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指出:“要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基本政策,著力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増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提高村級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本人是一名在農村從事多年農村集體經濟的一名工作人員,對于貧困落后村如何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農村經濟;集體經濟;農經
對于貧困村,要結合本地農村實際情況,去發展和壯大村集體經濟,結合我自己在其他地方參觀農民發展的實際情況,就貧困落后村如何如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研究提出一些觀點。
一、以黨建為引領,增強貧困落后村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近些年來,面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存在著矛盾問題多、攻堅難度大的狀況,各地注重發揮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使各類組織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各占其位、各司其職,從組織上保障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一)以黨建為引領,始終不斷增強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把黨支部的政治、組織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1、夯實農村基層組織基礎,打造堅強戰斗堡壘。“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貧困落后村要發展,就必須加強農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多年來,通榆縣新興鄉各村黨支部始終率先垂范沖鋒在前。當村里修路、辦企業、搞開發需要集資捐款時,他們帶頭捐出家里積蓄;當推行股份制改革遇到壓力和阻力時,他們帶頭交出自家的地和樹,用實際行動打消村民的顧慮;當任務重事情多人員不夠時,他們人人都身兼數職,工作起來沒日沒夜。在他們的帶領下,黨員干部個個早出晚歸,時時處處走在群眾前面。
如此能打硬仗的村“三委”班子不是憑空產生的。村“兩委”班子首先提出“堅持八個理念”即堅持正確的政治理念,緊跟黨中央,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執政為民的群眾理念,牢記黨的宗旨,一切為了群眾;堅持科學的發展理念,面向市場求生存,與時俱進謀發展;堅持堅定的組織理念,村里大事小情,都由支委會集體決定;堅持自主創新的創業理念,立足實際學先進,結合村情搞突破;堅持講求效率的時間理念,凡事不推諉,村干部打頭陣、當先鋒、作表率;堅持對一切負責的質量理念,村里所有工程、產品和服務,堅持靠質量取勝,以過硬的質量樹口碑、立品牌;堅持注重實際成果的效益理念,上項目、干工程,既著眼長遠,又腳踏實地,絕不好高騖遠。
理念能否落實,還要靠行動。村黨支部從基礎做起,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每月至少召開兩次支部委員會,討論決定村內重大事項;按時召開組織生活會,認真進行黨員評議;堅持書記講黨課、干部上講臺,黨員周周有活動。堅持“一事一議”,涉及村民利益問題,無論大事小事,都要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黨員大會,嚴格按程序討論決定,并成立村級黨風廉政監督小組。通過完善“自我管理民主監督”機制,營造出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2、科學規劃農村基層組織,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不懈地把改善農村生活環境與優化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擋升級”,“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村把科學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緊緊圍繞“富裕、節約、環保、和諧”,大膽謀劃、大膽實踐。把改善生活環境與優化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對村里進行綠化美化,安排保潔員,劃分黨員責任區,每周組織開展環境建設黨員志愿服務活動,打造出一個宜游宜居的美麗鄉村。立足村域實際,發展庭院經濟,種植辣椒、綠豆等農產品,創新經濟發展模式,使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提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堅持綠色發展,實施節能減排工程,按照“亮起來、暖起來、循環起來”的目標,在全村推廣新能源綜合利用, 節約能源、減少污染,促進資源循環利用。
3、優化農村基層組織結構,推動農村特色產業加快發展。以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抓手,以土地入股進行分紅,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村黨支部不斷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搞活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形式,實施股份合作制改革,在村民自愿的基礎上,成立“村股份合作社”。把零星分散的農戶承包地折算成股份轉化為村里的集體產權,由村集體統一規劃、 統一經營、科學開發、持續利用,村民以土地入股并享受分紅,有效激勵了村民跟著黨支部干事創業。村十分注重創新發展,有效利用本地自產的資源為村經濟發展開辟了新途徑、打造了新產業、形成了新支柱。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注支持下,在黨支部的直接帶領下,全體村民經過艱辛探索和持續奮斗,農村就會發生滄海桑田般地變化。
