐蝕性的惡劣環境,各生產環節大都是依靠化學反應以及中間運輸完成的,極其容易發生火災、爆炸等意外事故。一旦發生火災,不僅因為極高的危險系數而導致人員傷亡和巨大的經濟損失,且很難得到有效撲救。因此,針對化工企業的滅火救援工作,歷來都是消防救援隊伍的關注重點。
為此,作為“高低大化”的一環,消防救援隊伍必須將化工企業劃為日常滅火救援準備工作的重點想定對象,并針對化工企業的滅火救援建立科學體系,從政府全面主導、隊伍針對建設以及后勤綜合保障等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綜合救援機制,進而提升對此類企業的應急救援能力,打有準備之仗。
部分化工企業經營者和管理人思想認識不到位,安全防范意識不強,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安全觀念淡薄,專門的安全管理人員數量不足,且大多都身兼數職,不能專門從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企業微型消防站人員不具備專業的滅火救援技能,平時疏于訓練,消防器材使用不熟練,導致在火災發生時,不能發揮救早、救急的作用。
化工企業制訂的滅火救援預案可操作性不強,企業內部安全生產預案和滅火預案僅列舉簡單的事故處置程序,照搬照抄,科學性和實用性不嚴謹,一旦遇有緊急情況,無法按理想程序啟動,常常顧此失彼。同時,化工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對于履行企業消防安全主體責任,裁減消防設施和應急隊伍建設資金,企業應對突發事故的裝備物資缺乏,滅火器、防護服、水帶水槍等器材配備不足,部分固定消防設施故障頻發,無法迅速投入使用。
絕大多數的化工企業,從未發生過大型的火災事故,不僅企業自身的自防自救能力不強,化工企業所在地區的消防隊站也缺乏與之相適應的實戰經驗,針對化工火災事故的防范與處置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且具有相關撲救經驗的指揮員和骨干則更為稀缺。大型的化工類企業,儲料罐和生產裝置高度較高,常規水槍水炮的射程遠遠達不到撲救要求,且轄區消防隊站撲救化工火災相適應的滅火、冷卻、洗消裝備以及化學搶險、堵漏、偵檢、救生器材等特種裝備配備不足,現場消防用水更是達不到撲救和冷卻的要求,災害發生后不能第一時間有效控制災情擴大。
對于參加化工火災撲救的消防員來說,應該對自己所處的滅火環境和企業內的化工裝置布局以及生產工藝流程有一定的了解[1-2],并且牢固樹立生命第一,安全至上的作戰理念,在救援現場就如同戰場,只有很好地保護自己才能有效的撲滅火災。就目前來看,消防員在危化品救援行動中的安全意識的培訓和訓練雖然逐年重視,但仍屬于薄弱環節。特別是消防指戰員缺少危化品的基礎知識,對危化品物料的理化性質基本不了解,例如:爆炸極限、閃點、燃點、形態、顏色、毒害性等,更遑論其處置方法、安全防護措施、警戒疏散范圍等。
盡管近年來各級應急管理部門牽頭組建的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整合了所在地區的多數救援資源,部分地區甚至建立了化工企業災害事故專家人才庫,協助開展災害處置,同時建立了較為全面的底數臺賬,但礙于不同部門之間的權責范圍及指揮層次,以至于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還存在明顯的信息不通暢、響應不及時、職責模糊以及協同不到位等問題。而立足于災害事故的科學處置,由于各部門間缺乏及時有效的溝通協調,針對性的演習演練也未能全要素開展,當事故發生時,各部門均難以做出高效反應,從而貽誤戰機,導致災害事故的進一步擴大,并最終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乃至人員傷亡。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消防救援隊伍應結合日常檢查要求企業將基本的消防裝備器材配備齊全,建立維護保養機制,企業安全管理人員結合日常巡查對企業消防設施器材進行檢查,發現有損壞的,及時維護更換。或與專業維修檢測機構簽訂維保協議,負責企業的消防設施器材維護保養,企業應建立健全的維保制度,切實把消防裝備器材管理工作落到實處,確保各項應急設施時刻處于良好狀態。
化工企業一般會對不同功能的區域進行劃分,消防通道較寬闊,除設有微型消防站外,還有按規范設置的固定消防設施,并多點位配備了相應的滅火器材。這些固定消防設施是撲救初期火災和保護周圍裝置的第一道防線。它具有啟動便捷、操作方便、近戰威力大等特點。如果使用得當,可在較短時間內及時控制火勢發展,有效彌補移動消防裝備的不足。因此,在撲救化工企業火災中,要充分利用好這些固定消防設施,堅持固移結合原則,以快制快,防止初期控制失利發生爆炸,牢牢把握滅火戰斗的主動權。同時,各級在強力推進化工企業工藝處置隊建設,在滅火救援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企業工藝處置隊概況熟的優勢,積極主動地聽取意見,因地制宜地采取相應的滅火防護措施,工藝處置隊和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要分工合理,協調作戰任務,科學高效完成災害事故處置工作。
消防救援隊伍各級指揮員要以對參戰人員人身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經常組織開展安全防護教育,根據轄區化工企業災害事故特點配備必要的防護裝備、器材,定期開展企業情況熟悉和裝備的適應性、應用性訓練,使廣大消防指戰員提高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并能熟練使用防護裝備。在日常的訓練中要注重自我安全防護的養成,從點滴做起培養指戰員令行禁止的作風,進入災害事故現場必須按規定著裝,嚴格滅火救援程序和戰斗紀律。其次,在開展火情偵察和靠前作戰任務時,要挑選業務精湛和身體素質較好、有相關實戰經驗的人員擔當,前沿陣地的人數要盡量少而精,對于執行關閥、堵漏等攻堅任務的人員和輻射熱強的前沿陣地人員,應用開花或噴霧水流對其實施不間斷掩護,要對有毒氣體、易燃易爆氣體的濃度進行不間斷的檢測,以防止毒害物質和爆炸對作戰人員造成傷害。
提請政府完善統一的應急指揮調度平臺,將公安、醫療、應急、環保以及化工專家等社會應急聯動單位、人員全部納入其中,構建反應迅速、資源共享、協調流暢的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強化化工企業裝備的改進和微型消防站隊員的訓練,不斷提高初期滅火救援工作效率。建立和完善科學的應急處置工作預案,定期進行修訂,細化聯動響應等級,捋順組織指揮體系,統籌現場處置工作。要切實依托各級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強化參戰部門聯動響應能力。每年至少組織開展一次預案演練或無預案演練,并將演練實用情況反映到預案的修訂中。
我國正處于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經濟時期,人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越來越高,各種煤化工、石化的產品、材料不斷的更新換代,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危化品事故的頻繁發生。化工企業加工車間的易燃易爆特性,對其消防施救工作加大了難度,只有不斷地總結提煉相關消防案例的技戰術,吸取經驗與教訓,結合石油化工產品的特性,做好防爆抑爆、防護洗消等專項訓練,通過化學工藝處置隊的輔助,充分利用工藝手段進行火場的施救工作,才能不斷提升化工企業災害事故的處置水平。作為奮戰在滅火救援一線的消防指戰員,一定要加強消防基礎理論學習,增強安全防護意識,加強防護裝備的使用和訓練,針對性開展演練,才能打有準備之仗,為國家和企業財產提供安全保障,更好地完成滅火救援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