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支部設立紀檢委員,既是落實黨章規定的具體體現,也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動基層黨組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有力舉措。為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基層紀檢委員的作用發揮情況,人行環縣支行紀檢組深入全縣金融機構開展現場調查,希望通過對基層黨支部紀檢委員發揮作用情況的調查思考,能夠為從嚴治黨向基層有效延伸提供幫助,從而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一、基層支部紀檢委員發揮作用現狀
(一)基層紀檢委員配置做到了能配盡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要求各級黨組織要認真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求,著力解決黨的建設缺失、黨的組織渙散、管黨治黨寬松軟等問題,明確要求各級黨組織要嚴格按照黨章要求,凡是設有黨組織的地方和單位都要設立紀委或配備紀檢委員。調查中了解到,目前,環縣金融單位22家,建立黨支部共17個,配備紀檢委員的有 11個。紀檢委員人選都是經過支部推薦,黨員大會選舉產生,按管轄權限報上一級紀委備案。未配備紀檢委員的支部有 5個。
(二)基層紀檢委員發揮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員”上。一是當好“宣傳員”。紀檢委員充分利用黨員培訓、支部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平臺,積極宣傳從嚴治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二是當好“監督員”。紀檢委員在發揮探頭作用方面非常明顯。有的在組織建設、黨員發展、內部管理、重大項目實施、工程招投標等方面開展行務監督。有的利用黨務政務公開,抓群眾監督。三是當好“信息員”。基層紀檢委員在協助支部書記落實主體責任時能起到“順風耳”、“千里眼”的作用。有的定期向上級紀委匯報工作情況,反映職工訴求,及時提供案件線索,協助案件調查與處理。
(三)基層紀檢委員期盼有發揮作用的更大空間。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持續釋放的從嚴治黨的信號和鐵腕反腐、抓作風建設的實際成效贏得了黨心民心,基層紀檢委員都希望在從嚴治黨的征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二、基層黨支部紀檢委員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角色空轉。一是黨組織書記認識不到位影響基層紀檢委員作用的發揮。調研中發現部分基層金融單位黨組織書記對從嚴治黨的認識站位不高,在黨支部紀檢委員的設置上,還存在紀檢委員無事可干、可有可無的思想,紀檢委員成“空掛”;紀檢委員如何開展工作、與單位領導班子的關系問題等缺乏有效的指導和協調,對紀檢委員履行監督權、參政議政時不支持,不能為紀檢委員創造履職環境。二是基層紀檢委員對自身作用的認識不到位影響其作用的發揮。有的紀檢委員片面地認為抓黨風廉政建設是黨組織書記和上級紀委的事,自己只是聾子的耳朵——一個擺設。也有的認為紀檢委員沒有任何權力,無權也就無責。三是一般黨員干部認識不到位影響基層紀檢委員作用的發揮。有的認為紀檢委員管的都是黨支部內部的小事情,所謂的監督也是走形式、走過場,起不到多大作用,在工作上不支持、不配合。
