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對智庫建設做了重要論述。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意見》提出:“各級黨委、黨校特別是地方黨委、黨校要提高對黨校智庫作用的認識,積極創造條件發揮黨校智庫作用”。同年12月,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希望黨校成為黨和國家的重要智庫”。《意見》的出臺和總書記的多次重要講話無疑為新時代黨校系統加強智庫建設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一、新時代基層黨校加強新型智庫建設的重要性
(一)基層黨校加強新型智庫建設是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題中之意
決策咨詢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黨也歷來重視決策咨詢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搶抓發展機遇,離不開優秀“智囊團”的智力支撐。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加快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回顧黨校發展歷程,從1925年黨在安源創辦黨校以來,在各個歷史時期黨校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為黨的茁壯成長、國家的發展建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為黨和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干部,同時也為黨和國家決策制定和部署發揮了重要“咨政”“議政”作用,因此,可以說黨校在國家決策咨詢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這也就使得加強黨校新型智庫建設成為新時代加快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題中必有之意。
(二)基層黨校加強新型智庫建設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制度強則國家強,制度穩則國家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僅是將國家治理能力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開啟“中國之治”新境界的關鍵所在。黨員領導干部作為黨的肌體的細胞,在國家治理體系中處于組織結構的特殊位置和特殊環節,同時,黨員領導干部素質能力的高低,也將直接影響甚至決定國家制度優勢向治理效能轉化的高低,而黨校作為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主陣地,在教育培養黨員領導干部過程中,黨校智庫建設及智庫作用發揮如何,也將極大影響黨員領導干部的素質和能力提升,因此,從這一角度分析,基層黨校加強新型智庫建設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三)基層黨校加強新型智庫建設是提高黨校地位和影響力的關鍵所在
對于一所黨校而言,教學決定了其生存和發展力,而智庫建設及智庫作用的發揮則決定了其地位和影響力。黨校作為黨委的重要部門,曾在歷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然而,在當前的黨校工作中卻出現了“上熱、中溫、下冷”的現象,由于重視不夠、定位不準等原因導致基層黨校作用難以發揮,甚至淪落為邊緣化部門。作為在基層黨校工作的教師,我們深刻認識到基層黨校作為黨委的一個重要工作部門,要在同級黨政部門中發揮更大作用,就必須發揮理論優勢,在實現教學科研并進的同時,突出智庫作用,并有所作為,充當好縣委政府決策的“參謀部”“智囊團”,才可凸顯其重要性和影響力。
二、當前基層黨校新型智庫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師資力量薄弱,是制約基層黨校新型智庫建設的內因所在
“國以才立,政以才興。”古往今來,人才都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對于黨校而言,人才隊伍同樣是黨校發展的根基所在。師資隊伍建設如何,可以說是一個關系到“辦什么樣的黨校,怎樣辦好黨校”的根本性問題。然而,從基層黨校現有的師資隊伍來看,師資隊伍的整體結構、素質和能力等與當前加強新時代新型智庫建設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比如教師專業不專,學歷參差不齊,“大雜燴”現象十分突出,這就易導致基層黨校在發揮智庫作用時面窄不全,影響和降低智庫作用的發揮。同時,由于體制原因,教師“進口”“出口”不暢通,難以流動,導致大部分基層黨校在師資隊伍結構上缺乏合理梯次,從而從根本上導致基層黨校在新型智庫建設中陷入“根淺葉疏”“青黃不接”的尷尬境地。
(二)科研能力弱,是制約基層黨校新型智庫建設的關鍵所在
科研是否搞得好,有活力,有作為直接決定智庫建設的“底色”和“成色”。然而,回望現實,我們卻必須承認由于基層黨校教師數量少,不僅要承擔上課和帶班的任務,還需要兼職繁重的行政工作,直接導致基層黨校教師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去做實地調研和科學研究工作。同時,由于部分基層黨校缺乏教師培養的長效機制和創新理念,使得教師難以形成完善的專業學科體系,往往是需要上哪方面的課就寫哪方面的論文,蜻蜓點水,缺乏主攻方向,對某一領域的研究難以深入,科研成果質量不高,長此以往,導致基層黨校科研能力弱的局面,嚴重制約甚至阻礙了基層黨校新型智庫建設。
(三)黨校地位日益邊緣化,是制約基層黨校新型智庫建設的重要因素
黨校不同于國民教育學校,黨校的建設發展基本依靠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大多數地方各級黨委對黨校的認識過于片面,認為黨校就是培訓、宣講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部門,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黨校的“智囊團”“思想庫”作用,在決策咨詢時,黨校基本處于“坐冷板凳”的尷尬位置,久而久之,直接導致黨校與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漸行漸遠,日益成為邊緣化部門。隨著黨校地位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給黨校智庫作用的發揮造成了消極影響。
