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摘要:作為班級的協調調度者與教學引導者的小學教師或班主任,在班級建設與管理過程中,應該將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予以有機整合,實現恩威并施、剛柔并濟、相得益彰。筆者通過對小學班級管理實現剛柔并濟的重要性及實施路徑予以分析,以期為提高小學班級管理效果與質量獻計獻策。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剛性管理;柔性管理;剛柔并濟;路徑分析
小學教師或班主任,應該對班級管理模式予以糾正,將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予以有機整合,實現剛柔并濟,以順應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及變化。
一、小學班級管理實現剛柔并濟的重要性分析
(一)剛性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實際上,“剛性管理”一詞在企業中較為常見,剛性管理的實施與執行依托于公開透明的規章制度、行為準則對從業人員予以管理和約束,它是一種以規則、制度為基礎、以工作任務為核心,強調規則、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管理方法或管理模式[1]。在企業中運用剛性管理,并通過合理的方式對公司所有從業人員予以管理、約束,有助于企業員工工作效率的與企業整體績效水平的全面提升。
將剛性管理模式遷移至小學班級建設與管理環節,通過采取制度約束、紀律監督、獎懲規則登一系列慣性管理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小學班級管理效果與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要想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運用剛性管理,并促進其實效性的發揮,就要求學校及小學的各年級的各個班級應該將學校的整體教學策略同小學各年級的各個班級的實際教學情況予以結合,制定出一套科學高效、可行性強的制度規范、監督條令、獎懲規則等,進而對小學生的日常言行舉止、學習態度等方面予以嚴格約束,對于提高小學班級管理效果大有裨益。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小學在班級建設與管理過程中運用剛性管理讓學生們明白什么事情可為,什么事情不可為,有助于加強學校班風建設,維持小學班級正常的教學秩序。
(二)柔性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顧名思義,“柔性管理”是一種“以人為本”軟性的管理模式,不受規則制度的約束與管制,凸顯出管理的“人性化”。柔性管理的本質是通過深入了解、分析、獲取被管理者的內在心理訴求與外在行為范式,隨后選取一種較為溫和、柔性而非強制性的措施與策略對被管理者予以勸說、引導,從而拉進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距離,增強彼此之間的親切感[2]。
由于小學生身心發育尚未成熟,自制力較差、好奇心極強,因此,在學習生活和日常交際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錯誤。此外,在小學教學實踐過程中,傳統“填鴨式”、“機械注入式”的教學模式往往無法不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以及獨立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讓學生極易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班級的建設與有效管理。將柔性管理運用至小學班級建設與管理過程中,對于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抑或是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小學班主任或任課老師應該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不能一味地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而應該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與學生談心,拉進與學生間的距離,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做到真正意義上地關心學生,從而提高班級管理效果。
由此可見,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兩者之間在內容上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小學教師或班主任可通過制度約束、紀律監督、獎懲規則等剛性管理舉措對學生予以管制與約束,在此基礎之上,細心觀察、深入了解學生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的困難和瓶頸,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對其進行差異化引導,促進小學班級的管理實效性的有效提升,從而以保障班級各項工作事宜的順利進行與穩定推進。
二、小學班級管理實現剛柔并濟的路徑分析
(一)制定并完善班級管理規范制度
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和老師應該加強剛性管理力度,制定并完善班級管理規范制度,讓學生能夠在遵守校規校紀、班規班紀的基礎之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育積極向上的精神品格。通過制定并完善班級管理規范制度,有助于構建良好的學習與生活氛圍當中,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與生活氛圍當中,自覺養成維護秩序的習慣,讓學習環境能夠不斷優化,以此來最大程度滿足學生發展需要。除此之外,小學教師和班主任必須將班級管理規范制度落到實處,對于學生在日常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予以約束、管理,提高班級紀律遵守情況、學生學習出勤狀況、班級內部環境衛生等多個層面予以精準量化、嚴格考評,從而以保障班級各項工作事宜的順利進行與穩定推進,促進小學班級的管理實效性的有效提升。
(二)學會欣賞學生,因材施教、嚴慈相濟,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關愛學生就是要學會欣賞學生,去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只有這樣,才能在面對學生的時候,由內而外地發出對孩子們的喜愛和贊賞,去了解每一個孩子值得被關愛的地方,這也是對每一個教師的要求。學會去欣賞學生,不僅能夠有利于教師愛心的發散,還能夠與孩子們架起溝通的橋梁,而在溝通當中,讓孩子們潛移默化地發現自己的閃光點[1],從而樹立自信,而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又是在小學教育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有了自信心,孩子們就會勇于突破自己,使其面臨不同的選擇時,能夠創造更多的可能。作為教師,只是在感性上關愛學生是遠遠不夠的,在堅定了信念以后,培養孩子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幫助孩子們去成就自己未來更多的可能性,也是至關重要的,亦是關愛學生的另一種方式。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們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現孩子的優點,因材施教,從而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三)關愛學生內心,充分尊重學生,給予正確的引導
每一個學生都是擁有獨立人格的客觀存在的個體,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尊重并理解每一個學生,發現問題要耐心聽取學生的解釋或意見,同學生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學生理解正確的處理方法,樹立正確的觀念。這也是關愛學生內心的重要途徑和有效的溝通渠道,有利于建立信任關系的方式。讓學生們感覺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是同他人與老師平等的,感覺到自己意見和解釋,是教師愿意聽取并且理解的,從而與學生建立起足夠的信任關系,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夠發自內心的尊重并信任自己的老師,用心學習,虛心受教。這樣也有助于教師的教學的計劃順利完成,促進小學班級的管理實效性的有效提升[3]。
(四)家校溝通合力教育
小學教師班主任可通過開展電話訪談、家長會面談、親子互動家長開放日等方式向家長及時反映學生在校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與心理健康狀況;與此同時,老師和班主任也可通過家長的實際反饋以及家教情況更為深入地了解兒童的喜好特點、性格缺陷等實際狀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兩者密不可分、緊密相連,在小學教育活動中,不能單方面強調學生的學校教育,而應該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進行有機整合,形成合力,唯有如此,方可推動小學教育事業的持續向好發展,對于學生可持續發展大有裨益。
結束語
路漫漫其修遠兮,小學班級建設與有效管理并未朝夕之功。作為小學教師或班主任,在班級建設與管理過程中,應該將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予以有機整合,做到剛柔并濟、恩威并施,唯有如此,方能構建一個完整和諧的班集體,保障班級各項工作事宜的順利進行與穩定推進,從而促進小學班級的管理實效性的有效提升,為學生未來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吳龍靜,夏斯瑞,王凱琳,張志堅.小學班級管理如何實現剛柔并濟[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05(003):423-430.
[2]張梓寧,趙德剛,王輝力,彭原杰.小學班級管理如何實現剛柔并濟[J].小學教學教學研究,2018,012(008):P153-158.
[3]趙潔,王新宇.小學班級管理如何實現剛柔并濟[J].新課程小學生:教學實踐,2019,02(17):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