(二)制度建設不到位,履職盡責缺乏保障。一是基層紀檢委員處境尷尬,同級監督蜻蜓點水。基層紀檢委員與黨組織書記既是監督關系,又是被領導關系。紀檢委員的日常工作很大程度上需要支部書記的支持,支部書記過于強勢,紀檢委員就會有畏難情緒。比如遇到重大決策,支部書記通知紀檢委員參會,紀檢委員通過直接參與能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如果支部書記不知會不通氣,紀檢委員很難知曉,更不用說監督,參與不參與,隨意性太大。同時,對支委其他班子成員的監督,也會出現因利益關聯或者礙于情面而不愿得罪人的情況,致使同級監督缺位。二是基層紀檢委員職責不明,開展工作無從下手。在制度建設上,目前還沒有基層黨組織紀檢組織建設相關規章制度,基層紀檢委員的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停留人員配備方面,對紀檢委員如何開展工作、如何進行保障都沒有明確的意見,對如何在新形勢下拓展紀檢委員的工作基本上沒有進行探索和安排。三是基層紀檢委員工作負擔重,執紀監督不聚焦。目前基層紀檢委員都不能專職,由于身兼數職,普遍存在重黨建輕監督的現象。調研中發現基層單位紀檢委員的配備、履職均不同程度存在這個問題。
(三)能力素質不足,影響履職效能。目前基層黨支部的紀檢委員基本都是兼職,多數人沒有經受黨務專業培訓,對黨內監督工作業務并不熟悉,自身能力和素質達不到崗位要求。在理論和技能方面,支部紀檢委員對于黨的紀檢監察工作要求的學習和掌握還不夠,存在不會監督、不敢監督的現象。在思想認識方面,依然有紀檢委員抱著應付差事的態度工作,怕履行監督職責會得罪人,破壞團結,存在“老好人”的思想。由此導致基層紀檢委員履職效能作用打了折扣。
三、強化基層支部紀檢委員職能的建議
(一)壓實責任,從根本上解決“認識不足”的問題。各級黨組織負責人要站在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高度,充分認識紀檢委員在管黨治黨中的基礎性作用,切實轉變思想,逐級傳導責任和壓力,防止邊際效應遞減現象發生。要把紀檢委員管理納入抓班子帶隊伍的重要范疇,對紀檢委員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為紀檢委員有位有為打下基礎。要積極支持紀檢委員開展工作,充分利用好“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等平臺,督促和提醒普通黨員干部自覺接受監督,提高紀檢委員在黨員中的認可度。要在基層金融單位探索紀檢監察干部與紀檢委員同步監督體制,明確各自工作重點;在金融企業探索建立企業紀檢委員與監事會人員交叉任職制度,實現相互監督。
(二)明確職責任務,從根本上解決“不敢監督”的問題。針對基層金融單位不同領域和層級,確定各類基層黨組織紀檢委員的工作重點,探索清單式履職明細,建立“正”“負”面工作清單,讓紀檢委員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和工作任務,指導其規范履職。走訪座談中發現,大多數基層支部紀檢委員都希望上級黨委或紀委能制定出規范性文件,明確紀檢委員具體的職責和任務,使他們開展工作有“尚方寶劍”;設立《紀檢委員工作手冊》,推行工作記錄臺賬,季度例會,在監督巡查中抽調紀檢委員參與等,讓紀檢委員的工作有據可循
(三)注重能力素質,從根本上解決“不會監督”的問題。 要嚴格紀檢委員的選舉和考察程序,將政治素質高、群眾信得過、個人品行好、工作能力強、勇于擔當的黨員干部選到紀檢委員的崗位上。同時,建立任前培訓制度,開展定期業務培訓、工作交流和階段性重點工作專題培訓,指導紀檢委員開展工作。在調研中了解到大多數紀檢委員都提出希望上級經常性開展業務培訓和交流。
(四)嚴格檢查考核,從根本上解決“不愿監督”的問題。 在黨建工作考核中,要把紀檢委員的履職情況納入黨組織書記的“雙述雙評”中,與黨組織書記的履職情況掛起鉤來,做到檢查考核同步。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中,要把紀檢委員的履職情況納入黨委落實主體責任和紀委落實監督責任的范疇,對紀檢委員工作進行量化考核,給他們念好“緊箍咒”。同時,上級黨委、紀委要根據紀檢委員的德、能、勤、績、廉等綜合表現和民主評議結果,對紀檢委員進行年度考核,對考核結果進行通報,并在評先表優中加大結果應用力度;對于履職不盡責不到位的,要進行工作約談甚至調整工作崗位。要通過各種形式形成正面導向,讓“戴帽”就要履職成為常態。
作者簡介
賈勇科(1966.10.)男,漢族,籍貫甘肅鎮原,大專學歷,助力政工師,研究方向——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