三、加強基層黨校新型智庫建設的幾點思考
黨校的職能不僅僅是干部培訓,還要強化思想引領、理論建設和決策咨詢。黨校智庫區別于一般智庫的最鮮明特點是,必須堅持在“黨校姓黨”的基礎上實現“智庫興黨”。
(一)以人才建設為核心,著力解決基層黨校智庫建設中的人才問題
對于基層黨校智庫建設而言,加大人才培養和吸收引進力度無疑是強筋固本的關鍵舉措。
1.搭建交流平臺,積極推進資源互補。通過加強校內合作和校際合作,促進黨校教師實現資源共享、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建立“內請外送”機制,邀請名師到校培訓或異地培訓,針對發展短板,加大對如何進行智庫建設、如何進行調查研究、如何撰寫資政報告等方面的需求進行有的放矢的培訓,進一步補齊教師能力短板,提高人才綜合素養。
2.理實結合,促進教師實踐經驗的積淀。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最好的課堂。缺乏實踐基礎的資政報告,更多的是“書齋里的冥想”,“校園里的暢想”,不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和可實施性,違背了調研咨政報告應具有的現實性、針對性和可實施性等特性。要做好智庫建設離不開實踐這一大課堂,要積極暢通渠道,為教師提供更多機會進行實踐,主動到基層、到先進村、社區現場觀摩和掛職鍛煉,開闊教師視野,積累實踐經驗。
3.合理安排工作任務,不斷鍛煉成長。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內因與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內因則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源泉。因此,在積極爭取相關部門支持配合的同時基層黨校也應該積極主動服務中心工作,優選熱難點問題進行相關資政調研,讓每個教師都參與到咨政調研和撰寫工作中來。同時,在分工中應注重老中青搭配,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同時發揚“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幫助青年教師實現更快的成長。
(二)以決策咨詢為落腳點,著力加強基層黨校科研能力提升
科研能力與智庫建設的關系十分密切。可以說,搞好科研工作是發揮好智庫作用的基礎,必須抓緊抓好抓牢。
1.堅持以決策咨詢為重點,找準選題方向與定位。與上級黨校相比,基層黨校對于理論性研究相對比較薄弱,但其優勢在于貼近基層、貼近群眾,所以基層黨校應結合自身特長,以縣情為重點,找準職責定位,做好選題策劃,圍繞縣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鄉鎮、村、企業的需求,開展多層次、多元化科研工作,尤其加大對策性應用性問題的研究力度,找準影響和制約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障礙和瓶頸,為縣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理論支撐和咨詢建議。
2.堅持以資源整合為依托,建立部門合作與交流。科研工作具有綜合性、系統性和社會性,特別是黨校科研其應用性、對策性和實證性的特點決定了黨校科研需要加強部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只有通過合作交流,才能更加及時準確的抓住縣委政府的關注點和聚焦點,才可以找準鄉鎮、村、社區、企業的發展需求,提高調研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可實施性,助力咨政作用的發揮。
3.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促進科研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科研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由于基層黨校地位相對邊緣化,無論是加強部門間的交流合作,還是具體的資料收集走訪,都需要縣委政府在經費、激勵機制上給予相應的制度保障,才可以促進基層黨校科研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
4.堅持以黨校學員為資源,進一步提高智庫建設的成色
正如國家行政學院張林芬教授和黑龍江省委黨校閆喜鳳教授所講“川流不息地來黨校學習的學員是黨校流動的智力資源寶庫,是黨校最寶貴的資源”。這些學員不僅有著高學歷,而且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都來自工作第一線,對很多問題都有著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充分使用好這一寶貴資源,有利于實現學學相長的同時達到教學相長,從而有效提高黨校咨政研究的針對性、有效性,極大促進黨校咨政作用的發揮,從而推進基層黨校智庫建設。
(三)以體制建設為抓手,著力解決基層黨校智庫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根本問題
“立制有體,施制有序”。要建設高質量的基層黨校智庫就要打破體制不健全的桎梏,破除機制不完善的藩籬,這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所在。
1.完善體制機制,為基層黨校智庫建設保駕護航。地方各級黨委作為黨校辦學的主體,理應對基層黨校智庫建設負責。具體來講,第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本著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規范化的原則,應當完善出臺各項政策措施,為基層黨校智庫建設搭建各級各類制度平臺;第二,健全體制機制,暢通交流合作渠道。通過制度建設,暢通基層黨校與同級各部門及上下級部門間的交流合作,為基層黨校智庫建設暢通渠道;第三,要久久為功,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基層黨校智庫作用的發揮,需要教研咨三者有機結合,只有經過一定時間和過程的洗禮,才能充分發揮基層黨校建言獻策的作用,這期間,需要地方黨委政府給予充分耐心,將各項制度落實到位,為基層黨校智庫作用發揮營造良好環境。
2.強化制度支撐,規范人才隊伍建設。制度建設是黨校人才隊伍建設的根本性支撐。黨校針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應始終把組織要求、崗位需求、個人追求結合起來,將智庫建設成果納入教師考核獎勵之中,不斷發展和完善各項制度,發揮制度的約束和激勵功能,通過制度建設促進智庫建設和智庫作用的發揮。