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娜
摘要:當前糧食質量檢驗檢測實驗室在運行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種類的風險問題,有的來源于設備,有的來源于工作模式,安全性始終無法得到保障,所以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必須要積極的面對,針對問題建立行之有效的對策,加強崗位聯動性,上行下效,為以后行業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本文通過對風險識別工作內容進行詳細論述,明確針對性的優化方案,幫助工作人員明確管理難點和優化方向,為未來行業發展和社會進步保駕護航。
關鍵詞:糧食質量檢驗檢測;實驗室;風險識別
糧食質量檢驗工作必須要做好風險識別工作,根據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針對性的預防,規避絕大部分隱患,提升安全性達到預期效果。
1 風險識別內容
近些年,實驗室在工作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諸多客觀因素或人為因素產生很多不同的實驗風險,會影響工作成本和測試結果的準確性,需要相對完善的風險識別體系,才能確保準確性:
1.1人為風險
人為風險就是工作人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因為自身專業水平過低或技能掌握度不足,沒有對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或風險問題進行及時的識別和預防,風險管控和數據分析能力低下,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經常會因為測試工作不嚴謹,導致數據不準確,進而誘發風險問題。也有部分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因為相關的操作標準和規范化知識儲備不足,無法在實踐過程中意識到自身操作出現不規范行為,整體規范性不強,很多風險也不斷累積,輕則帶來不必要的成本損失,重則出現嚴重的安全事故,危害工作人員生命財產安全,制約行業發展。
1.2設備風險
現階段,因為糧食質量監測工作的特異性,其本身工藝復雜且流程繁多,必須要借助詳細的精密儀器才能完成整個工作體系的順利開展,這就意味著在硬件設施使用過程中,需要做好完善的檢驗工作,核對各項工作參數是否準確,確保在實驗室設備操作過程中,檢驗結果能夠準確不受影響,帶來更高的穩定性?;诖?,工作人員必須要明確自身設備維護體系的運行標準,嚴格對各項設備的工作參數進行實時監控,當發現異常數據波動時,第一時間調查數據波動原因,并針對性的制定解決方案,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損失,提升整體工作的安全性,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1.3物料風險
雖然是在工作過程中會應用到不同種類的樣品、標物和試劑,其質量問題和自身特性都會帶來一定風險隱患,但要是工作單位無法根據工作標準和客戶的實際要求進行詳細的材料選擇和樣本處置,就會導致很多工作的完成度無法得到管控,過程中也會因為質量突變導致測試結果不準確,同時還浪費了人力物力。
1.4環境風險
實驗室的操作體系和工作模式,如果不具備先進水平,那么就意味著整個工作無法確保科學性和穩定性,很多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也會受到影響,如果再加之實驗室的環境存在安全隱患,環境保護工作的安全性和材料污染問題就會長期得不到治理,這樣的情況輕則會導致檢測結果出現失誤,重則會導致整個環節出現失控的現象,不僅會帶來不必要的成本損失,也會帶來極其嚴重的數據失真現象,現場工作雜亂不堪,不具備規范性。
2 優化方案
2.1降低人為因素風險
在實際實驗室進行糧食質量檢驗測試工作時,需要工作人員具有與之匹配的工作能力和應變能力,才能良好的進行風險防控,在工作過程中,出現工作人員能力或應變能力不足無法匹配當前先進的工作模式時,就會導致各項工作內容出現不可控的因素,輕則帶來成本損失,重則誘發嚴重的后果?;谶@種情況,管理人員應該強化人為因素的預防力度,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具備完善的知識儲備,同時,能夠操作先進的技術設備,應用全新的技術手段,確保整體結構穩定和結果的準確。另外,技能水平提升也需要工作人員具有與之匹配的思想境界,所以在工作過程中,要要求各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風險防范意識,提前對危險情況進行培訓考核,了解風險問題出現的根源,徹底解決風險隱患。
2.2預防設備風險
實驗室所采用的機械設備,其內部構造精密,在運行過程中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素,輕則導致檢驗結果出現偏差,重則會帶來火災等嚴重的事故,想要避免這類問題,就需要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積極的對極限工作參數進行監控,判斷其是否處于正常數據范圍內,若存在異常波動情況,需要找出設備問題所在,及時維修并做好預防工作??傮w來說,首先,需要工作人員定期檢查設備運行和維護保養的情況,做好期間核查、管理評審,規范各個工作內容的細節,使用統一的規章制度,借助標準的儀器設備,規范實驗室內的操作手法,有效預防風險隱患問題。
2.3材料風險預防
實驗室所使用的樣品材料都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制作,且需要同時滿足法律要求和客戶標準,針對性的制定完善的材料處理體系,確保工作開展規范。另外,對于樣品,要有專屬標簽,根據特性進行合理存放,要避免出現交叉污染的現象,而且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還要做好各個試劑的管控工作,確保質量符合標準,避免出現物料質量風險隱患。
2.4操作方法優化
實驗室的日常工作過程中,會接觸很多不同的操作手法,必須要確定這些手法符合工作標準才能有效的避免風險問題。詳細來說,首先,工作人員應該安排專業人員到現場進行觀摩,并提出建設性意見,要求其他基層管理人員采納意見,積極優化當前工作手法,判斷是否存在風險問題,及時進行等級評估和危害預測,一旦確定,就必須要針對性的建立解決方案,并立刻貫徹落實提升工作安全性和穩定性。其次,要合理進行環境管理,分析當前工作環境中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并采用完善的信息分析和人員監督體系,對當前環境進行合理評定,定期加大力度預防風險,規避危害,提升安全性,加強檢驗力度,實現數值穩定。
結論
綜上所述,近些年糧食質量檢驗測試工作中,實驗區域仍然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問題,安全性始終無法得到妥善的保障,嚴重影響整體發展效率?;谶@種情況,就需要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過程中遵循規章制度,嚴格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等級評定和危害評估,針對性的建立優化方案,提升整體安全性水平。
參考文獻
[1]張亞冬. 糧食質量檢驗檢測實驗室風險識別和預防探討[J]. 黑龍江糧食, 2017(9).
[2]張繼明, 張培培. 糧食質量檢驗檢測實驗室風險識別和預防分析[J]. 農村實用技術, 2020, No.221(04):125-125.
[3]丁冬, 楊印生. 中國糧食供應鏈關鍵風險點的識別及防范[J]. 社會科學戰線, 2019, 000(005):247-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