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
摘要:素質教育以來,小學數學教學較為高度關注學生認知因素,而對于情感因素的作用有所忽視。但是實踐證明,忽略情感因素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于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相違背,不利于學生在數學學習生的深度發展。學生要想實現全面發展,除了要進行大量知識積累與能力訓練植物,情感上的體驗與發展也至關重要。在數學教學中,情感作為非認知因素卻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巨大動力作用,所以必須加強情感教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育中應用的重視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情感教育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實施效果,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情感教育;意義;途徑
一、實施情感教育的意義與作用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數學相關的概念、理論、方法等等學習掌握情況往往有著較大差別,導致一些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并不是這些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而是在其學習過程中心態與態度差異導致的,學生在遇到學習難題時會產生各種復雜的情感體驗。這些情感體驗看似并不直接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影響,但是良好的學習情感卻會對其學習的狀態產生推動與調節作用,反之消極情緒則會降低其學習效率。可見,提高對情感教育重視程度不但可以油田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并且有益于其能力與素質的培養與提升。首先,相關現代心理學認為學生學習并非只是單純的“純認識”過程,而是全面包括了認知與情感兩個方面。若是在教學中片面重視對學生認知過程的系統操作,而對于情感過程這一動力系統有所忽視,或者只是在需要吸引學生注意力時穿插講興趣、動機、情感、意志,這也只是教學活動的附加操作,甚至許多教師認為這是可有可無的,也就導致了教學活動存在較大缺陷。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認知與情感、質量與素質培養的和諧統一,使教學活動充滿活力,并且盡可能實現最佳教學效果。其次,就素質教育而言,小學階段同時為學生智能、情感、人格發展的關鍵階段。在數學教育方面不應只以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為目標,而是應基于學生全面發展目標開展教學活動。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將情感教育列入教學的整體目標當中,并予以高度重視。情感教育在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應用,不斷能夠培養學生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而且對于調節學生的認知過程,保障和提升學生身心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總而言之,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實施應用能夠在培養與學生全面和諧發展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除此之外,實施情感教育,也是確保學生實現個性發展與身心健康的關鍵措施。因此,教師在注重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同時還應在塑造學生健康心理規律與調節學生情感方面,制定有針對性的計劃,更好地提升情感教育效果。許多學生管理證明,情感教育會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個性發展,以及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在心理學上普遍認為,人的個性與情境在相互作用下產生了特定的情感與行為,因此學生情感活動極易受到情境環境變化的影響。通常人們所處于什么樣的情境決定了其面對這如何個性化的社會心理環境,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激發人們的某些情感,并使其得到強化,因此將這一理論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能夠是學生的學習體驗得到有效強化,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在數學課堂上實施情感教育的途徑
情感雖然是非認知因素,但其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動力作用,在學習定向、維持以及調節等方面都有著關鍵作用。加強情感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需結合學生心理、生理及認識等方面的實際情況,遵循情感發展規律,為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習營造良好環境與和諧氛圍。教師應在其中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與學生簡歷平等、民主、合作關系,更好地在教學與學習過程中實現融洽的情感交流,培養學生對于學習的期待以及對教師的信任,進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情緒。
(一)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教學內容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比如加強對數學歷史上名人傳記、數學小故事的引用,以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時還應注重在學生實際生活、學習過程中挖掘貼近學生實踐的素材,引導學生采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主動性,同時感受到學習數學的趣味性。教師在制訂小學數學教學方案過程中,應注意挖掘與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與科學素質的雙重培養,實現學生全面發展,這也是小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二)加強數學教學中學習內容與情緒有效結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往往涉及對一些原理、公式等的教學,這些內容往往不具備可直接引用的情感因素,此時教師則應在這些內容上增添一些和諧有趣的情感色彩,并加以適當渲染,使教學內容富含情感,更好地感染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及時對學生情緒、態度等進行調節引導,充分利用表揚、獎勵等方式來激發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與習慣,進而以高昂的情緒投入學習當中。同時借助體態、手勢、語言、語調、表情等,也能有效地渲染教學學習情緒,提升學習效果。
(三)提高情境創造的主動性。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培養出特定的情感,情感產生于情境中各種因素綜合作用。因此,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內容與現有的教學條件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以更為直觀的形象,營造濃烈愉快的學習氛圍,更好地使學生觸“境”生情,使學生獲得積極強烈的學習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學習上表現得更加生動活潑。此外,教師在設置教學情境過程中,應注重加強對多媒體、微課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使教學活動更加貼近小學生的心理特性,營造有效的學習情境。
(四)課堂上多給予激勵。語言是教師傳授知識的載體,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要有意識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等非理性情感因素,所以這就需要老師能夠合理應用語言。教師只要運用情理交融的語言,方可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教師情感內涵,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不僅如此活潑、生動以及趣味性的語言可以讓學生身心愉悅,有利于課堂氛圍的活躍,減少疲勞,變“苦學”為“樂學”。
三、結束語
在新的課改中,關注學生成長的評價,以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已經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教師不經意間的一句話語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最直接途徑。希望上文的論述能對廣大同行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溫恒福.研究體驗式創新教學法[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2]張紅梅.小學數學課堂中情感教育的滲透之我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9):127.
[3]陳宗慧.激勵方法對班級建設的重要性.青海教育,200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