(二)以改革為動力,黨組織抓住農村改革發展機遇,主動出擊、積極作為,從農民最迫切最現實最直接的需求入手,借力自身資源,以股份合作社為載體,推動村域經濟全面持續發展。一是以農村基層黨支部為核心,以農民為主體。村黨支部先拿主意,交給村民討論通過,征求意見到戶,思想工作到人。二是把群眾組織起來,走共同富裕之路。第一步,創建農民創業平臺;第二步,培育和扶持優勢項目;第三步,增資擴股,成立農民合作社。三是建好班子強組織,健全機制促規范。眾人拾柴火焰高。小打小鬧、辦些小項目,黨支部書記一個人帶著干還行,但是要干大事、實現大發展,就必須依靠大家出謀劃策,也需要幾個心系群眾愿意帶著群眾的熱心人,更需要一個堅強的村班子。四是堅定信心謀發展,壯大實力惠民生。村班子要依托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帶領村民謀劃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三)以村集體經濟發展為抓手,創新機制,以農民長期得實惠為導向,努力探索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民心、引領發展的好路子,把有效現固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始終。一是選準農村發展道路。對外引智促進發展,對內對村民認真解釋,打消他們對發展新路子的顧慮,群策群力共同發展。二是延伸農產品產業鏈。促進農產品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產值,真正實現增產又增收。三是改變村莊環境面貌。以扶貧攻堅為契機,實行農村“六清”整治行動,硬化農村道路,實現農村美。
二、以黨員干部為示范,充分發揮好共產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必須注重激發和調動黨員積極性,強化黨員致富帶富牽引力,發揮好黨員示范帶動作用。為此,各地注重支持黨員領辦創辦致富項目,引導黨帶頭學習技術,帶頭發展產業,帶頭實現致富,并組織有幫帶能力的黨員,帶領村民上產業、上項目,走共同富裕之路,有力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一是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基層黨組織要主動出擊,積極作為,從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需求入手,充分挖掘自身資源,以股份合作社為載體。二是進一步完善監督約束機制。農村要實現長遠發展,必須依靠制度來保證。因此要不斷完善農村各項規章制度,形成“群眾說了算,干部領著干”的工作機制。村干部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黨員群眾質詢會,村“三委”班子成員現場接受黨員和村民代表關于黨務、村務、財務和重大決策事項進展情況的質詢;年底召開村干部述職會,村“三委”主要負責同志參加述職,并就下一年度的工作思路、工作重點進行“預告”。2018年村干部工資待遇提高后,該村又對負面行為列出清單,與報酬待遇掛鉤,體現了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過程中村黨支部班子的原則性和戰斗性。他們還從規范村民自治機制入手,建立起“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對群眾最關心也是最容易引發矛盾的財務收支、宅基地分配、土地承包、困難戶照顧、公益事業等問題實行全公開,為村莊持續穩定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資金管理使用方面,村支書等人作出了“四不”承諾,即不該簽的條子一個不簽、不該花的錢一分不花、不該買的東西一點不買、不該動的公物一件不動。
幾年來,在村發展過程中,村支書等村干部通過主動接受監督。贏得了群眾對干部的認同,也促進了村里更好發展。村里百姓都說:“村干部辦事正派,公開透明,和咱說掏心窩子的話,干事兒從來不背著咱,所以村里的事情大家伙兒都支持。
如今,秋收時節的村,火紅的辣椒浸透了村民對連續5年豐產豐收的喜悅,火紅的產業承載著村民對當初選擇的自豪,一輛輛滿載晾干辣椒的貨車駛入村里的晾曬場,銷往全國各地。村子里繁花滿目,生機勃勃,文化活動廣場上孩子們歡笑打鬧,老人們在鼓點聲中排練特色大秧歌,一個如詩如畫,宜居宜游宜樂的美麗村莊躍然眼前。
三、以組織群眾為載體,實現農村發展共建共享
推動發展壯大薄弱村空殼村集體經濟,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積極性至關重要。各地生動的實踐表明,只有把解決農民思想問題和切身利益問題結合起來,尊重農民意愿,不搞行政命令、不包辦代替,通過辦實事、做好事,深入教育宣傳、組織發動,改變農民的思想、激活農民的精神,才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農民致富的內生動力,避免出現“干部干,群眾看”“等靠要” 等農民群眾作用發揮不足的現象。一是實現發展成果村民共享。通過牧業股份合作和農村養殖業以及風力發電產業,使全村163戶貧困村民受益。二是以農村集體經濟為抓手,創新機制,不斷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三是以農民長期得實惠為導向,努力探索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民心、引領發展的好路子。四是以苦干實干贏得民心,共同建設綠色銀行。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五是以產業轉型為支撐,推動村域經濟快速發展,以挖掘本地資源優勢為抓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以發揮民主為內生動力,激發村民內心干勁。
四、以建章立制為根本,規范運行村集體經濟組織健康發展
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也必須建立嚴密的工作制度,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各級黨組織注重完善村集體內部管理制度,健全村級集體經濟財務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勞動者工資報酬和管理者激勵約束機制,建立健全村級集體經濟積累機制,完善村集體公益金、公積金制度,以此來規范村級集體經濟收益分配和使用,支持農村公益、扶貧濟困等事業發展,增強村集體自我保障能力,確保村集體成員共享增值收益。一是以招商引資為帶動,探索農村經濟發展新機制。二是以四級樹狀網絡為紐帶,實行聯系群眾服務機制。三是以清理戶籍人員為突破口,完善社會綜合治理機制。四是以發展成果村民共享為基石,完善農村社會服務保障體系。五是以建章立制為保障,發揮農村基層組織核心作用。
作者簡介
高成,男,漢族,1975年9月出生,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人,現任職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新興鄉綜合服務中心,研究方向為農村集體經濟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清產核資、土地確權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